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古人最常用的化妝品是什麼?

中華化妝文化
作者:容乃加
粉黛這些化妝品用來修容美容,在中華文化中起源得很早。圖為顧愷之《女史箴圖》之修容。(局部摹本,大英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1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代白居易有兩句詩,都提到「粉黛」:「宴餘添粉黛,坐久換衣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前一句「宴餘添粉黛」,是說宴席後要補補妝了,後一句以「粉黛」代指後宮佳麗,都點出了「粉黛」在古代女子化妝品中的份量之重。

粉黛

粉黛是兩種常見的化妝品,「粉」指傅臉的白粉,「黛」是畫眉的黛墨。粉黛可以讓人看起來更青春,改變容貌效果極為顯著。因此,「粉黛」也成了美女的代稱,也成了歷代最基礎的基礎化妝品了。

中華文化的化妝粉

化妝美容的文化,起源於很久遠的年代。《楚辭·大招》說「粉白黛黑」。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不管是畫眉也好,傅粉也好,都是人們精雕細琢妝點容貌的焦點了。俗話說「一白遮三醜」,也和古人說的「粉白黛黑」對應,一脈相繫。

先來看化妝粉,這主要是美白用的,後來走向改變膚色。

東漢《說文·米部》解釋「粉」:「傅面者也,從米分聲。」就說粉是搽在臉上的化妝品,是把米細細研磨後分成散狀而成。「粉」可能起源於商朝紂王時,後來在粉中添加鉛的成分的叫「胡粉」(《廣韻》)。東漢時已經流行在胡粉中添加油脂,用來塗臉。(《釋名》)這有什麼好處?就是不容易掉妝,這就像是現代用的粉底了。加油脂的粉也稱「脂澤」,因為胡粉含鉛,因而粉黛又稱為「鉛黛」。

華夏古人發現,在化妝粉中添加鉛(鉛華)這種顏料,可以使臉色白皙透亮、不易脫粧(當然,重用也有副作用──重金屬中毒之虞),代代深愛之。曹植《洛神賦》中提到了「鉛華」,南北朝蕭綱的詩句「石墨聊書賦,鉛華試作妝」,更把文雅和美趣連對,讓人感受到深幽之美。

《楚辭·大招》說「粉白黛黑」,化妝粉起到了美白、增亮的關鍵作用,畫眉黛墨澤表現了個性美。圖為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公有領域)

古人的化妝粉有了增白提亮效果之後,漸漸又往潤澤臉色的方向推展,將白色的米粉「染之爲紅粉」(《韻會》),就是在化妝白粉中加上了潤澤膚色的顏料。這種粉中加色的粉有個專名叫做「粉澤」(《正韻》),與戰國時代粉中加脂的「脂澤」形成對映。「紅粉佳人」自此產生了,「紅粉春妝寶鏡催」,就是這般的寫照(孟浩然詩《春情》)。

此外,還有一種「撲粉」,一般多用在身體上,很像是現在的「爽身香粉」。唐韓偓《晝寢》詩句「撲粉更添香體滑」;陸游詞「紅綿撲粉玉肌涼」,透露了撲粉的爽身、香滑的功用。

中華文化的畫眉黛墨

「黛」這個字在古早就是指畫眉的黑墨,也有「畫眉」的意思,本字是「黱」,「黛」、「黱」在《說文》中都是「畫眉」之意;《釋名》解釋「黛」,含有「代」的意思,就是說化妝時先把眉毛剃去,用黛墨掃畫出理想的眉形。哎!原來古人早掌握了眉毛的精采處,看到了眉毛表現個性美、反應心境的效用,從而對畫眉已經非常著重了。

黛墨之外還有一種「黛螺」,是青綠色螺形的黛墨,可以用來作畫也可以畫眉,所以也常見「黛綠」的說法,「粉白黛黑」也稱「粉白黛綠」。沒有「黛」可用,古人也有變通方法,就燒煙畫眉,古人有個專字,稱「䰓」(音:眠《玉篇》),顯示了人們對畫眉的重視。像是柳條這種隨手可得的東西,粗細大小也很適合眉形, 傳說常被用來燒煙畫眉。

「黛」的材料變化相對於「粉」來說是比較少,而在畫眉形狀、深淺上就很講究,而且形成時尚的標誌。唐代朱慶餘作《閨意》詩一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壻,畫眉深淺入時無。」

他將這詩獻給張籍郎中,張籍和了一詩,朱公才學因而名流於海內。(《雲溪友議》)可見,強調「 畫眉」不僅引領美容時尚,也能為文名開路呀!

「畫眉深淺入時無」引領時尚僅是有唐一代的表現嗎?來看一下歷代的表現,其實,唐人是居於承先啟後的地位。

畫眉黛墨這種化妝品很能表現個性美。《楚辭·大招》說「粉白黛黑」,顯示了粉黛在化妝品中的重要地位。圖為《對鏡仕女圖》局部。(清朱本繪,公有領域)

魏晉時代大文學家左思說他的嬌女「黛眉掃跡」(《嬌女詩》),是少女的淡妝。晚唐溫庭筠有「粉心黃蘂花靨,黛眉山兩點」的山形黛眉出現了。在宋詞中有更多以眉表現的情境,如歐陽修的「紅妝淺黛眉」、柳永的「天際遙山小,黛眉淺」,晏幾道的「欲歌先倚黛眉長」,宋徽宗《宮詞》形容宮女「淺拂臙脂輕傅粉,彎彎纖細黛眉長」,呈現粉妝玉琢的美顏。到了清朝黛眉仍然是焦點,黃之雋有「黛眉輕蹙逺山微」的詞句,眉情萬種一脈相乘。(古人畫眉形有各種專詞,這裡按下不表。)

千古以來人們對粉黛的愛尚一直不歇,畢竟青春易老,「鉛黛凝春態」成了許多人們凍住時光的共同心願!@*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