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王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姓氏由來
  
王(wang2)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的後裔,散居於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世人稱為「王家」,以後便以王為姓。三是魏國信陵君無忌,魏被滅後,其孫逃至山東泰山,後來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召信陵君的後代入朝作宮,封為蘭陵侯,當時人們以他出身王族,謂之王家,延以為姓。
  
2、 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舜的後裔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國於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3、 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 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來。如鮮卑族可頻氏、烏桓族回紇阿布思族。
  
5、 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戰國燕王丹的玄孫喜被王莽賜姓王;朱明王朝賜許多元朝蒙古人姓王;蒙古高原克烈部酋長翰裡勒汗,被完顏氏金朝封為王,改名王罕;隋朝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氏,入中原後冒姓王;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
  
6、 由複姓簡化而來。這種情況的王姓較多,據統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姓氏分佈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周靈王后裔王元避秦亂,遷於琅邪,後徙至臨沂。河內王氏,其先為太原人,世居祁縣,後徙平州,又遷至河內溫縣。魏公子無忌之孫卑子悼,悼生賢,西漢時徙居霸陵,遂為京兆人。
  
王氏遷往江南,始於西晉末年。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隨行者有三位王姓將佐在那裏落戶。唐僖宗時,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審知入閩,王審知被封為閩王,同時王氏又有遷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規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遷徙至浙江、江蘇一帶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遷往廣東,其後裔散處廣東、廣西各地。明末開始,王氏陸續有人遷往台灣。王姓移居海外,始於明清之際,主要分佈在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姓氏名人
  
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他的書法博采眾才,推陳出新,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成為妍美流備的新體。他精於各種字體,字勢雄強多變化,被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影響很大。他的行書更是獨樹一幟,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的兒子王獻之在繼承家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了當時古拙的書風,有「破體」之稱。王獻之與父親齊名,號稱「二王」。
  
王昭君:名嬙,或作牆。晉人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明妃。西漢南郡秭歸人。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宮中。後帝以昭君賜之,嫁於匈奴呼韓邪單于,生二女。卒葬匈奴,世稱青塚。
  
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居於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軍陷長安時曾受偽職,亂平後,障為太子中允。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中年後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為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以山水詩最為後世所稱,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宜揚隱士生活和佛教諸理;藝術上極見功力,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兼通青樂,精繪畫。善寫破墨山水及松石,筆跡雄壯,似吳道子,始用皴法和渲暈,佈置重深,尤工平遠之景。曾繪《輞川圖》,山谷鬱鬱盤盤,雲水飛動。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董其昌推為「南宗」之祖,並說「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亦擅人物、肖像、叢竹等。存世的《雪溪圖》、《寫濟南伏生像》(一作《伏生授經圖》),相傳是他的畫跡。有《王石丞集》。
  
王勃:唐文學家,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長於五律,偏於描寫個人經歷,多思鄉懷人、酬贈往還之作,風格較為清新流麗。其文多為駢體,重辭采而有氣勢。
  
王之渙: 唐晉陽人,後徙絳,字季淩。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好遊歷,與名士多有結交。工詩,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傳世之作有《涼州詞》、《登鸛雀樓》等六首。
  
王昌齡: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在朝為官時,曾被貶嶺南,遷江寧丞,後又被貶龍標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以邊塞詩《出塞》、《從軍行》等聞名。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江西臨川人。宋神宗時任宰相,積極推行青苗、均輸、市易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權,期望通過新法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由於守舊派的頑固反對,新法推行屢遭阻礙。他的詩文能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他的散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冕:元代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諸暨(今屬浙江)人。初為牧童,後從韓性學,試進士不第,即棄去。曾游大都,泰不花薦以翰林院官職,不就。歸隱九里山,賣畫為生。工墨梅,學揚無咎,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沒骨梅;亦擅竹石。能刻印,相傳始刨以花乳石(青田石一類)作印材。傳世作品有《墨梅》、《南枝春早》等圖。詩作語言質樸,不拘常格。有《竹齋集》。
  
王恂:元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字敬甫,中山唐縣(今屑河北)人。精通歷算。曾受任太子伴讀,後升任太子讚善、國子祭酒等職。至元十三年(1276年)任太史令,與許衡、楊恭懿、郭守敬等歷經5年,編成《授時歷》。在《授時歷》中提出「招差法」(即三次內插公式)和「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王寵:明書法家。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人。工書,精小楷,尤善行草。師法《淳化閣帖》中王獻之、虞世南書,以抽取巧,婉麗遒逸,疏秀有緻。與當時祝允明,文徵明齊名。
  
王夫之: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永歷政權覆滅後匿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鑒論》、《姜齋詩話》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汪(wang1)氏最早源自商代汪芒氏。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由夏朝諸侯之一的防風氏所改。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因為遲到而被禹殺頭。進入商朝,汪芒氏的後代改為單字汪氏。汪氏子孫即是商代汪芒氏後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諸侯防風氏,所以汪氏的淵源可謂悠久異常,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同時汪氏也是貴冑之後。
  • 姓氏由來
      
    許(xu3)氏有兩種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西周初年,周武王把炎帝裔孫伯夷的後代姜文叔封在許由曾居住過的許(今河南許昌東)建立許國,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並為鄭、楚等國所逼,公元前533年遷都葉,公元前524年遷都白羽 (今河南西峽縣 ),公元前524年遷容城 (今河南魯山縣 )。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 姓氏由來
      
    楚(chu3)氏有兩種來源:
      
    1、 以人名為姓。春秋時,魯國有個人叫林楚,他的子孫後代以其名命姓,稱楚姓。
  • 姓氏由來
      
    趙(zhao4)姓有兩種來源:
      
    1、 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伯益是夏朝東夷族首領,被舜賜姓嬴後成為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其建都晉陽,後遷都邯鄲,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 姓氏由來
      
    「錢」(qian2)姓源於彭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姓氏。宋人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 姓氏由來
      
    孫(sun1)姓是一個源遠流長、歷史久遠、支脈紛繁的大姓。孫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 姓氏由來
      
    李(li3)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 姓氏由來
      
    周(zhou1)姓有三種來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 姓氏由來
      
    吳(wu2)姓有四種來源:
      
    1、 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 大紀元7月21日訊】(法新社上海二十一日電)值火力發電廠竭力應付中國境內的龐大電力需求之際,面臨極大壓力的鐵路運輸網絡正趕運燃煤至發電廠,咸信中國面臨的電力短缺問題將會進一步惡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層官員馬力強接受英文中國日報訪問時表示,「在這方面迄未見到任何改善或情勢好轉跡象。」馬力強說:「供給依然緊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