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弟不肖 兄不救也虧德?

作者:懷忍忍
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305
【字號】    
   標籤: tags: ,

兄弟又稱「手足」,形容兄弟關係真是貼切。《讀書錄》曰,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有人對待兄弟好像陌生人,見難不救,結果如何呢?有兄友愛弟弟,情過手足,福報不求自來。

弟不肖兄不救 結果又如何

清代時,有位叫朱軾的讀書人,家中貧窮,在鄉里中教學為生。一年歲暮,朱軾帶著一年所得的束脩學費歸家過年。在路上看到一個農夫被綁著,傷心悲泣。朱軾問他為何哭泣。農夫告訴他這一年向官府借貸來買青苗的錢,償還不了。於是,朱軾拿出身上剛拿到的學費,幫農夫還了官府的債,讓農夫得回自由身。

同鄉裡也有個讀書人,叫劉徹。劉徹家境頗為富饒,學問也有聲名,但是參加幾次科舉都沒中舉。他向神明請示自己的前程。在夢中,神明開示他:「爾本命中帶有一點福祿,奈何你這一輩子虧了德,所以不可得矣!」

劉徹就請問自己虧了什麼德。

神示意:「汝弟欠官府錢,你坐視不管,一點助力都不給,結果爾弟幾乎喪了命,這不是虧德嗎?」

劉徹說:「弟弟自己不做好,某又有何罪呢?」

神說:「路上有人受難,見到的人可能都不忍心要伸出援手。爾和弟弟同根生,為何看到他落難卻毫不動心呢?爾不知同鄉朱軾為不相識的農夫代納青苗錢的事嗎?他就要獲得陰德之報了!」

劉徹醒來後,就去拜訪朱軾,獲知了他在路上幫了農夫的事,如神告訴他的。他頓時洩了氣,惘然若失。後來朱軾生了三子,都得顯貴,而劉徹終其一生都沒能中第。

弟未成親兄不娶  兄弟友愛結福報

上天明鑑,兄助幼弟,弟敬兄長,一家有福。(Pixabay)

許武,字文長,早年喪父,許武是長兄,家中還有兩個幼弟。父親逝世後,許武就挑起家中的農事,兩個弟弟還舉不動鋤頭,鋤不了地,許武就讓弟弟們在旁觀看學習耕種農事。

忙完白天的農事,夜裡許武挑燈讀書時,就讓兩個弟弟坐在席側,教他們讀書,如何斷句(古書沒有句讀),並詳細為他們解說意義。學習過程中,許武時時以道義之方、立身處世之道教導兩個弟弟。

弟弟們如果稍不受教,許武就跪在家廟前,向祖先禱告:「自己無德,不能感化、教誨弟弟們。願父母在天有靈,啟發誘導兩個弟弟!」他一直跪著,直到兩個弟弟大聲哭泣,請求他給予改過的機會才站起身,從來不以疾言厲色對待弟弟。

他們家中只設一張睡榻,三兄弟同寢。許武到了成家之年,有人勸他娶妻,許武說:「娶妻後,妻子和弟弟之間容易生嫌隙,恐怕會傷害我們手足之情。」

許武因友愛受鄉人推薦入朝,授為議郎。後來他先幫兩個弟弟找到婚姻對象,幫弟弟們訂了親,自己才娶妻。兩個弟弟也都學有所成,並且得到地方舉薦為官。

《顏氏家訓》說道:雙親都沒了,兄弟之間互相照顧,當如形與影、聲與響般地相繫相連。愛先人給我們的身體,延伸到愛護自己的兄弟,相互愛護,也是愛惜自己呀!小小遺孤,伶仃困苦,長兄如嚴父兼慈母,教導之保恤之,無所不至。兄長對待弟弟能做到這樣,也是開啟了人間高層面的境界了。@*#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猛獸老虎能感應官員的仁政高德,老虎也能感應忠臣義士的忠魂。本文敘述一個正史上有記載,發生在明末、清初的故事。
  • 古代中醫能施行外科麻醉手術,還能「換心」。扁鵲是中醫學的祖師、「脈學之宗」,他是最早運用脈診來診治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他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在當代名播遐邇,得有神醫之名。
  • 中華文化非常強調孝道,孝道是人品的核心,家庭和社會和樂的基礎,清朝王永彬著作《圍爐夜話》中講:「百善孝為先」。孝心、孝行真能感動天,史上有許多明例。
  • 人間有平行時空稱仙境,偶然開了門,偶而讓人進去一睹世外桃源,在不同時代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清初的仙姑洞,南朝的滕村洞穴都是這樣的仙境。
  • 詞,又稱「詩餘」、「長短句」、「倚聲」,前身是民間小調,萌芽於隋唐之際,興盛於晚唐五代而極盛於宋,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為唐宋時代的樂府詩,供宮廷或民間演唱。
  • 西漢的哲學家董仲舒寫道:人們不敬畏上天,那樣災禍來時就表現的比較隱蔽,隱蔽到看不見發生的端倪,人們還以為是自然發生的。其實在我看來,現在這場疫情的發生絕不偶然,至於說老天要懲罰的是誰呢?還有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都是無辜的嗎?這個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 人們稱王維是「詩佛」,讚美他的詩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禪機。王維有一顆悲憫又勇敢的心, 他寫了一首《息夫人》詩,救了一家人,帶給一個貧賤家庭什麼不敢奢想的好結局呢?
  • 唯有超越表層的美,觸及美深處的東西——不論是美德、才情,或是純粹的善,才能對美有較完整的體悟,才能真正欣賞美。美之所以為美,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東西。支撐美的多層肌理層層相扣,成就了深入人心魂之美。
  • 中唐詩人孟郊一生寫了五百多首詩,以《遊子吟》一詩千古著名。每年母親節的時節,鮮明的孺幕之情,更是感動人,千古一心。孟郊怎麼寫的這首詩?這詩其實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圖,凝縮了他大半生的懸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