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節氣養生】立春怎麼順時「養生」?

作者:容乃加
立春養生如何順時而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1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立春意味著天地春來!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開始的標誌。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養生」的重要季節!立春來了,身心快速從冬天甦醒,怎樣養出好元氣呢?我們從古老的中華文化中來探索養生的智慧。

春天「養生」的作息

《黃帝內經》說天地有陰陽四時,四季的變化,這是死生的根本,「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所以根本的養生之道在於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也就是順時而行。那麼在春天裡要怎樣養生,才是順時而行呢?春天是天地萬物生長、繁榮的時節,對應五行的木,對應人體肝臟,主升發運行。反之逆了升發的春氣,則體內少陽不生,肝氣會發生內變埋下病因。

《黃帝內經》說了春天要「養生」。在具體作法是:作息上要「夜臥早起」,日出即起,進行晨間散步;順應春陽漸長的趨勢,藉著溫和放鬆的清晨散步,升發體內的少陽之氣,以養自己的意志;對應於萬物,要抱持寬容慈悲的胸懷,「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這樣就是順天時的作法。[1]

春天的衣著怎麼穿以養陽氣?

孫思邈《千金要方》告訴人一些立春時節養生的要點,在著衣、飲食和入寢等方方面面都要順時氣,他說:「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盡養生之道。」立春時節著衣怎樣順時氣?立春才邁入初春,春寒和春凍還需等到春分才全解除,所以「衣欲下厚上薄,養腸收陰,繼世長生」。立春時穿衣要點在於「下厚上薄」,就是下身穿得厚暖,上身穿得略薄些。為什麼呢?這是養陽氣收陰氣的好方法。《老老恆言》也云:「春凍半泮(解),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如何用飲食以激發身心的活力?

在飲食方面也要順時氣,可以利用初春的天然蔬菜來激發活力。春天五行屬木,對應人體肝臟。從冬到春,人體從冬天的低沉迎向勃勃生機,立春正是轉換的過程,需要從潛藏中激發出活力來。在古老的傳統民俗智慧中,立春時節有一種「咬春」的作法,也有食用「五辛盤」的傳統養生之道,可以助長人體升發陽氣的機能。

晉代《風土記》說「元旦,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又說「正旦……晨啖五辛菜,以助發五臟氣」。

蔥、薑、蒜是立春時節升發體內陽氣的食材。(fotolia/大紀元合成)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正月食「五辛」——韭、薤(音:謝)、蔥、蒜、薑,以辟癘氣。《本草》中的五辛,和《風土記》中的五辛,雖然因時因地略有差異,然而這些散發辛辣味的蔬菜,都是立春時節迎新好菜。它們的顏色都是綠色,正是春天五行的顏色,特性都是「氣味辛,溫,無毒」,微微帶著天然辛味,可以驅除癘氣,疏通臟氣,驅趕身體從冬過渡到春的一種暫時的「春睏」狀態。

韭菜含有是立春時節的好食材,助發體內陽氣。(Shutterstock)

春疏中還有一甦醒身心的好菜,被歷代廣泛應用,那就是蘿蔔。唐代著作《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食蘆菔(蘿蔔,有紫有白)、春餅、生菜,號春盤」。白居易詩吟:「盤蔬餅餌逐時新」,春盤裡有時令的鮮嫩春蔬,還有可口的米、麵餅兒,外觀顏色賞心悅目,能提振人的食慾和好心情。米麵餅餌到了南宋有更精緻的走向,陸游詩云「鬭飣春盤兒女喜」,鬭飣也叫餖飣,是作成花卉、禽獸和珍寳形狀的五色小餅。

明清以後,有「咬春」的食俗,就是在立春時嚼蘿蔔和吃春餅。明代《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中記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清代《燕京歲時記》也記載說:「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睏也。」春餅就是把春蔬裝入類似口袋的餅中一起食用。辛香類食物具有殺菌、抗發炎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這些春天的辛香菜也有助排便,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

chicken leftover
立春吃春餅。(圖/shutterstock)

立春後,對應人體機能活躍起來的需求,要遵循養肝明目、減酸增甘的原則,攝取具有天然辛性的春天綠色春蔬,正是時候。

《靈樞經‧本神》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立春時節的作息飲食能應春天升發的陽氣而行,就是養生之鑰。

註釋:[1]《黃帝內經》原文:「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