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傳第二章 叔梁紇尼山致禱 坤靈洞孔子誕生

王謙
font print 人氣: 8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5日訊】在曲阜城東南約2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尼山,又叫尼丘山。

此山算不上太高,但周圍五峰連峙,巒嶂相迭,煞是不同尋常景色。東面又有常年不竭的智源溪,終年流水潺潺,別有清趣。即便是最寒冷的冬季,山上山下的蒼松翠柏也使此處充滿了不滅的生机。在綠意最濃的夏季,陣陣山風將遠近各處的流泉細瀑的清氛吹送到游人的身上、臉上,叫人將塵世間的炎暑渾然忘卻,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春、秋兩季的美景佳致就更不用說了,春天,經歷過嚴冬的松樹、柏樹和新綠的槐樹、楊樹為山巒積上人間最厚的春意,而在林葉間隙,大大小小的野花隨著微風竄起各自紅的、黃的、紫的臉儿,為這群山上下點染出一簇簇醒人心目的亮點,引來了五彩斑斕的蝶儿在花叢間上下翻飛;到了秋季,繁衍得密密麻麻的野山棗樹上挂滿了一粒粒顏色紅里泛紫的果實,引來林間的鳥儿啄食,或清和或嘹亮的囀鳴,又使這方大千世界成為天地間的有聲之畫。--的确是一處山清水秀、景色絕佳的去處。

也許正應了中國古人的一句名言:“地杰人靈”,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就誕生在尼山。

据古籍記載,孔子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他的父親是陬邑大夫叔梁紇。叔梁紇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國貴族,在宮廷斗爭中被殺,其孫孔防叔后來舉家逃到了与宋國相鄰的魯國,定居于陬。向下又傳兩代,就到了叔梁紇。叔梁紇身高力壯,勇猛過人,是晉、宋、魯諸國中有名气的一位武士。

在孔子出生之前,叔梁紇已娶妻施氏,生有九女。為了傳宗繼嗣,他又娶了一位妾,生下一個儿子,取名孟皮,字伯尼,無奈孟皮生性愚魯,而且先天跛足,難以承當繼嗣大任。于是,六十多歲的叔梁紇又娶了年輕的顏徵在為妻。

叔梁紇、顏徵在夫婦二人為了得到一個身體健壯、天質聰穎的儿子,曾前往尼山祈禱,希冀尼山之神能夠賜給。當顏徵在怀有身孕之后,兩人又依當時的習俗,再次到尼山致禱。不料,兩人尚未返回,顏徵在即將臨盆。夫婦急忙尋到一處山洞,生下一個儿子,這就是孔子。因此,叔梁紇為儿子取名為丘,字仲尼。

后人出于對孔子的推崇,將孔子出生的山洞稱為“坤靈洞”,民間又稱“夫子洞”。洞內塑有孔子雕像,歷代均有游人前往瞻仰。當地人傳說,此洞平日無水,每當祭祀洒掃之時,便有清泉從石中流出來,正好當時所用。等祭掃完畢,泉水也隨即干涸,屢驗不爽。

圍繞著孔子出生,古人有過許多記載和傳說。

据傳說,在孔子出生之前,顏徵在曾在夢中得到北方黑帝召見,被告知將有圣子出生,應選擇“空桑之地”作為生產之處。“空桑之地”意即叫空桑的地方,這在晉代干寶《三日紀》中亦有記載,晉時又稱“空竇”,后人考證其具體位址就是尼山東側的坤靈洞。

凡是參觀謁拜過曲阜孔廟大成殿的人們,提起孔子的形像,一般都會設想出一位与大成殿中高大的孔子塑像相似的模樣:身高九尺有余,腰大十圍,頭戴十二旒之冕,方臉膛腮,美面大耳,儼若帝王派頭,确實當得上“威儀万端”之類的稱法。將孔子塑像扮成帝王之姿,始于唐代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孔子為文宣王,“乃內出王者袞冕之服而衣之”。如果有條件查閱歷代文獻的話,還會看到出自名家之手的孔子形像,如晉代大畫家顧愷之的《夫子小影》、唐代吳道子的《孔子為魯司寇像》、《孔子憑几像》以及明代《圣跡圖》中的孔子形像。呈現于觀者眼前的十數楨孔子畫像相互間差別甚大,從中很難判斷孔子到底長得是何模樣。

而在民間傳說中,孔子的相貌与上面所述有著很大的不同,更具傳奇色彩——

孔子生下來時相貌極為怪异,頭頂如反扣著的盂,中間低凹,四邊高出,且面有七露之相: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輪,嘴露齒(因眼、鼻、耳均為雙數,總為七露)。叔梁紇以為是個怪物,大為惊駭,便將他放在洞中,和妻子回了家。接著,更加奇异的事情發生了。初生的孔子嗷嗷待哺,山上的老虎跑來為他哺乳;當時正是秋高時節,洞中實在悶熱,老鷹便飛來用翅膀為他扇扇,上山的人們見到了,都以為洞中的嬰孩是鳳凰之子。這就是關于孔子的“鳳生、虎養、鷹打扇”的故事。后來,顏徵在將孔子抱回家中,人們才知道原來是叔梁紇的儿子。

后世作者將描繪孔子形像的神化部分集中起來,竟歸納為“四十九表”。在《孔府檔案》1055卷中即可讀到這樣的文字:

先圣身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凡四十九表:反首,洼目,月角,日准,坐如虎踞,立如鳳峙,望之如扑,就之如升,耳垂,珠庭,龜脊,龍形,虎掌,胼肋,三膺,河口,海目,山臍,林發,翼臂,虯唇,注顏,隆鼻,阜頰,堤眉,地足,谷竅,雷聲,澤腹,昌顏,均頤,輔喉,駢齒,眉有十二彩,目有六十四理……

這些放在常人顯得丑陋万分的體征,其實是在傳達這樣一种信息:孔子天賦异稟,能量非常,而最終成為一位頂天立地、流芳百世的偉男子。

面對歷朝歷代堆積下來的這些圍繞著孔子出生、相貌的無稽之談,孔子第69代孫孔繼汾明确地表示這是后人為神化孔子而編撰附會之說。他在《闕里文獻考》中寫道:

夫怪异之說,言不雅訓,儒者所弗道。然先圣,殷人也。殷之先,元鳥降祥,列在歌頌,麟游草附之事,理或有之。夫吐玉書,降五老,奏天樂,又感生圣子,言出神人,則愈出愈怪,荒誕不經,其為后人附會無疑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孔子傳第一章 歷史悠久說曲阜 千秋緬怀念孔子 (3/5/2002)    
  • 贊化書院﹕薪傳中華文化的搖籃 (2/28/2002)    
  • 南源﹕江澤民“巧言亂德” (2/18/2002)    
  • 孔子76代孫成台灣饒舌歌手 (2/13/2002)    
  • 時光倒流之謎—諸多怪異的事實 (2/2/2002)    
  • 研究生入學試聘保安監考 孔子故鄉開先河 (1/28/2002)    
  • 專題片《文化巨人–孔子》首映 拍攝長達四年 (1/12/2002)    
  • 神祕現象: 時光倒流之謎 (11/29/2001)    
  • 《至圣先師孔子贊》青石碑在廣西桂林出土 (11/20/2001)    
  • 孔子思想長青不敗—南加僑學界紀念孔子誕辰 (10/6/2001)    
  • 八佾舞 (9/28/2001)    
  • 抗議高學費 向孔夫子告狀 (9/28/2001)    
  • 美國加州將9月28日定為該州“孔子日” (9/1/2001)    
  • 光緒年間飛碟成群出現 (8/1/2001)    
  • 愛國論:什么是國?什么是愛國?怎么才是愛國? (7/27/2001)    
  • 孔子家鄉學子無顏見孔子 (7/10/2001)    
  • 【紀元特稿】陳奎德:六四——現代中國的十字架 (6/5/2001)    
  • 窮病﹒ 富病﹒ 窮富病 (5/29/2001)    
  • 家史二千五百年 孔子後裔展開「人口普查」 (3/31/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後裔已展開「人口普查」﹐續修流傳了二千多年的孔子族譜。這項孔門後人大檢閱進行了兩年﹐香港的登記工作即將展開﹐預料電腦化的「普查」結果﹐將在○四年面世。
    • 孔子云:“富之,教之”。現在全民求富已是蔚然成風,甚至已成社會的“共同理想”,但究竟何為“富裕”?恐怕這個問題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富裕并非運用財富指標,譬如:人均 GDP多少多少,即可充分衡量。除去客觀指標外,還有主觀方面的指標。什么是“好生活”?好的生活標准是因時、因地、因人而异的。重新定義幸福,确立新的价值觀念,也應是我們生活的重要內容
    • 在日曆上,每個日子都無分軒輊,一律平等。然而歷史不同,它有所偏愛,它往往青睞一些特殊的時日。翻開史書,我們會發現一些「大寫的時日」。人類的命運起伏、歌哭生死,聚焦在這些特殊的時日上,從而賦予了它們以沈甸甸的分量。不能設想,如果沒有了紀元前551年(孔子誕生),沒有了紀元12月25日(耶穌誕生),如果離開了1215年6月15日(英國國王被迫在大憲章上加蓋國璽),離開了1492年10月12日(哥侖布發現新大陸),離開了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發佈),離開了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獄),離開了1911年10月10日(中國武昌起義),離開了1919年5月4日(中國五四運動)……,人類歷史將是何等平淡無光、蒼白乏味!而正是由於這些時刻,人類才被一束束精神之光驟然照亮,歷史才配稱爲歷史,文明才配稱爲文明,人類才真正成爲人類!
    • 在今年曹縣一中參加高考的學生中不是一例兩例。無論是學生、老師、家長,對此無不知曉,甚至連路邊的三輪車夫也向記者拍胸脯,稱可以幫助推荐老師聯系替考。 “我本來以為學校是塊淨土,但現在看到學校的种种黑幕,真叫人失望。”說到這儿,這位提供情況的學生聲音有點哽咽。他坦承,“我家里生活也很困難,如果不是你們這次來采訪,我也會把自己的考分賣掉”。
    • 要談愛國,必先弄清楚什么是國家?從歷史的角度看,國家就是‘家’的擴大‘中國四千多年前的’黃帝王朝就是一個家族王朝,當時周邊有所謂一萬多國,強者通過戰爭,最后吞并而統一成一個最有勢力的大國。先秦周初,中原地區也是几百個國,一個姓,即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國’。所以西方《圣經》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中國孔老夫子也說‘四海之內皆兄弟’﹔這都是有歷史根源的。對于未來,《圣經》和孔子都說‘世界大同’。從哲學角度而言,人類由‘一’演變至今的眾多,未來的發展,由于互相交流,通婚,商貿,交通,通訊進步,地球成一個村,最后又是走向‘一’,即世界大同。
    • 《奇闻怪见录》为清末浙江绩学士汪大侠所撰。汪大侠生性好奇,又好游山玩水,不求仕进,足迹遍布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每到一地便搜集遗闻轶事,并书写成册,根据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虽孔子不语鬼神,而庄列盛言怪异。诚以一人之见识有限,六合之变化无穷。形形色色,掺杂于宇宙间,靡所弗届,苟以常情庸理测之,亦浅之乎视世界矣。」可见其对真理之追寻,自有一套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