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北碑精品

質峻偏宕《張黑女碑》蘇東坡寒食帖的源頭

作者:鄭行之
張黑女碑
北碑中的精品《張黑女碑》,對中國書史的風雲人物起了巨大的影響。局部圖片。(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31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自古以來,中國有個地方叫南陽白水(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南),那真是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出過漢朝的中興之主漢光武帝。魏碑第一的《張猛龍碑》的主角張猛龍也是白水人,本文介紹的《張黑女墓誌》的主人張玄也是,此碑不知何處去,此碑拓本卻是勾起了幾百年的翰墨風雲,對中國書史的風雲人物及其書蹟起了巨大的影響。

張黑女何許人也

張玄,字黑女(音同賀汝),魏晉南北朝時代北魏人,出自皇帝苗裔世家,自殷周以降,祖先中出過許多大官、將軍,他本人擔任北魏中書侍郎,之後改任南陽太守,為官嚴明清廉,南陽當地「民之悅化,若魚之樂水」。他本期望為朝廷效力,「方欲羽翼天朝」,無奈32歲盛年便去世,空留遺憾。

《張黑女墓誌》也稱《張玄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刻於北魏普泰元年(西元531年)。輾轉到了清朝,清人為避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名諱,以字名之,稱《張玄墓誌》為《張黑女墓誌》。(以下簡稱《張黑女碑》)

書法大家何紹基之寶

北碑中的精品《張黑女碑》全文。(公有領域)

《張黑女碑》從地下出土時間漫漶無可考,原石也不知何年佚失的,似乎從人間蒸發了。幸而寶物自有神靈庇護,清道光初年,書法家何紹基(字子貞),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得到此碑之舊拓的剪裱本,人稱「天下孤本」。自此此碑之名方才逐漸傳播開來,聞名於世。該碑乃為正書,據剪裱本來算,共有367字。

何紹基獲此帖後,置之於行李書箱中,寶之異常,他在《東洲草堂文鈔》〈跋張玄墓誌銘拓本〉中自述:「自得此帖後,旋觀海於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遊汴復入都旋楚,戊子冬復入都,往返二萬餘里,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得此帖後數年間,何紹基旅行二萬餘里都不稍離此帖,船次旅店中,有空就取出欣賞閱覽,得閒就臨寫。《張黑女碑》和何紹基緣牽一線,緊緊繫在一起,影響何紹基一生的志業既深且遠。

《張黑女碑》書體的特色

北碑精品《張黑女碑》局部。(公有領域)

化篆分入楷  遒厚精古

何紹基譽評《張黑女碑》:「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者。」何紹基認為《張黑女碑》將篆書、八分隸化為楷書,因而無所不妙,美妙到了極致,而且此碑得遒厚古樸之精髓凌駕他碑之上,沒有任何碑體可以和它相提並論。他視此碑若珍寶,勤讀、勤臨、勤練,猛下功夫,並且採用懸臂迴腕法臨摹此碑,對本碑之藝術美與力道有深入且獨到的領悟。

《張黑女碑》字體結構微呈扁平,溫文遒古,卻又峻宕樸茂,亦隸亦篆入楷,中鋒的力道貫徹各字體內,內斂時如靜水流深,停雲留月;遊轉處似快意拍馬,逐螢撲蝶。通篇典雅華貴,又饒富質拙之趣。其方圓兼施,剛柔並濟的瀟灑風格,被晚清書法家康有為列為北魏書法之精品,真乃實至名歸。

北碑精品《張黑女碑》局部。(公有領域)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載:「《張黑女碑》雄強無匹,然頗帶質拙,出於漢代《子游殘碑》,《馬鳴寺》(*北魏碑)略近之。」《張黑女碑》的源頭「《子游殘石》有拙厚之形,而氣態濃深,筆頗而駿,殆《張黑女碑》所從出也。」

《張黑女碑》的特色根源於漢碑,形貌不帶北魏碑體那種刀斫斧劈的豪氣,但卻帶有破釜沉舟之威勢。加上筆意圓潤,復以行書之意微含動勢,不拘一格,上承漢碑氣態,下含南帖氣機,無庸置疑的,為書體開啟靈活的範式。

北碑精品《張黑女碑》局部。(公有領域)

懸臂臨摹  筆筆中鋒 汗浹衣襦

何紹基摹寫《張黑女碑》時「每一臨寫必迴腕高懸、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約不及半,汗浹衣襦矣。」(《東洲草堂文鈔》)好一個「汗浹衣襦」,連外面的棉襖都汗濕了,道透了此碑體之力道高妙。

他自述「窮日夜之力懸臂臨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務得生氣」,並且「學書重骨不重姿」,握筆時「切要提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盤曲縱送,自運神明,方得此氣」。可見他懸臂的苦功夫,是透過懸臂從丹田處把全身力氣運到指尖,身心神明貫注,盤曲縱送無所不達。

中鋒是此碑內蘊的功夫精到所在,何紹基懸臂迴腕,筆筆中鋒運筆,自覺有如刻石,氣自正直石自碎,最終何紹基從臨摹《張黑女碑》走出了個人書法藝術獨特風格,從而更在晚清書法發展史上引起激盪。

質峻偏宕之宗  東坡《寒食帖》為其苗裔

康有為廣研精曉各種碑體,他在《廣藝舟雙楫》中將當時所能得見的碑體細分品等,《張黑女碑》被列為精品之一,讚譽其精妙獨到之處。

北碑精品《張黑女碑》局部。(公有領域)

康有為稱「《張黑女碑》為質峻偏宕之宗」,「如駭馬越澗,偏面驕嘶」,說《張黑女碑》質地高峻,體態偏宕獨樹一格,一如馬兒面對懸崖斷壁,非得要飛越時,驚駭中把心一橫,把頭一偏,奮力嘶鳴一躍而過。《張黑女碑》這種偏宕風格樹立了宗師的地位,前未見古人,康有為評說「唐人寡學之,惟東坡獨肖其體態,真其苗裔也。」「苗裔」者即後代之意,對《張黑女碑》來說,這是多高的美譽!

宋 蘇東坡 黃州寒食詩 卷(第一首詩部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眾所周知,蘇東坡的《寒食帖》乃天下三大行書之一。光看表象,有人質疑《寒食節》這篇詩帖全篇歪歪斜斜,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一點也不美,哪稱得上天下三大行書之一?殊不知中國書畫講「意」,意境、境界的高下決定了一幅作品的優劣,不光以表面形式來衡定。蘇東坡在《寒食帖》中自述因烏台詩案被貶後,在黃州三年的心路,感動了一代代後人,無論是詩的內涵,現實際遇及背後的心態,書所承載的情感表達,在在都讓人刻骨銘心地感動,與東坡一道興嘆。

北碑精品《張黑女碑》局部。(公有領域)

《寒食帖》和《張黑女碑》兩種字體一以行書一以楷書寫就,雖然比對不是那麼太容易,整體來看「東坡獨肖其體態」,有很明顯的跡象可循。例如《寒食帖》許多字形都比較扁平,呈現左低右高之極度傾向。特別是〔宀〕和相近筆劃〔冖〕、〔广〕的寫法,幾乎成了定則,寫起來就是那樣自然肖似,令人印象深刻。

旁及影響

除了蘇東坡和何紹基兩家之外,論此碑影響所旁及,康有為有這樣的說法:「作《龍門造像》者,學《李仲璇》,以活其氣……旁及《張黑女》等,以博其趣」,又說「吾粵吳荷屋(榮光)中丞,帖學名家,其書為吾粵冠。為窺其筆法,亦似得自《張黑女碑》」。

從清代何紹基與康有為兩大家對《張黑女碑》之精研深究與十分推崇,加上蘇東坡書這支苗裔,可見此碑藝術成就之一斑。

北碑精品《張黑女碑》局部。(公有領域)

主要參考資料: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鈔》
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鈔》

@*#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