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運動使大腦分泌大量嗎啡 比吃東西更舒壓

運動不只是能增強免疫力,還能幫助分泌腦內嗎啡,改善情緒。(Shutterstock)
運動不只是能增強免疫力,還能幫助分泌腦內嗎啡,改善情緒。(Shutterstock)
人氣: 552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腦內嗎啡可以安定情緒、提高專注力。我們聽說過,面對壓力時,會狂吃東西來宣洩。專門研究幹細胞再生及生技保健醫學的蘇峰億博士指出,「咀嚼」會產生腦內嗎啡,繼而讓情緒安定下來,所以,「並非食物讓人安定,而是身體希望透過嘴巴咀嚼過程來釋放腦內嗎啡」,那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自然機制。

運動分泌腦內嗎啡 安撫情緒還很療癒

但是,利用食物紓壓可能伴隨著肥胖或健康問題,實在得不償失。其實,要穩定情緒不困難,「運動」就是最佳良方。一般人以為運動就是強健體魄、增加免疫力,但可知道「運動也可以很療癒嗎」?蘇博士說,人體在運動時,就會釋放腦內嗎啡,幫助情緒穩定並提高專注力。實驗統計,運動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嗎啡,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還好。

不只如此,運動還有預防疾病與治療的功效。治療師指出,「人活著就要動」,預防生病就必須維持肌力、耐力、心肺功能,以及柔軟度達到健康體適能標準,「運動治療」也是從這四大項著手,運動治療其實就是運動兼治療。

「運動治療」改善過動兒注意力

物理治療師阿笠表示,「運動治療」早已運用在身心障礙的早期療癒上,尤其改善「過動兒」缺乏專注力的效果顯著。醫學發現,過動傾向是大腦額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太少,導致專注力不夠,運動會擴張腦血管,刺激腦部輸入大量感覺,促進分泌腦內嗎啡與神經傳導物質,運動一段時間,能獲得較高專注力。

蘇峰億博士鼓勵透過自然方式療育本體,運動是最佳預防與治療方式。(李怡欣/大紀元)
蘇峰億博士鼓勵透過自然方式療育本體,運動是最佳預防與治療方式。(李怡欣/大紀元)

蘇峰億博士認為,人在焦躁時有坐不住的感覺,這是人體的本能反應,並非異常,只是教育現場必須規範孩子自律,因此,過動的小朋友被認定無法受教,就得吃藥,可是,光吃化學神經控制藥物來抑制,若沒有宣洩,有違身體自然機制。

蘇峰億的兒子就是過動兒,身為家長與再生醫學研究者,他不希望孩子仰賴藥物控制,「其實運動是最好的」,所以孩子放學後,他會教孩子先去跑步、打球,等到運動量夠了,再回來看書。當然光靠運動還不夠,還要注重健康飲食、睡眠。此外,他也將幹細胞的研究運用在過動治療上,有了專注力,學習效率就會提高。蘇峰億說,兒子如果當天有運動,回家後,往往不用1小時就能寫完功課,效果明顯。

四肢發達 頭腦不簡單

實驗統計,運動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啡,可幫助情緒穩定並提高專注力,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還好。(陳柏州/大紀元)
實驗統計,運動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啡,可幫助情緒穩定並提高專注力,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還好。(陳柏州/大紀元)

運動是以自然方式獲得體內補償,以產生安定作用。他輔導的個案中,很多孩子成績變好,甚至有的還出現繪畫、數理或體育等某方面資優的表現,例如:NBA球員測出智商頗高,腦內嗎啡幫助專注,專注才能在高度競爭壓力的環境中表現優異,因此,他們的研究團隊也在懷疑,「腦內嗎啡分泌多寡或關智力高低」,所以,以後可別再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可是沒禮貌也不正確的說法喔。

運動還能抗憂鬱。許多癌症及重症病友透過接觸陽光的騎車、健行等運動,找回生命意義,運動的好處真是說也說不完。蘇峰億說,目前仍無法檢測運動量與腦內嗎啡多寡的比例,但是,運動對改善情緒障礙與身心健康的幫助無庸置疑。國際上,國力強盛的國家都很重視國人的運動發展,台灣政府更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葉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