端午節俗

端午節唐太宗贈飛白扇 庶動清風增美德

文: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3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中國唐代端午節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宮中也非常隆重。在慶祝端午的宮中行事中,皇帝在端午日多會以「服翫相賀」,以隨身使用或游藝的小東西賞賜臣下。

唐太宗書法「飛白扇」贈功臣 庶動清風增美德

據王溥(922-982)的《唐會要》卷三五〈書法〉記載,貞觀十八年五月唐太宗以御筆「飛白扇」賜給司徒長孫無忌及吏部尚書楊師道一事:「太宗為飛白書。作鸞鳳蟠龍等字。筆勢驚絕。謂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楊師道曰。五日舊俗。必用服翫相賀。朕今各賜君飛曰扇二枚。庶動清風。以增美德。」

太宗依照端午贈服翫小物相賀舊俗,以御筆飛白扇贈愛臣,明喻「庶動清風,以增美德」樹立朝廷尚德勤政的治世典範,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優良的端午過節傳統,並影響了近鄰的東亞文化圈。宮中端午舊俗,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韓國文化中就有學自唐代的這個文化,君臣間互贈端午扇以表祝賀之意。

端午贈避瘟扇  扇市應景

扇子( 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社提供)
扇子( 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社提供)

端午一到,暑熱日日盛,一般人家也在端午以經濟實惠的扇子來應景相贈,採購的人甚多,因此扇市也應景而起。李淖(約880後在世)的《秦中歲時記》記載:「端午前兩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特盛」。溤贄(約904前後在世)的《雲仙雜記》卷一引用《金門歲節記》也說到端午時節以扇避瘟疫的習俗:「洛陽人家……,贈遺避瘟扇。」避瘟扇和端午的祥瑞植物菖蒲有連結,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葉製成,取用菖蒲禳毒的功效。

端午節,許許多多人家習慣沐浴菖蒲湯,以滌蕩形體驅瘟辟邪禳毒氣;唐太宗在端午贈功臣御筆親書的 「飛白扇」,扇動清風增美德,彰顯尚德的中華傳統。古來神傳文化使得端午節俗,世世代代、海內海外廣傳揚,多姿多彩又豐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十五歲時蘇東坡在監獄被關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後來他在一片雜記中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殺生,可是也沒有完全斷絕過。近年來開始不殺豬羊了,可是生性喜歡吃蟹蛤,免不了有時要殺。
  • 神韻的舞蹈《梅》以矯健的舞姿,用扇子作道具,把梅花高潔不屈的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雪梅綻放、霜寒猶艷的特色,沁透了梅花的高節氣質。
  • 宋朝時,杭州城內有個扇子巷,很是有名。名從何來?原來,濟公一把破扇濟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扇子在中國源遠流長,自其在上古時期出現後,隨著朝代的發展,其功能由其最初的障面、遮陽擋風、納涼,逐漸形成以在扇面上題詩作畫為核心的扇子文化。
  •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在中國書法史上,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唐太宗從小就受翰墨薰陶,雖然半生戎馬倥傯,但只要有機會就會揮毫作書...
  • 在(有文獻記載的)中國古代女藝術家中,管道昇是位才藝傑出又福慧雙全的女子。她不僅擅畫梅竹蘭、工山水佛像、精翰墨詞章,而且是大書畫家趙孟頫的溫婉賢妻、知音伴侶,同時也是一位循循善誘、言傳身教的慈母。
  • 在民間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門上插上「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蒜頭和龍船花,以除毒驅瘟害。「天中五瑞」純天然又環保經濟,也就是「端午五瑞」的五種植物,可以剋制蜈蚣、蛇、蠍、蟾蜍、壁虎等「五毒」代表,其實就是增進酷暑夏天的保健。
  • 蘇澳是鯖魚的故鄉,端午將屆,蘇澳融合在地食材,在端午節6月9日當天挑戰製作全台最大「八寶鯖魚養生粽」。
  • 端午佳節將近,臺灣許多民眾會購買或自製粽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國民健康署6月1日表示,一般傳統肉粽常包有五花肉,糯米也經過油的拌炒,熱量及油脂含量皆較高,1顆熱量可能就高達 628大卡,約1個滷雞腿便當熱量。國健署長邱淑媞提出5原則,教你聰明買粽、吃粽。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