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傳之九

【忽必烈傳】南宋氣數盡 蒙元攻下襄樊

大紀元文化小組
忽必烈傳(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59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成吉思汗、窩闊台時期,蒙古人經過幾番征討,將日漸衰落的西夏和金國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這也意味著蒙古帝國的邊界與南宋接壤,而南宋則成為蒙古人下一個征服的目標,但這也是最難征服的目標。

成吉思汗在駕崩前曾留遺言給後人,要他們聯合南宋消滅金國。之後,蒙古與南宋聯合滅金。由於雙方在戰前沒有對金國領土所有權歸屬定下協議,在蒙軍撤退後,宋軍進攻並占領了開封、洛陽等地,史稱「端平入洛」。宋朝人認為這是收復被金國占領的失地,而蒙方則認為宋朝背棄盟約,窩闊台遂以此為由攻打南宋。

從窩闊台經蒙哥到忽必烈,三位大汗均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期間是時戰時和。從第一次1235年至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至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至1279年,共計22年(不計停戰期),南宋才徹底被征服。在蒙古人征服的國家中,南宋是耗時最長的。

為何忽必烈時期最終征服了南宋呢?一個原因是彼時的南宋氣數已盡,朝廷上下腐敗,上天已不再眷顧。另一個原因是忽必烈採用的策略得當,民心所向。

南宋氣數已盡

關於南宋的滅亡,宋代預言《梅花詩》第二節這樣寫道:「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湖山一夢事全非」說的是南宋皇帝偏安於江南的半壁江山,其都城臨安(今杭州)在西湖邊兒上,依山傍湖,暗指此時的南宋皇帝耽於享樂,沉迷於醉夢之中。

「再見雲龍向北飛」是指天象氣數落於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誕生於北方。「三百年來終一日」是指宋朝在歷經三百餘年後(公元960年至1279年)終於到了滅亡的這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則喻指宋朝最後滅亡時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壯的場面。

此外,業已走過的歷史早已告訴人們,當一個王朝走向滅亡時,往往會出現相當多的天災,這是上天對當政者不修德政和行惡者的警告。南宋王朝也不例外。南宋從高宗開始,直至南宋滅亡,發生災禍的頻率逐年增加。比如疫病,宋高宗時約平均6年出現一次,到宋孝宗時則每2年一次,宋光宗時每2.5年一次,宋寧宗時每2.4年一次,宋度宗、恭帝時每年一次。

歷史記載,南宋疫病較多發生在以臨安為中心的兩浙地區,而該地區正是皇帝及其重臣們居住的所在。上天降下如此多的災禍,必定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失德的事情。

南宋疫病較多發生在以臨安為中心的兩浙地區,而該地區正是皇帝及其重臣們居住的所在。圖為宋人《西湖圖》局部。(公有領域)

而歷史的確按照預言的安排演繹著。在忽必烈在北方崛起之時,南宋日漸衰弱,宋寧宗、宋理宗時期的權臣史彌遠專橫拔扈,在兩朝專權共26年,致使朝廷腐敗不堪。一般來說,一個朝代若道德下滑、貪腐嚴重,其離滅亡已然不遠,而這也是天災頻繁的主因。

史彌遠死後,宋理宗親政,重用外戚賈似道,使其獨攬大權,趙氏政權更為衰落。因為姐姐是貴妃,憑藉姐姐的身分,賈似道當上了兩淮宣撫使,成為了南宋舉足輕重的一個軍事主帥。

在蒙哥南征南宋時,賈似道曾私自與圍攻鄂州的忽必烈訂立和約,同意向蒙古稱臣、納幣。其後,他還謊報鄂州戰功,並因此獨攬朝綱。其在蒙元與宋的戰爭中的不作為是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

賈似道扣押忽必烈使團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初期,採取了與南宋保持友好關係的政策,他派遣翰林侍讀學士郝經為大使、翰林待制何源和禮部郎中劉人傑為副使的使團,出使南宋,將忽必烈繼承汗位的消息告知南宋朝廷,同時敦促其履行在鄂州城下與賈似道簽署的和約。

隱瞞簽署和約、以「鄂州大捷」欺騙皇帝的賈似道害怕真相暴露,就密令將郝經一行悄悄扣押在真州(今江蘇儀征)的軍營之中。郝經不明白為何被扣押,以為宋朝皇帝不願和好,遂多次上書,希望宋帝「講信修睦,計要元元」。在得不到回音後,郝經又上書希望面見宋帝。然而,無一例外,所有的上書都被賈似道截留。賈似道見郝經才華橫溢,便勸他投降,但遭到嚴詞拒絕。無奈之下,賈似道繼續將其祕密關押,並不讓任何消息透露出去。

使團的失蹤以及南宋並未履行和約,也讓忽必烈十分不解,他多次派人到南宋詢問使團下落,但賈似道均搪塞過去。忽必烈大怒,於1261年七月下詔抨擊南宋扣留使團之舉,並打算秋高馬肥之時,分水陸兩路進攻南宋。其後,考慮到國內尚未安定,阿里不哥還未臣服,忽必烈選擇了暫時忍耐,將主要精力用於平定內亂、穩定政局和發展經濟上。

而此時的南宋朝中,賈似道專權,他不僅整日吃喝玩樂,而且置國家安危於不顧。雖然明知面對著蒙古強敵,但賈似道還是在軍中展開清洗,即以核實軍費支出為藉口,把那些對其不敬的將官在抗擊蒙軍時所支取的官物都說成是「贓私」,並誣加「侵盜官錢」的罪名,或罷官流放,或下獄迫害致死。

此外,他推行的「公田法」實則是低價強取民田,導致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其所徵稅賦也是種類繁多。

1264年,63歲的理宗駕崩,其侄子即位,是為度宗。度宗對賈似道更是無比信賴,將其進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還因為賈似道有定策之功,每逢朝拜,必定答拜,並稱他為「師臣」,而不直呼其名。為了試探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賈似道說自己年事已高,請求返鄉,但度宗卻下旨准其六日一朝,亦不用如百官行禮,到後來更是十日一朝。

雖然不天天上朝,但所有朝中大事都由賈似道按照其私意決斷,官員們不得不到其府中請示。善於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可以升官,正直為公的如文天祥,則受到打壓和排擠。

曾有人總結南宋後期四大弊端,即民窮、兵弱、財匱、士大夫無恥。賈似道把已經腐敗的宋朝弄得更加腐敗了。南宋有此權臣,焉能不亡?

示意圖,圖為南宋 馬遠《水圖》之「黃河逆流」。(公有領域)

征宋之襄樊鏖戰

南宋江河日下之際,蒙古帝國在忽必烈的治理下則是蒸蒸日上。在平定了國內叛亂、經濟得到發展、社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忽必烈將目光再次轉向了南宋,尤其是郝經率領的蒙古使團了無蹤跡一直是他心中的結,而直接推動忽必烈行動的是南宋的降將劉整。

劉整原是北方人,深沉剛毅而有智謀,善於騎馬射箭。金末天下大亂,他投奔宋朝,隸屬於荊湖制置使孟珙麾下。因立過不少戰功,先後任潼川府路安撫使、知瀘州軍州事,在宋蒙初期戰事中,是一位令蒙古人頭疼的將領。後來,因擔心被手下人誣陷,且看到賈似道殺死無辜將領,顧慮自己安危的劉整遂在1261年率所屬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歸順了忽必烈。

這讓忽必烈大喜過望,因為瀘州是進入四川的天塹,而且劉整的歸順讓忽必烈進一步了解了南宋內部矛盾和軍事虛實,忽必烈遂任命他為夔府行省兼任安撫使,賞賜金虎符給他,又賜給他金銀符,讓劉整給予有功的將領。劉整自此全力效忠忽必烈。

此後,南宋將領俞興進攻瀘州,經過幾十個回合的交鋒,劉整將俞興打敗。戰勝後,劉整向忽必烈提出屯兵、厚儲積的圖宋大計,並指出,「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為正統。聖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問,而自棄正統邪?」劉整的建議雖然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但卻再次讓忽必烈意識到攻打南宋勢在必行。

1262年,忽必烈命劉整在成都、潼川設立行中書省,讓他兼任都元帥,在各個山頭建立寨堡,以阻遏宋兵來襲。後其改任潼川都元帥、南京路宣撫使。

1267年,劉整入朝,再次向忽必烈獻計舉兵滅宋,稱現在宋朝天子懦弱而大臣驕橫,這是上天給的一個統一的機會。他建議一定要先攻打襄陽,「如得襄陽、武漢,江南可平也。」而早在忽必烈即位之初,曾跟隨旭烈兀橫掃西亞的大將郭侃在其平宋之策中也明確滅宋應當先取襄陽,然後直趨臨安。

此前,蒙古大軍攻宋,重點是攻打蜀地,但蒙軍並未成功,始終與宋軍相持。而襄樊位於南陽盆地的南端,由漢水南岸的襄陽和北岸的樊城組成,「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兩城之間又可以夾漢水相互支援,歷來是易守難攻的兵家必爭之地。蒙軍與南宋在襄樊等地的軍事爭奪一直很激烈,南宋憑藉著堅固的城池,一直擋在蒙古大軍南下的路上。如果拿下襄陽,就徹底撕開了南宋橫向的千里防線。

最終,忽必烈採納了劉整的建議,任命對宋有長期作戰經驗的大將兀良台之子阿朮為蒙古軍都元帥,劉整為漢軍都元帥,共同率領水陸大軍圍攻襄樊,但建議是圍城,「以俟其自降」。也是在這一年,呂文德派其弟呂文煥為襄陽知府兼京西安撫副使。呂文煥在宋朝也算是一名英勇善戰的將軍。

1268年,阿朮在襄樊東南鹿門堡和東北白河城修築堡壘,切斷了援襄宋軍之路。1270年,忽必烈又派丞相史天澤總軍事助戰。史天澤到襄陽後,見城池堅固難攻,遂下令在襄樊西部的萬山堡百丈山築長圍,又在南面的峴山、虎頭山築城,連接諸堡,完全切斷了襄陽與西北、東南的聯繫,斷了其糧道,襄樊就此成為一座孤城。這一時期蒙軍在襄樊外圍修築十餘處城堡,建立起長期圍困襄樊的據點,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

這一時期蒙軍在襄樊外圍修築十餘處城堡,建立起長期圍困襄樊的據點,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大紀元製圖)

由於地處江南的南宋遍布大河與湖泊,水戰至為關鍵。蒙軍曾與宋軍進行過安陽灘水戰,雖然最終轉敗為勝,但蒙軍水戰不如宋軍卻是事實。熟悉水軍的劉整遂建議,一邊築城圍襄樊,一邊造船訓練水軍。忽必烈很快批准。

阿朮與劉整齊心協力,很快造出戰船五千艘,並日夜操練,訓練了七萬水軍。之後再度攻打襄樊,仍舊無法攻克。蒙軍遂將襄陽城圍個水泄不通,致使城內供應嚴重不足。

面對著蒙軍的戰略包圍和進攻,宋軍也進行了反擊和反包圍。1268年,為打破蒙軍鹿門、白河之圍,呂文煥命襄陽守軍進攻蒙軍,但被蒙軍打敗,宋軍傷亡慘重。

次年三月,宋將張世傑率軍與包圍樊城的蒙軍作戰,戰敗。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貴乘秋季大雨之際,率軍救援襄陽,兵敗。這一年,呂文德病死。朝廷命李庭芝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師支援襄陽。

1270年春,呂文煥從襄陽出兵攻打萬山堡,蒙將張弘范、李庭反擊,宋軍大敗。九月,呂文德的女婿、宋殿前副都指揮使范文虎不聽李庭芝指揮,率水軍增援襄陽,蒙軍水陸兩軍迎戰,宋軍大敗,范文虎逃歸。1271年,范文虎再次率軍援助襄陽,又一次大敗。

三年中,宋軍的多次援襄都被蒙軍打敗,而襄樊城中宋軍的反包圍也無法取得成功。困守在襄陽城中的宋軍面對著敗局,依舊選擇了堅守。

1272年四月,駐紮在郢州(今湖北鍾祥縣)的李庭芝因向朝廷請求派兵增援襄樊無果,只好在當地徵召三千多民兵,由總管張順、路分鈐轄(註:武官名)張貴帶領支援襄陽。

張順、張貴等乘著一百艘安裝火槍、火炮等武器的船隻和大批物資,強行突破了蒙軍的封鎖,冒險殺入襄陽城中,張順在戰鬥中陣亡。張順屍身在數日後浮出江面,其身中四槍六箭,手中仍死死抓著弓箭不放,足見當日戰況之激烈。

其後,蒙軍在漢水江面布列撒星樁,擴大封鎖,令襄陽的形勢更加嚴峻。

七月初,呂文煥派張貴突出重圍,希望能與駐紮龍尾洲的范文虎部約期會合,內外夾攻元軍,沒料到范文虎已經撤離,兩軍展開一場遭遇戰,宋軍因極其疲憊,戰鬥中傷亡過大,張貴重傷被俘而死。無奈之下,李庭芝施離間計,想在忽必烈與劉整之間製造猜疑。忽必烈識破其計謀,繼續重用劉整。

儘管蒙古軍隊打敗宋朝援軍,但駐守襄樊城的宋軍依舊在頑強抵抗著。在此關鍵時刻,蒙元漢人大將張弘范建議切斷襄陽和樊城間的聯繫,使兩城各自變為孤城,然後水陸夾攻樊城,樊城一破,襄陽也無法保存。劉整也提出類似的分割圍攻戰術建議。

阿朮深以為然,遂命令識水性的士兵下水鋸掉漢水中的木柱,砍斷鐵索,焚燒連接襄陽與樊城之間的浮橋,切斷了襄陽守軍對樊城的支援通道。

1273年正月,蒙古軍隊發動了對樊城的攻擊。此次進攻忽必烈還調來了出自西域的回回炮。這種炮攻擊力強,威力無比,連最大的樹木也能一炮摧毀。在蒙古軍隊的猛攻下,樊城被攻破,宋將范天順力戰不屈,自殺殉國,副將牛富城破後仍率百餘人與元軍巷戰,最後赴火殉節。

樊城失陷後,襄陽岌岌可危。襄陽守將呂文煥多次派人向朝廷告急,但賈似道早已封鎖了消息,不許任何人在朝中對宋度宗說起邊境危急之事,並殺死了一個向度宗透露襄樊被圍消息的宮女。外無援兵、內無充足糧草的呂文煥,在堅守了六年後,在忽必烈派能言善辯的大臣阿里海牙勸降後,終於開城投降。其後他受到忽必烈禮遇,被封為昭勇大將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等,其麾下軍將士卒也得到賞賜與安置。

呂文煥降元,震驚朝廷,對南宋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另一方面,他讓南宋將領和大臣看到了忽必烈的雅量,並贏得了民心。

歷時六年的襄樊鏖戰,蒙元最終取得勝利,南宋滅亡進入倒計時。

參考資料:

《新元史》
《忽必烈傳》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國》
《成吉思汗忽必烈評傳》

點閱【忽必烈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史》評宋孝宗為南宋最為賢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難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實小故事,凸顯這位皇帝的特色與政績呢?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 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 天下大亂之時,亟需一位真英雄治平亂世,開創大業。三國的第一男主角曹操,縱橫沙場,統一北方,奠定曹魏基業;雅愛詩章,自成風骨,開創一代文學。亂世英雄曹操,在被追尊為魏武帝的同時,更因其雄健筆力,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