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唐詩宋詞

中秋玩月十詩詞:關山同一照 三五二八時

作者:允嘉徽
三五二八時,明月千里與君同。(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3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月可玩,古來詩人留下許多玩月詩,情意重重。月可玩,情可味,人生盡在中秋之月的玩味中。中秋節近,與您共賞古人的玩月詩詞、摘句;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南北朝鮑照《玩月詩》(又名《玩月城西門廨中詩》):

「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南北朝詩人鮑照的玩月詩,是歷代玩月詩賞月寄情的代表作之一,作於他擔任秣陵縣(今江蘇江寧)縣令時。秋日裡,他常賞月於城西門官署中,從月兒「纖纖如玉鉤」、「娟娟似蛾眉」,盼到三五、二八月圓時,對映詩人企盼「千里與君同」的心曲。玉鉤隔瑣窗,兩地相隔,人間傷別離,仕子倦飄塵,何時能不再異地客遊呢?何時才能從容宴饗閒暇之情?他的「千里與君同」賞月的心願,道出了人間千古同一心!

宋代劉克莊《清平樂其二 五月十五夜玩月》: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
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元無粉黛。

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
醉裡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雖然不是八月天,詩人穿越時空,賞滿月發奇想:騎蟾背萬里飛行,穿越時空遨遊月宮,見到粉黛不施的姮娥(嫦娥),她是舊識呢,詩人說自己也是從仙宮降生凡世的呀!轉身從高處俯看,只見積氣濛濛,不似在人間,此際人間離詩人非常遙遠哪!詩人浪漫的生花妙筆出仙語。看此詞和蘇軾《水調歌頭》可以領略到異曲同工之妙境,宛然都有著「我欲乘風歸去」的歸仙之情;又忘不了人間,「醉裡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寄寓一份牽掛,有如蘇軾「何似在人間」之牽情。

唐代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翫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翫同玩;翛,音同瀟)

詩人在八月十五夜玩月,放眼望天,「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一語萬古新,給了八月十五的中秋明月最高的讚美,同時敬頌了月光一洗寰宇、淨化人間的能量!究竟這能量來自何方?「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知道嗎,原來能量來自天上玉京的神!是千變萬化的神才能改變、淨化人世間!

八月十五日明月夜,勾起人追想生命的本源和層層轉生的歷史,「翱翔曾在玉京天,墮落江南路幾千」(唐代南卓《贈副戎》)。觸動生命追根之思:如何能返本歸真、何日能重返仙鄉呢?

杜甫《翫月呈漢中王》:

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
遊客轉危坐,歸舟應獨行。
關山同一照,烏鵲自多驚。
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

杜甫的憂國憂民的誠摯情感常現在詩中,而這首玩月詩若隱若現一種「思歸」的情懷。中秋夜深「江月滿江城」、「關山同一照」,露氣洗清了塵氣,滿天月華照向城池,照向江水,隱隱籠罩著「思歸」之情:歸人的歸舟當在歸途上吧!「烏鵲自多驚」也隱喻遠行的人將要回來的典故。遊客歸向何方?最想歸去的是仙境吧!欲從漢代淮南王劉安學得登仙的方術,然而,一時風起霧生隱去了仙逕。細細微微的嘆息也在風中飄落!

關山同一照,烏鵲自多驚。 (pixabay)

唐代王昌齡《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這是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與從弟出遊,在南齋玩月憶友人的詩句。時光苒苒,歲月匆匆,月影幾盈虛,澄澄變今古。詩句著墨不多,轉古來今,撫今追昔,帶著蒼茫之感,境深意遠。《唐詩別裁》說:「高人對月時,每有盈虛今古之感」,對應此詩,展露無遺。

唐代栖白《八月十五夜翫月》: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
(*皓魄:月)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詩人以平時的十五夜對襯出中秋月的美好和團圞圓滿,手法新穎,印象深刻。「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締造了亙古綿延的時空感,此語和王昌齡詠月「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對照,三五夜的月色一柔和、一蒼茫,都難掩人對歲月無情的驚心呀!

唐代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
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華陽洞是仙人洞)

人道中秋明月好,為何今夜清光此處多?因為同道者相會共賞中秋明月之故,正是「此夜年年月,偏宜此地逢」(唐代柳公綽《和武相公錦樓翫月得濃字》)!

中唐的詩僧皎然也有類似的詩句:「山中常見月,不及共遊時。」那是他和顏魯公真卿共遊玩月留下的詩,詩情和本詩相照相映。

人道中秋明月好,今夜清光此處多。 (pixabay)

唐代趙嘏《江樓舊感》: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江樓玩月是古今玩月的第一勝選,此詩追今撫昔天然成章,情景真切,全詩一氣呵成。「風景依稀」一句,繚繞有「情」:去年今日此樓中,彼時明月與誰同?觸景生情處,宛如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心境,賞月懷想看似悠然,情牽處就讓如水的月光代言吧。

明末淸初 薛始亨《江樓翫月》:

「露下海潮落,風高秋漢移。
明月自千里,浮雲但一時。」

月的陰晴圓缺,象徵生命的本質,月外有雲湧霧起的變化,象徵生命運程的起落。浮雲能遮月,恰若災難來考驗生命的操守,然而明月不受環境變遷而改變亮潔的本質,浮雲但一時,明月自千里!

宋代趙抃《辛巳青州翫月有懷》:

「天上無私是明月,隔淮千里照人來。」

詩句透過時空的對比起興,寄情明月,展現詩人詠嘆「無私」之德的意境!

結語

古來中秋玩月一脈相傳,在天人共會下,詩人的趣味、心思和情義有多層面貌的展現,也屢屢有萬古繫一心的契合。玩月,盡結一生歡,盡傾一生愁,盡窮一生問,陰晴圓缺誰共?千里盡訴中秋月。@*#

-點閱【 璀璨中華文化 】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 歲月匆匆,時序進入黃曆年尾聲,臘月正在人間展開。古人稱黃曆十二月為「臘月」,這說法是怎麼來的呢?「臘」包含哪些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呢?
  • 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下雪天,但「雪」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冬天的六個節氣中,就有兩個節氣分別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節氣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標誌冬季的開始。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怎樣養生?
  •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陽節,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為這是一個專門給老人過的節日。其實呢,傳統的重陽節和敬老沒有任何關係,它原本的節日內涵充滿了傳奇色彩。至於為什麼重陽節會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習俗呢,這都要從一個神奇的葫蘆說起。
  • 拜月、賞月吃月餅,這兩者的起源並不是一對的。上古時代就有隆重的祭月之禮,稱為「夕月」,但是開始時月餅還不是中秋節物。那麼中秋節拜月餅、吃月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實際上,中秋月餅的出現比祭月晚了幾千年呢!
  • 秋分、春分此二分日,在中國古文化中視為天地和合之最,避免刑罰,以免攪擾天地陰陽調和。春分、秋分「二分日」別稱「彼岸日」,來源於佛教。在日本佛教中講,於彼岸期間善行、惡行都會增大果報,勸告人要避免惡行,精進於善行。
  • 中醫的食療講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對應節氣的進補作法。白露節氣開始「補露」!「補露」怎麼補?要避免哪些禁忌?隨著秋高氣爽的秋天腳步,做好秋天養生,放鬆心緒,輕鬆地品味生活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