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拜月 犀牛望月 千秋月華 洗眾心

作者:沉靜
萬物有靈,老鼠拜月,犀牛望月,人們賞月團聚、吃月餅、放天燈……(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14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小白菜,地裡黃,老鼠村,老村長,

村長女兒美叮噹,想找女婿比貓強。

太陽最強嫁太陽,太陽不行嫁給雲,
雲不行,嫁給風,風不行,嫁給牆,
牆不行,想一想,還是嫁給老鼠郎。

孩子們拍著手吟唱著《老鼠娶新娘》的兒歌,這是他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老鼠村裡村長的女兒要拋繡球選新郎,一隻黑貓衝進來砸場子,死傷慘烈。為了女兒的幸福,村長發誓一定要找一個比貓還強的女婿,他忍受著日晒風吹,撞得頭昏眼花,找了一大圈兒才發現,還是打牆鑽洞來救他的小老鼠阿郎最合適。

花對花,柳對柳,雞嫁雞,狗嫁狗,
畚箕畚箕配掃帚。

一月一,年初一,一月二,年初二,
年初三,早上床,今夜老鼠娶新娘。
大小老鼠來幫忙,抬花轎,搬嫁妝,
新郎新娘早拜堂。

一拜堂,二拜堂,三拜堂來入洞房。

如果說,老鼠娶親是民俗加童趣演繹的年畫故事,那麼,老鼠拜月的情景真的有人看見或聽說過嗎?

感謝山東網友(李友生)分享的特別經歷。

那是1977年黃曆臘月十五或十六的夜晚,圓月高懸,清輝灑大地。濟南市郊區歷城縣的一個小村莊,在由祠堂改的「大隊部」辦公室裡,李友生和三位同事睡在臨時搭的木板床上,屋裡老鼠特多,牆根有大大小小的鼠洞,幾次布置鼠夾都收效甚微,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算了。彼時「四人幫」[1]已下台,但「農業學大寨」[2]仍沒消停,他們城裡來的工作人員只是將就暫住而已。

夜裡老田低聲喚醒李友生,「快看!」月光透過玻璃灑下一條銀輝地帶,兩隻大老鼠站在前面一動不動地望著月亮,五、六隻半大的小老鼠在它倆身後排成隊列。更不可思議的是,兩隻大老鼠直立起上身,兩個前爪抱在一起,朝著月亮一上一下的竟然「作揖」拜起來了!其它小鼠見狀,似乎得了命令,有樣學樣的也都立身拱爪的拜起來了。

他們四人都驚呆了!李友生使勁地掐痛自己,確定不是夢。一向慢性子的老田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猛然將鞋砸向那沉浸在莊嚴儀式中的整齊「鼠陣」,老鼠們尖叫著四散,一溜煙地竄回洞。意猶未盡的三人都怪老田沉不住氣,扔鞋破壞了這難得一見的奇妙一幕。

四十多年過去了,老鼠拜月的情景仍深深地刻在李友生的腦海中。

只有人拜月嗎?小老鼠也會的喲!(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萬物有靈,動物比一般人更早地感知危險的來臨。唐傳奇小說集《宣室志》中有這麼個故事,說李甲這家人好幾代都堅持不殺生,甚至為了不傷害老鼠,家裡從來不養貓。一天,李家邀請全族親友在大堂下聚會飲酒,門前忽然來了幾百隻老鼠,像人一樣站立,用兩個前爪鼓掌。真是奇了怪了,大家都跑出來觀看。就在這個時候,大堂轟然坍塌,李家沒有一個受傷的。「鼠固微物也,尚能識恩而知報,況人乎?」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導致22.5萬人喪生。在災難來前,當地人看到大象突然向高處狂奔,海灘邊的一群水牛不約而同地豎起耳朵,盯著大海,然後猛衝到附近山頂。

動植物都有其靈敏的天然本能,而過度依賴科技和機器的現代人則本能不斷退化。古代天子領著文武百官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感謝天地神明的恩賜。高人觀天象測吉凶,逸士修道尋仙,百姓焚香拜佛,那種崇尚修煉、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圍……

不得人身修不成

月神牽引搖晃著潮汐起落的海洋生物的搖籃。眾多的珊瑚在滿月之後一起產卵,形成壯觀的「水下暴風雪」。海龜、滑銀漢魚靠著新月或滿月洶湧澎湃的潮汐力量衝到海灘進行繁殖。陸地上的動物也會隨著月相不同而改變獵食習性,甚至小兔、老鼠的孕期與月相同步。

海上升明月,一群海豚一躍而起,這是海洋精靈與圓月入鏡同框的美麗瞬間(NASA美國宇航局)。(Shutterstock)

民間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的說法,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寫道:「凡珍珠必產蚌腹,映月成胎,經年最久,乃為至寶。」每當海上升明月,珠蚌即浮上水面,對著天空打開貝扇,讓內裡的珍珠吸取月華,滋養生命。

《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原是塊石頭,「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化作一個石猴」。

很多晝伏夜出的動物都崇拜月亮,沐浴著皎潔的月光,對著一輪明月喃喃細語或靜靜發呆,萬物皆有佛性,就算最卑微的螻蟻也有向好的心,有的小狗還跟著主人一起拜佛呢!在古代文物上,常見玉兔望月、麒麟望月、犀牛望月、飛馬望月等圖案。

很多民族都有「月中有兔」的古老傳說。佛經上講,捨身救人而升入月宮的兔子,曾是佛陀的前世。

《兔望月》。日本畫家歌川廣重,畫於1849—1851年間。(公有領域)

當然還有野狼嗥月等另類方式。以前農村的老人講黃鼠狼、蛇、狐狸、老鼠等動物都有「拜月」行為,得了些靈氣,日久天長,有的還物老成精了!

有這麼個歇後語:「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意思是在背後搞小動作、幹壞事。人一旦被作祟的黃鼠狼附體,就會發生癔病,行為紊亂,哭笑無常。葛洪[3]《抱朴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託人形以迷惑人。更麻煩的是,常人的肉眼根本無法識別。高僧法海一看見許仙就立馬警告他,你臉上有妖氣!再不離開那千年蛇精美女,命不久矣!狐狸精大多化身妖嬈女來媚惑青壯年,榨乾陽氣,這麼禍害人的妖孽是要遭天殺的,500年一劫,電擊雷劈或陰火贔風[4],在劫難逃。另外,有經驗的道士、僧人也會降妖除魔的。

玉山畫譜裡的「狐狸附身」,日本法橋玉山(1737—1812)畫作。(公有領域)

在歐洲尤其地中海一帶,傳說有種勾魂奪命的食人海妖,人面鳥身翱翔的塞壬常用天籟般的歌聲魅惑過往的航海者,船翻人亡,無一倖免。後來,塞壬與繆斯比賽音樂失敗而被拔去雙翅,再也飛不起來了,遊弋在海岸線附近的塞壬變幻成美人魚的形象,在礁石上吹笛或唱歌,故伎重演。荷馬史詩《奧德賽》中講述,為了抵禦塞壬女妖們歌聲的致命吸引力,特洛伊戰爭英雄奧德修斯讓人把自己綁縛在桅杆上,命令水手們用蜂蠟封住耳朵,拚命划船,勇往直前,才衝出了布滿屍骸的島嶼。

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讓手下把他綁在桅杆上,只為抵禦塞壬女妖歌聲的致命誘惑。(Shutterstock)

這跟為長生不老紛紛來吃唐僧肉的妖精有一拼。可見,無論陸地還是海洋上的妖怪們都很看重人體,羨慕嫉妒恨兼而有之,越是不能擁有的越是深知這天差地別的缺憾!

人乃萬物之靈長,精妙的人體是造物主的傑作,神是照著自己的樣子造了人,並賦予了元神和獨特的使命,神傳文化、道德規範、婚姻制度給人,使人能有所約束,少造業,及時悔改,為將來得到救度奠定基礎。人體小宇宙與大宇宙對應相聯,打坐中聯通奇經八脈,打通大周天循環,達到天人合一的昇華境界,人是可以修成神佛的。八仙都是非常好、悟性高的人修道成仙的。看似平凡的芸芸眾生,不知是用多少福德換來的今生為人。依循善惡因果的六道輪迴,可能轉世成人、動物、植物、昆蟲、石頭、地獄的餓鬼等等,佛經講,人身難得,有如大海中盲龜遇浮木。有個故事意味深長,是在借苦熬幾百年成精的動物之口勸人修煉,「你們現在已是人身,等於功成大半了,還如此渾渾噩噩,寧可與草木同朽,實在可惜!」

動物想堂堂正正修煉也得轉生成人。東晉末年,濟南泰安興國寺內,在禪師關房(僧侶坐關的房間)的牆角邊上,一條頗有靈性白頸蚯蚓在聽禪師誦《法華經》,直到鋤草的小沙彌無意中把它給砍成兩段。這蚯蚓因為聽經三載,種下了修煉的機緣,才得以投胎為人,篤信佛教的他多次出家,修行不怠,在後來的轉世中,位列侯王帝主,相傳他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有人說那會七十二變的孫猴子不也是動物修煉嗎?孫悟空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即便是小說角色也寫得符合修煉之理,上界特別安排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護送唐僧(原型是唐代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的。難改頑劣習性的猴子怎麼鬧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壓在大山下悔過自新。又經觀音菩薩點化看護,唐僧念緊箍咒的管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修成正果。

墜入凡塵回天難

有的動物是因犯錯從天界貶下凡塵的。

傳說犀牛原是天上的一位神將,玉皇大帝派它向人間傳達起居規範:「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禮儀,少食甘味。下凡後的犀牛卻心神不定地誤傳為「一日三餐一打扮」,將聖旨的意思全弄反了,玉皇大帝把它罰下仙界。犀牛痛悔不已,它非常思念天宮,一到晚上就抬頭望月,這就是「犀牛望月」的其中一個緣起。

傳錯聖旨的犀牛被貶入凡塵,它痛悔不已,非常思念天庭。(shutterstock)

還有一個傳說,雁盪山下有個叫玉貞的女孩,父母早亡,只與老牛相伴。日月輪轉,光陰似箭,玉貞出落得如花似玉,村裡的財主起了邪念去調戲,玉貞堅拒不從,他就叫手下把姑娘捆綁擄走。突然,老牛撞翻戳傷了財主,咬斷玉貞身上的繩索,馱著女主人撒開四蹄,朝山上狂奔,打手們叫罵著在後面追。老牛跑啊跑,到了山頂,三面懸崖,已無路可走了。老牛又跪了下來,讓玉貞站到一隻犄角上。它把頭猛然往上一甩,又衝著半空中的玉貞使勁吹了口氣,玉貞便乘著牛角飛上了天,一直飛到月亮裡,老牛變成了仰頭望月的獨角石犀牛。

我更願意把這個雁盪山犀牛峰的傳說看成是流放濁世的天將後續故事,墜入凡塵回天難,但玉貞是菩薩心腸的好姑娘,聰明又勤快。犀牛傾盡僅剩的神力,豁出命來也要讓玉貞飛上美好的天界。

犀牛知道只有人才能修成佛或菩薩,飛上美好天界的玉貞會是手持蓮花的菩薩模樣嗎?(shutterstock)

犀牛望月這個成語也由比喻所見不全(有人說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會影響視線),逐漸演變成長久盼望之意。

在古人心目中,犀牛是上古神獸,它在月光下吸取月華,與上天溝通。身能鎮水,角可通靈,還能解毒避邪、保佑科舉連捷、福祿安康[5]。傳說有一種叫通天犀的(一條白紋)上下貫通的犀牛角,最為神奇,感應超強,故稱靈犀。於是有了晚唐李商隱的愛情名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6] 宋太宗命人把進貢的通天犀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寇準,表達相知倚重的君臣之義。在明代戲曲故事中,十一郎與程珍奴定親,以通天犀為定情信物。珍奴因佩有通天犀而辟水不死,與十一郎終成眷屬。

犀牛在中原王朝越來越罕見難得,但靈犀的祥瑞卻越來越深入人心,虛實相間的犀牛望月紋樣頻頻出現在青釉碗盤、硯台、水丞、桌屏、銅鏡等日常器具上,人們相信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有益於培養賢德俊才,最好有靈犀般通天徹地的智慧。對寒窗十餘載、勤奮苦讀的書生來說,象徵著蟾宮折桂、金榜題名。

從唐宋至清末,留存下來的銅雕犀牛望月鏡多為雅俗共賞的經典樣式:跪臥扭頭的健壯犀牛形態生動,背上的如意祥雲托起一彎鎏金新月;若把銅鏡嵌置於月牙兒槽內,則又變成一輪圓月,與回首仰望的獨角犀牛呼應成趣。雲鬢簪花入鏡來,佳人面如滿月,眼似秋水,溫婉賢惠,有著月老牽線的良緣、心意相通的佳偶,這飽含吉祥寓意和祝福的鏡台成為很多新娘的嫁妝。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犀牛鎮家靈,望月回天庭,虔誠月兒圓,財神來光臨」。犀牛望月鏡又成為鎮宅生財之寶。

千秋月華 洗鍊眾生心

每年的秋夕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是韓國的感恩節,是一個感恩秋季收成、全家團聚祭祖的日子。(shutterstock)

悠悠萬世,芸芸眾生,明月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團圓、相思、鄉愁、祈願……古往今來,月圓月缺見證了多少悲歡離合。主管婚姻和生育的月神聽聞了多少女子的祈禱?月亮又是帶給詩人、音樂家諸多靈感的繆斯女神,而最美的詠月佳句往往來自落魄孤獨的境遇。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經受離別之苦、遠在異地所作,大唐賢相張九齡被貶荊州寫下《望月懷遠》,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人生真相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7]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8],月亮是李白的「飛鏡」、「白玉盤」、「瑤台鏡」[9],明月如鏡,古代的銅鏡大多像滿月一樣圓圓的。銅鏡不僅可「正衣冠」[10],而且可「清心」[11],還能辟邪。經過特殊加工鑄造的銅鏡是道教法器,能使妖魔鬼怪顯露原形,就是古代道士入山修行隨身攜帶的「照妖鏡」[12]。有些人家也會在宅門上懸掛鏡子辟邪化煞。唐朝宮廷中秋贈銅鏡的風俗到了宋代在民間也盛行起來,月亮般明潤光潔的銅鏡,背面有嫦娥飛舞、玉兔搗藥的浮雕或山水花鳥等祥瑞紋飾,願閨中女兒貌美如仙,祝新婚夫婦幸福美滿,望步入仕途的友人鑑古知今、心如明鏡……

皓月當空,明鏡高懸,照亮人心幽暗的角落;月光如水清涼,濾去浮躁,安靜下來,也是捫心自問、反躬自省的時刻……常言道:天地良心,日月可鑑。「鑒」即鏡子,引申為「照」,鑑別審察的意思。盤古開天地,他的雙目變成日月,世間萬物都在創世神的照耀明察之下。

道教月神是太陰星君,司掌水府的太陰星君秉金水之氣,能增廣智慧且護佑女性。太陰同太陽、天罡同為無上天心妙道三光真炁之一,能撫育眾生,除穢盪邪清涼三界,化解災難。佛教月神是月光菩薩,靜定明澈的清輝可容攝大千芸芸眾生,免受貪、瞋、痴三毒的侵蝕苦惱。佛教淨土宗還認為,彌勒與明月有關。《彌勒大成佛經》讚頌彌勒「光明大三昧,無比功德人。南無滿月……一切智人。」《彌勒菩薩所問經》也說:「遍照明三昧[13],普光明三昧,普遍照明三昧,寶月三昧,月燈三昧。」這象徵著在充滿痛苦的五濁惡世,惟有彌勒的慈濟,才是黑暗中的光明。

「光風霽月」形容雨雪過後的風清月朗,也比喻高潔的人品,開闊的心胸。「冰壺秋月」指心如冰清,同秋月一樣潔淨,讓人想起「一片冰心在玉壺」[14]!李白讚高僧「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15]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詩僧寒山子云,「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16] 異曲同工的是弘一法師晚年偈語「華枝春滿,天心月圓」,這相隔千年的共鳴是靈魂的昇華,是人月合一、心月同光的佛性圓融。

在湖畔山崖上,面對一輪明月,打坐冥想的男子。(shutterstock)

只有踏實而卓絕的修煉人才能達到如此澄澈靜謐、空靈超逸的境界,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晚唐詩論家司空圖探討詩歌風格的《二十四詩品》中的《洗鍊》,很形象地描述了提煉精華的寫作過程,觸類旁通,道理是一樣的。「猶礦出金,如鉛出銀」,就像冶鍊金銀需要反覆用火鍛燒、用水清洗來去除雜質污垢一樣,只為臻於美善。「體素儲潔,乘月返真。」體悟素樸的真諦,蓄養純潔的品德,乘著月光返本歸真,返回天宮仙境。「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今天能寫出流水般清麗活潑的神品佳作,這或許呀,前身是明月仙子的作者幾世修來的善果。

藏傳佛教的六道輪迴圖。(公有領域)

在藏傳佛教的六道輪迴圖中,閻魔王巨口獠牙咬著、手腳並用地捧著輪迴轉盤,三界中一切眾生皆因貪瞋痴的輕重不同而升降,都在六道之中生死流轉。罪業還盡終有上升之日,福報享盡時也會墮落。在輪迴圖的右上角是佛陀,手指日月(另一種版本的說法是佛手指月亮),表示只有佛法才能給眾生帶來光明和清涼,六道眾生通過佛法的修行,才能出離三界火宅,解脫輪迴之苦,榮登佛國淨土。

天道的天人能飛翔,福樂很多且壽命長,除了衰亡時難受外,沒多少苦吃就不好修。阿修羅道是欲界的大力神,他們好勇鬥狠,常與天人開戰。畜生道要承受野外的寒暑雨雪、捕食搏殺,或被人鞭撻勞役,或成為盤中餐。動物修成妖精作亂,還要遭天打雷劈。餓鬼道、地獄道一個比一個慘烈,無時無刻不在煎熬痛苦中。而苦樂參半的人間是六道中最適合修行的地方,成佛也只能在人道。浮生若夢,世事無常,快樂短暫而脆弱,坎坷磨難可促使人升起出離心,想從輪迴之苦中解脫出來。前身是臨風望月的小鹿,今生沉迷於燈紅酒綠,得了人體卻不珍惜,蹉跎歲月徒增業障,墮入惡道悔之晚矣!

得人身又能聞佛法更是難得的萬幸,是天意安排、緣牽引,還有累世的夙願和慧根,她曾是穿越銀河下世赴約救人的天使,而千年前你做僧人時就翹首盼望著彌勒……感恩惜福,勇猛精進,億萬歸心對月明。

註釋:
[1] 四人幫: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在文革時期(1966年—1976年)所結成的幫派。他們是毛澤東貫徹其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毛夫人江青是四人幫的核心人物。1976年10月6日,毛澤東逝世一個月後,四人幫被抓,1981年公開審判。
[2] 農業學大寨是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在全國開展的一場政治運動,農業學大寨運動中各種不合理的做法,因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造成了重大生產損失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學大寨運動在1980年底宣告結束。
[3] 葛洪(283年—343年)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他是晉朝時代的陰陽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著名的道教人士。著作《抱朴子》、《肘後救卒方》、《夢林玄解》和《神仙傳》等,
[4] 贔(bì)風:巨風。佛教所稱大三災之一的風災名。《西遊記》中,菩提祖師曾對孫悟空提到過贔風。
[5] 宋代邵雍《夢林玄解》夢占‧犀牛涉大水吉條云:「占曰:犀之為物,上能通天,下能分水。科舉夢此子丑聯捷,征伐夢此水戰大勝,出行夢此遇險得濟,疾病夢此服藥必痊,商賈夢此涉江泛海必獲珍寶之奇貨。」《周公解夢》中說:商人夢見犀牛,生意興旺;男人夢見犀牛朝自己衝來,財源旺盛。
[6] 唐朝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千古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7] 南宋方岳《別子才司令》:「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自識荊門子才甫,夢馳鐵馬戰城南。」
[8]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意思是皎潔的月亮如明鏡般飛上天空,映照著朱紅色的宮殿。遮蔽月亮的雲霧(「綠煙」)消散殆盡,清涼的月光盡情揮灑出清冷的光輝。
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9] 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10] 出自《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11] 唐玄宗李隆基《千秋節賜群臣鏡》:「鑄得千秋鏡,光生百鍊金。分將賜群後,遇像見清心。台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
[12] 照妖鏡通常是神仙、道士和法師所持有,能使任何偽裝後的精怪和妖魔鬼怪現出原形。對於銅鏡的驅妖功能,李時珍解釋說:「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惡。」
[13] 三昧(sānmèi)一詞,來源於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通常是修習所得的,發展了集中力。它也可變成使禪定者進入更高境界並完全改變生命狀態的神祕力量。
[14] 盛唐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5] 李白《僧伽歌》:「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問言誦咒幾千遍,口道恆河沙復沙。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意清淨,貌稜稜。亦不減,亦不增……」
[16]出自《寒山子詩集》。唐代詩僧寒山,又名寒山子。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更與何人說!」
「眾星羅列夜明深,岩點孤燈月未沉。圓滿光華不磨鏡,掛在青天是我心。」

參考資料:
1.《我看到的真實的老鼠拜月場景》(75d01144e0fd關注IP屬地: 山東)
2.《月光下的生物奇觀》(慧科網)
3.《珍「犀」文物》(紀善勤)
4.《「犀牛望月」鏡小考》(郭學雷)
5.《天地含像,日月貞明:作為道教法器的銅鏡》(牧之)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