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香港的「菠蘿油公主」 天涯海角總有人伴你「等風來」

文/林秋水
港產片《麥兜菠蘿油王子》是麥兜的父親麥炳的故事,他是流落香港的菠蘿油王子。本文以「菠蘿油王子」和「菠蘿油公主」比喻因各種原因流落在異地他鄉而未忘記理想的人。圖為「菠蘿油公主」示意圖。(秋水/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1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上午從家裡一出來,撲面而來就是明亮的光線,清涼有力的風,我本身就半睡半醒的眼睛不禁瞇得更小。

風再起時,香港炎夏稠滯的熱流不再,涼爽的氣流撫摸著全身,全身每個細胞都有說不出來的喜悅。抬起頭來,天高雲淡,屬於秋天的溫柔漫上心頭,每當此時,就覺得眼前的生活可愛許多。

風吹過忙碌的街道,行人與我匆匆擦肩而過,女士們的頭髮在陽光下被吹得四處飛揚,下一秒只剩下背影。

香港速度總是快得驚人,整座城都一直在往前跑,沿途風光一直在變,甚至上下顛倒,我在後面一直追,追得跌跌撞撞,轉眼一年又一年。

關於秋風,一位大陸年輕作家胡閔之的一篇短文《等風來》,文章在大陸被全網刪除,文中提到「十幾億人都在等風來,風向就是方向……等這個秋天的『風』吹過來。」她無非是表達對中國前途的擔憂,中國人在等待一個歷史轉折點。

其實中國人「等風來」,從中共統治大陸開始,到現在就已等了逾七十年,一代又一代的人老去,夢想凋零。無數個和胡閔之一樣的人,和我一樣的人,無論國籍,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等待中國的「秋風」來。

流落香港的「菠蘿油公主」

民國女作家張愛玲曾在《中國的日夜》中寫到自己在上海買菜時所見:至於藍布的藍,那是中國的「國色」。不過街上一般人穿的藍布衫大都經過補綴,深深淺淺,都像雨洗出來的,青翠醒目。我們中國本來是補釘的國家,連天都是女媧補過的。

張愛玲從買菜的日間小事中,看到路人的衣衫,都能聯想到補天的女媧,從世俗生活聯繫到超越塵世的神話人物。

年輕的她寫道:「我真快樂我是走在中國的太陽底下。」「快樂的時候,無線電的聲音,街上的顏色,彷彿我也都有份;即使憂愁沉澱下去也是中國的泥沙。總之,到底是中國。」在另一篇《詩與胡說》裡,她還寫道:「要是我就捨不得中國——還沒離開家已經想家了。」

然而,張愛玲到底受不了1949年後染色的紅色中國。之後張愛玲離開中國到香港再到美國,至此,她從「中華民國人」一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再變為「美國人」。隨之而來的是飄洋過海終老異鄉的命運,一生再未踏上故土。

中秋節將至,可是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這樣的土地,中共製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背井離鄉者的漂泊悲劇,平凡如上街買菜回家燒煮、與親人共度中秋這樣質樸溫柔的生活,也成為奢望。

在亂世中,人不會總是都那麼堅強無畏,忘記信念的時候,也會痛苦。

港產動畫片《麥兜菠蘿油王子》是香港小豬麥兜的父親麥炳的故事,他是流落香港的菠蘿油王子,出身帝王之家,卻由故鄉流離到一舊埠,只能當一個中佬打工仔,他忘不了過去,心中藏有一個復國夢,最後狠心離開麥兜母親去追尋理想,電影以麥炳隱喻以往逃難來港的人。

麥兜在電影裡有重要的一句話:「我爸爸想返去以前唔知邊度,我媽媽淨係諗住以後唔知邊度,就得我一個,留響宜家。」

麥炳留戀無法回去的過去,麥太期待沒有方向的未來,而麥兜只能活在最抓得住的現在。

歌后甄妮曾在《東方之珠》裡唱道:「若以此小島,終身為避世鄉。」這是當年很多大陸逃難人在香港的處境,也是如今很多香港人在異國他鄉的處境。

張愛玲也算是流落美國的「菠蘿油公主」吧,即使她後世生活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即使她也幾乎再沒機會見到自己的至親,可是她筆下的故事,也大多還是深刻的中國故事,她用自己的文字築造過去的夢。

我對朋友自嘲說,我也是流落香港的「菠蘿油公主」。看過麥兜電影的朋友正專心地吃著碗裡的食物,眼皮都沒有抬一下,她說「菠蘿油公主啊,好想吃。」

當時的張愛玲沒有等到秋風來,此時的我們正在等待秋風來。可是「秋風」還沒有來之前,那麼多平凡甚至痛苦的日夜,怎麼度過?

離開不是萬靈丹

日本電影《海鷗食堂》,一位日本女子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了一家食堂,與其他兩位各有故事而來到芬蘭的日本女子發展出淡淡友誼。女主角最初在食堂做著最樸素的日本飯糰,那是家鄉的味道,後來陸續加入各種芬蘭當地食物。

離日本最近的歐洲城市是芬蘭,每位女子的到來各有心事。她們發現,芬蘭的人都看上去無憂無慮的,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悲傷的人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悲傷的人在哪都一樣,但能陪你度過悲傷的人卻很難覓得。

港產片《麥兜‧我和我的媽媽》裡有一個神祕人物,麥兜母親生病住院時,安排麥兜的大表伯來照顧麥兜。

大表伯不僅沉默寡言,還很奇怪,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山上,騎著車賣荷包蛋即食麵。麥兜問為什麼不選一個人多的地方,大表伯卻回答:

「來這裡的人可能有心事,迷路
很傷心,很煩,或者很悶
如果這個時候
可以吃到一碗熱乎乎的麵條
聞到一些很熟悉的氣味
來到這裡的人,可能會想要回頭」

麥兜母親病好後將麥兜接回家,麥兜從此再也沒見過大表伯,麥兜說大表伯像一位「到地球一遊的外星人」。

後來麥兜母親突然去世,麥兜帶著對母親的思念,獨自在世界各地旅行,當走到一個叫做天涯海角的地方時,他突然「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吃一碗即食麵」,於是他開始回頭,途中亦給自己做了一碗荷包蛋即食麵。

值得注意的是,麥兜以前在和大表伯分開時,曾感嘆說:「並不是所有事都能像荷包蛋一樣,拌著拌著,就又都聚到了一起。」

有人看過這一部電影後寫下祝福:「只願為你在天涯海角煮一碗荷包即時麵。」我想這是人們在逆境之中的互相扶持,惺惺相惜。

從溫情的香港小豬故事拉回到現實,不免想到眼下港人的離散。香港現在是一座別離之城,很多人想要離開或者逃離。可是離開並不代表眼下煩惱的解決,也有可能是另一個煩惱的開始。

台灣電影《青梅竹馬》中,70年代的老台北,從美國歸來卻帶著鄉愁的男主角,和從未離開過台北卻心懷美國夢的女主角,他們對待生活有著不同的信仰。

導演楊德昌借男主角的台詞,道出適用於任何地方的終極現實:「不要想美國了,美國也不是萬靈丹,跟結婚一樣,只是短暫的希望,讓你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的一種幻覺。」

天涯共此時

2021年中秋,在香港大澳,有當地居民舉辦花燈節,主題是「留下來的水鄉情」,整個小島上懸掛著溫暖的花燈,千變萬化的圖案與各種祝福目不暇接。夜色如水,花燈如夢,溫柔,細緻,濃烈,盛況至今映在我腦海。

2022年活動主辦方不再舉辦花燈節,人們總是失去後才覺得可貴,不過仍會有居民自發懸掛花燈在家門。舉辦方的帖文說,可能花燈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那個萬人抬頭看天的動作,加上周遭發自內心的「嘩嘩」聲,勾起人們對所謂幸福的嚮往,令對生活失望透頂的人,偶爾重拾一點點對荒謬世界的信任吧。

時運不濟,但傳統節日的生命力依然在。吃月餅,剝柚子,賞花燈,看舞火龍,過最溫柔的中秋吧。

希望流落在世界各地的「菠蘿油王子」和「菠蘿油公主」,首先記得不要放棄心中的理想。再者,即使很多相聚已經變為不可能,亦可以誠心祝福彼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天涯海角總有無數人伴你一齊「等風來」。@*◇

2021年的「大澳水鄕花燈節」,在大澳社區點亮約2,500個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世間每個人的人生必然都是一本書,都是累積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因為最平凡的永遠最真實。
  • 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公有領域)
    每一次,從香港回深圳,火車終點站是,羅湖。都會的繁華燈火漸漸稀疏,群山是青暗的起伏,路程中開始現出黑的夜色,發亮的河流。就在此時,羅湖關到了。經過繁瑣的驗證,安檢,走過火車站的長長的棧橋,豁然一片的站前廣場,噴泉池邊永遠坐著形容潦草的旅客,高大的方形建築物,馬路一律比香港寬,汽車也比香港的車輛大許多,按著喇叭不由分說地將路堵起來,行人自有分寸地穿行其間。此時想起香港,削薄入雲的建築,斑駁唐樓,精巧廟宇,潑濺的燈火——格外地像一個夢。
  • 2019給香港人留下講不完的故事。在如今講述真相需要勇氣、甚至付出沉重代價的香港,有這樣一些香港電影人,無論留守本土或身處異邦,他們義無反顧地用鏡頭繼續講述香港人的故事。金像獎最佳導演歐文傑,就是其中一位。
  •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香港——正在沉淪的家園。離開的回不去了,留下的但願平安。對於一個人到底要在什麼地方做哪件事情,大家都會有不同的考慮。歐文傑認為,要平衡自己的安全或者風險。
  • 地瓜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而在1960年,地瓜卻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按票證供應的東西根本不夠吃。飢餓逼得人們到處找吃的,海裡的海菜,山上的野菜,凡能想到的都吃光了,甚至人行道旁的槐樹葉都被擼光了。
  • 行程碼取消,動態清零要下架?中共防疫大爆雷,社會主義體制變劣勢?北京鬆綁與病毒共存,為何晚了?《無間道》20周年,香港電影夢已消逝?
  • 他是我奶奶家西北角的鄰居。他家的門前有三棵高大的絨花樹。夏天,每當絨花盛開的時候,空氣裡滿是那特有的清香,淡粉色的花苞像圓圓的小絨球,開展了又像一把精美的摺扇,嬌豔美麗,而又素雅清淡。纖細似羽的葉子日落而合,日出而開,甚是靈性,人們叫它合歡樹。
  • 《好》片剛開場,許鞍華在受訪中就談到:「故鄉這個概念好奇怪,因為你說故鄉就表示你現在不在故鄉,說明你是一個移民。比如很多中國人會在一個地方落戶,但故鄉在另一個地方。如果這樣講的話,我的故鄉應該在東北。」
  • 香港導演黃浩然過去執導的兩部作品《點對點》與《逆向誘拐》都表現了濃郁的香港情懷。《緣路山旮旯》作為黃浩然執導的第三部電影,是一部清新幽默的愛情小品,融合香港獨特風光與生活細節,導演為近日低迷的香港寫上一封動人的情書。
  • 日本動畫電影《漁港的肉子》,是日本知名動畫工作室STUDIO 4℃作品,由《海獸之子》導演渡邊步執導,改編直木獎得主西加奈子同名小說,講述一對居住在漁港的母女故事。海港之夏,小鎮風情,以平淡質樸的日常故事,細膩呈現生命的明暗。視覺畫面精緻,漁港景色清新亮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