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奇家族的藝術傳人 法國王后瑪麗‧德‧美第奇

文/詹姆斯‧巴塞爾(JAMES BARESEL) 翻譯/陳遇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Marie de' Medici cycle)中的《瑪麗‧德‧美第奇在聖但尼接受加冕》(The Coronation of Marie de' Medici in Saint-Denis),約1622年–1625年。油彩、畫布。羅浮宮,巴黎。(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146
【字號】    

法國羅浮宮的眾多名畫珍品中,沒有一幅比這24幅為榮耀法國王后瑪麗‧德‧美第奇生平的系列畫更適合收藏在這裡了。

這組稱之為《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1622年–1625年)的作品,由著名的法蘭德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所繪,是那個時代偉大的藝術成就之一。這些畫作完成時正好是羅浮宮成為法國王室最重要住所的時期。這些繪畫是為了向法王路易十三的母親致敬,當時的法國正在快速發展,即將成為歐洲最大的強權。

身為美第奇家族的後代,瑪麗王后也延續著贊助藝術的傳統,她對於這組巴洛克時期畫作的贊助,就如同當年美第奇家族對文藝復興藝術的支持一樣。兩百年前,瑪麗王后的祖先喬凡尼‧德‧美第奇(Giovanni de’ Medici)贊助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Brunelleschi)和多納太羅(Donatello)的創作,開啟了文藝復興的序幕。喬凡尼的孫子「華麗者羅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更是文藝復興史上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他是第一個贊助米開朗基羅的人,也是瑪麗王后的舅公。瑪麗王后的祖父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Grand Duke Cosimo I)則是著名藝術史學家瓦薩里(Vasari)的贊助人以及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的出資人。教宗良十世(Popes Leo X)和克萊孟七世(Clement VII)這兩位以支持藝術聞名的教宗,也皆出自於美第奇家族。

魯本斯與美第奇相遇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中的《瑪麗‧德‧美第奇代理人與亨利四世國王的婚禮》(The Wedding by Proxy of Marie de’ Medici to King Henri IV)(譯註1),約1622年–1625年。油彩、畫布。羅浮宮,巴黎。(公有領域)

瑪麗‧德‧美第奇於1575年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又譯佛羅倫斯),她在這座文藝復興重鎮度過了最初的25年。儘管文藝復興大師們已不在人世,他們的藝術遺產仍留存在佛羅倫薩的各個角落,而他們的著作副本也收藏在美第奇家族的圖書館中。從瑪麗小時候就可以看出她毫無疑問的是家族傳統的繼承者。她對數學、哲學和科學特別感興趣,會彈吉他和魯特琴,她甚至還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跟隨瓦薩里的直傳弟子接受業餘藝術家的訓練。

瑪麗第一次見到魯本斯是西元1600年。那時的魯本斯是藝術界快速崛起的新秀,剛剛被溫琴佐一世‧貢扎加公爵(Duke Vincenzo Gonzaga of Mantua)任命為宮廷畫家。當公爵前往佛羅倫薩參加瑪麗和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婚禮時,魯本斯也陪同他一同前往研究這座城市的藝術珍品,在那裡,他自然而然地結識了美第奇家族。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自畫像,1623年。油彩、畫板。Royal Collection, United Kingdom。(公有領域)

九年後,魯本斯被祖國荷蘭統治者阿爾伯特‧馮‧哈布斯堡大公(Archduke Albert von Habsburg)聘請為宮廷畫家。由於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國王也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員,這項新工作也為魯本斯未來自由創作的職涯奠定了基礎。

1621年,阿爾伯特大公去世,此時瑪麗王后正開始籌劃第一個具有指標意義的藝術計劃,她正好需要當時最傑出的畫家來參與。

不幸的悲劇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中的《神化的亨利四世與瑪麗‧德‧美第奇的攝政宣告》(The Apotheosis of Henry IV and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Regency of Marie de’ Medici),約1622年–1625年。油彩、畫布。羅浮宮,巴黎。(公有領域)

瑪麗王后這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慶祝過去十年法國王室戲劇性且多半悲劇的家族史的結束。1610年,她的丈夫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數十年的內戰勝利後被暗殺。瑪麗開始長達七年的攝政,輔佐他們九歲的兒子路易十三治理法國。然而在1617年時,一群貴族說服了年少的國王支持一場反對王后攝政的不流血政變。

接下來的兩年裡,瑪麗基本上成了被監控的囚犯,直到她逃脫並加入反叛軍,重新推翻了陰謀集團。這個陰謀集團的首領於1621年逝世後,路易國王選擇了紅衣主教黎塞(Cardinal Richelieu,曾是瑪麗王后最有才華的國務大臣)作為自己的首席大臣,並任命瑪麗王后為王室議會成員。

返回巴黎後,瑪麗王后將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她自己稱作「美第奇宮」的地方──盧森堡宮(the Luxembourg Palace)。受到佛羅倫薩皮蒂宫(Palazzo Pitti)啟發的盧森堡宮建於1615年,這項建案旨在重現瑪麗故鄉的建築之美。這座宮殿的構造和裝潢都對巴黎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盧森堡宮建於1615年至1645年,由法國建築師薩洛蒙‧德‧布魯斯(Salomon de Brosse)設計,作為瑪麗王后的居所。盧森堡宮後來被整修為立法大樓。(Shutterstock)

由於與路易十三的和解,瑪麗王后決定聘請魯本斯為她作畫以慶祝她的一生與家庭,也就是至今收藏在羅浮宮的這24幅《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

《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

在這24幅系列畫中的21幅是依照時間順序排列的,原先展示在盧森堡宮王室套房外面的狹長畫廊裡,描繪了瑪麗的勝利、奮鬥與血統。

路易‧貝魯德的作品《羅浮宮的魯本斯室》,1904年。油彩、畫布。羅浮宮,巴黎。(公有領域)

其中的20幅帶有強烈、甚或是主導性的寓意或象徵意涵:在畫作《瑪麗‧德‧美第奇與亨利四世的相遇》(The Meeting of Marie de’ Medici and Henri IV)中,魯本斯將這對王室夫婦描繪成希臘羅馬神話中騰雲駕霧的天神。在另一幅《亨利四世逝世與攝政宣告》(The Death of Henri IV and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Regency)中,先王亨利四世在畫中經歷了神化的過程,

就如傳說中古羅馬帝王死後被神化的過程一樣。在《瑪麗‧德‧美第奇在聖但尼接受加冕》(The Coronation at Saint-Denis)、《在於利希的勝利》(The Victory at Jülich)、《從布盧瓦出逃》(The Flight from Blois)等畫中都可以看到天使陪伴在瑪麗王后身邊,暗諭著來自天上的認可、引導和保護。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中的《瑪麗‧德‧美第奇與亨利四世的相遇》(The Meeting of Marie de’ Medici and Henri IV)細部,約1622年–1625年。油彩、畫布。羅浮宮,巴黎。(公有領域)

在上述20幅之外的四幅畫中,有兩幅畫對瑪麗一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適度的理想化──《瑪麗‧德‧美第奇代理人與亨利四世國王的婚禮》(The Wedding by Proxy of Marie de’ Medici to King Henri IV)和《攝政委託》(The Consignment of the Regency)。最後的兩幅則是瑪麗王后雙親——法蘭西斯科一世‧德‧美第奇(Francesco de Medici)和奧地利的喬安娜(Joanna of Austria)的肖像畫。

延續美第奇傳奇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瑪麗‧德‧美第奇系列畫》中的《攝政委託》(The Consignment of the Regency)細部,約1622年–1625年。油彩、畫布。羅浮宮,巴黎。(公有領域)

瑪麗王后將這系列畫公開展示的決定,讓法國王室家族更是喜上加喜:她女兒亨利埃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與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的婚姻。當時她並不知道自己將在英格蘭居住長達三年,也不知道亨利埃塔‧瑪麗亞與查理一世掌管的宮廷將成為和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相媲美的文化中心。在這位年輕君主的統治下,意大利大師的作品開始大量傳入英國。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三位大師作品都收錄在新的王室收藏中,包含李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一些前期草稿。

延續著美第奇家族的傳統,瑪麗王后的女婿和女兒也繼續委託魯本斯創作繪畫,並且聘請魯本斯同樣出色的學生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作為他們的常駐宮廷畫家──他啟發了英國本土首批能夠與意大利和法蘭德斯畫家相形媲美的藝術家。瑪麗王后與她的後代對藝術的支持將美第奇家族的藝術傳統延續了將近兩個半世紀之久。

譯註1:中世紀歐洲有所謂代理婚姻,瑪麗王后在婚禮時並未親自到場,由代理人參加婚禮。

作者簡介:

詹姆斯‧巴雷塞爾(James Baresel)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為《美術鑑賞家》(Fine Art Connoisseur)、《軍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萊蒙特書評》(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東歐》(New Eastern Europe)等期刊撰稿。

原文Marie de’ Medici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edici Family Art Patronag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