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羅‧波提切利:美與德之縮影

作者/Da Yan 嘉蓮 譯
美術館工作人員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帕拉斯與半人馬》(Pallas and the Centaur)一畫旁。(Justin Tallis/AFP/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5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對熟悉西方藝術的人來說,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約1445—1510年)這個名字如今幾乎家喻戶曉。然而人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文藝復興後的幾個世紀中,藝術家們大多不重視他,視之為畫風原始、未脫中世紀傳統、無法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所達到的完美境界相提並論。

波提切利作為早期文藝復興巨匠而聲名鵲起,其實不過才一百年,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意大利社會中希臘羅馬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之間的錯綜關係。

帕拉斯與半人馬

桑德羅·波提切利,《帕拉斯與半人馬》(Pallas and the Centaur),約1480—1485年作,畫布蛋彩畫,207×148 cm,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這幅通常稱作「帕拉斯與半人馬」(Pallas and the Centaur)的不朽神話題材畫作,是波提切利傑出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嶙峋的懸崖之下,背襯著杳遠的風景,兩個真人大小的人物在前景中姿態隨意地佇立。左側是一個半人馬(centaur),這是古代神話中的半神造物,其獸性往往和放蕩的激情和色慾聯繫在一起。右側是一位衣袍華美的女子,她抬起手臂抓住半人馬的一縷捲髮,冷靜地看著他。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幅奇畫的主題一直是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但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根據流行的說法,畫中的女性形象咸認為密涅瓦(Minerva)或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希臘羅馬的智慧女神。她手持長長的禮戟,半人馬則握著一張鬆弛的弓,二者沒有任何打鬥的跡象。女神明顯控制了半人馬,這通常詮釋為人類的獸性激情服從於神聖的理性。

如此複雜的圖像誌(iconography),很好地反映出波提切利那個時代的思想氛圍。在整個15世紀,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者一直在基督教神學和古代哲學的背景下討論這些有關人性的問題。這種討論在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1469—1492年)統治時期達到高潮,美第奇是政治家、銀行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最有影響力、最熱心的藝術贊助人。

這幅畫繪製於15世紀80年代,即波提切利從羅馬歸來之後,很可能是受美第奇本人委託而創作,作為送給其表親的結婚禮物。大概是異教神話主題吸引了他們對古代文化的人文主義興趣,半人馬的順服也可視為婚姻承諾的浪漫象徵。

東方三賢士來拜

桑德羅‧波提切利,《東方三賢士來拜》(Adoration of the Magi),約1475—1476年作,畫板蛋彩畫,111×134 cm,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作為佛羅倫薩商賈與精英階層的畫家,波提切利不僅是一位活躍的藝術家,也是活躍於這個圈子中的一員。他為同代人畫了很多肖像,也受託為贊助人「量身」作畫。1475年他為商人加斯帕雷‧迪扎諾比‧德爾拉馬(Gaspare di Zanobi del Lama)繪製的祭壇畫《東方三賢士來拜》(Adoration of the Magi),將他的贊助人描繪成佛羅倫薩美第奇王朝的一位密友。波提切利還滿懷自信地納入了他的自畫像,確立了自己作為畫家和美第奇王朝傑出公民的身分。

自中世紀以來,東方三賢士前來朝拜在馬厩中降生的耶穌基督,是《聖經》中最耳熟能詳的故事之一。在這幅祭壇畫中,他們圍聚於聖家族的腳下獻上禮物,兩邊站立著一大群服飾考究的觀眾。

不過,波提切利並沒有對三位智者進行刻板式的描繪,而是賦予他們以美第奇家族的形象特徵。帶領家族走向繁盛的老科西莫(Cosimo the Elder)化身黑袍博士;下面身著鮮紅長袍的人物是其子皮耶羅(Piero)──美第奇家族第二代。其它家族成員及友人散布在人群中,包括洛倫佐、其弟朱利亞諾(Giuliano),以及詩人兼古典學者波利齊亞諾(Poliziano)。而這幅祭壇畫的贊助人加斯帕雷‧德爾拉馬也被認定為現身畫中:在畫面右側,他身披藍色斗篷,手指自己,面向觀眾。波提切利本人也轉過身來,以專注的目光面對觀眾,似乎在邀請我們觀看並思考他所創造的世界。

波提切利作《東方三賢士來拜》(Adoration of the Magi)局部。(公有領域)

這幅祭壇畫中有大量同代人的肖像,堪稱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社會的縮影。此畫是迪扎諾比為他在新聖母大殿(Santa Maria Novella)中的個人墓堂而委託創作的,很方便供公眾參觀。繪畫主題的選擇,對美第奇家族成員的描繪,表明這位贊助人想向世人宣明自己與權貴銀行家家族的關係。事實上,迪扎諾比的私人小禮拜堂是在1月6日主顯節(譯注1)時落成的,每年這一天,美第奇家族成員都會裝扮成東方三賢士參加慶祝遊行。

雖然波提切利受託創作的是一幅宗教畫,但他卻詳細描繪出了所有這些社會背景,更多傳達的是贊助人世俗的願望,而不是其內心對基督或瑪利亞的虔誠。

書房中的聖奧古斯丁

桑德羅‧波提切利,《書房中的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in His Study),作於1490—1494年間,面板蛋彩畫,41×27 cm,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然而,佛羅倫薩社會對世俗名利的普遍追求,讓那些致力於中世紀精神生活的人越加擔憂,在他們看來,美第奇政權及相關的人文主義文化是腐朽墮落的。1494年洛倫佐去世後,多明我會(the Dominican)傳教士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身邊聚集了大批追隨者。他奪取城市政權,驅逐了美第奇家族,譴責其鐵腕專制、教士的腐敗和對窮人的剝削,並呼籲重建基督教信仰。

波提切利作為信仰虔誠的藝術家,深受薩沃納羅拉布道的啟示,在晚年遠離了年輕時關注的世俗和異教主題,甚至還傳說他在修士們舉行「虛榮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譯註2)時燒掉了自己的一些作品。

小巧精緻的《書房中的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in His Study)就完成於這樣的動盪時期;那時,波提切利對古代異教的人文主義興趣,與他深切的基督教信仰之間似乎發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畫中可見,在一間簡樸的拱形密室中,坐著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4、5世紀間的著名神學家與哲學家。他看似正在一本袖珍書冊上靜靜寫作,地上的廢羽毛筆和散落的碎紙片,卻透露出這位作者的內心遠未平靜。

波提切利在這裡想要表達的或許是:繪畫創作如同思考與寫作,也需要勇敢的犧牲和修正。只有不懈糾正錯誤和瑕疵,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努力成就偉大的心靈。

【註1】主顯節,基督教重大節目之一。每年1月6日,西方基督教紀念及慶祝耶穌基督在降生為人後首次顯露給外邦人(指東方三賢士),東方基督教則慶祝三位一體的神切實向凡人顯現。
【註2】「虛榮篝火」是指焚燒被宗教當局譴責為罪惡的物品。1497年2月7日,薩沃納羅拉的支持者於懺悔星期二在佛羅倫薩的廣場焚燒了數千件搜集的物品,包括化妝品、藝術品和書籍。

原文:Sandro Botticelli: Beauty and Virtue Epitomized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Da Yan是歐洲藝術史在讀博士生,在上海長大,現居美國東北部。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