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年美術家群像潘小俠全記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0日訊】文/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 攝影/自由時報記者陳奕全

肖像攝影,不只捕捉、定格、記錄一個人外貌而已。每一個鏡頭,都是歷史的一小步足跡。──陸蓉之

 潘小俠自一九八七年起,以攝影為台灣美術工作者造像,十八年、無數個一小步,集結成一部百年來台灣美術家群像,始於一九○五年、止於2005年的另類美術史!

 內文凡是學攝影的人,大抵都相仰,好的攝影作品自己會說故事,不需要太多文字加註!凡是學畫的人,大抵也都相信,好的美術作品一定藏著很多故事,不需要太多文字加註!凡是創造「好的美術作品」的「人」,往往本身就有很精采的故事值得說說。
 那麼,是否可以透過「好的攝影作品」來說說這些「美術人」的動人故事呢?潘小俠相信可以,所以,由一九八七那年起,潘小俠開始以快門為百年來的台灣美術人寫故事!

支持本土的聲音 投入拍攝台灣美術家
 「我是一個在士林廟口長大的孩人,那裡來來去去各行各業什麼人都有,整天我就是野在外面到處玩。小時候個頭小,廟口那些做生意、討生活的大人的言行相貌,在我看來十分鮮明,有特色而且認真動人,或許就是這個時候埋下了拍攝人物、記錄土地生命的種籽吧。」

 解嚴前後喜歡到「攤」喝酒,跟一票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談對台灣的期待,今年剛過五十歲的潘小俠說︰「酒一喝,我就是小飛俠,激動著我尋找彩虹的生命。」至於拍照,就「好像在那快門的瞬間介入了對方的靈魂」。

 到了一九八七年間,潘小俠讀到謝里法寫的《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萌生了想用相機做另類紀錄的想法,隨即便展開資料的搜尋,並與多位研究台灣美術發展史的學者討論,找出每一個年代值得註記的人物。

 十八年來,入鏡的人物共有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家三十七位、大陸來台美術家二十二位、戰後美術家九十九位、素人美術家三位、原住民美術家十七位。其中,年紀最長的是生於一九○一年的林克恭;年紀最輕的則是一九五九年生的陳界仁。

 2005年3月,《台灣美術家一百年--潘小俠攝影造像簿》到了暗房沖洗的最後階段,十八年來總共記錄了一百七十八位美術家,看著手上一張張「影中人」,潘小俠有感而發地說︰「因為我的題目包含了太多人,沒辦法長時間去經營一個人,也成為這個計畫最大的挑戰。」

百年來美術人認真不變 特質卻不相同

 「剛開始籌拍那幾年,約畫家拍照很不容易;最近這幾年,約畫家拍照也是很不容易。不過,原因可大不相同!」潘小俠說:「一九八九到九二年那段時間,是台灣藝術市場最蓬勃的時期,很多藝術家的B.B.Call,怎麼Call都等不到回應,原來他們忙著跟收藏家泡茶、賣畫去了。」有些畫家終於約到了,卻看不到畫,因為畫都賣光光了。

 奇怪的是,這幾年藝術市場蕭條,藝術家卻還是很難約,B.B.Call已經變成手機,手機卻常常跳語音信箱。「感覺上現代藝術家都比較忙碌,各有一套時間管理,跟他們約拍照要排時刻表,採訪時間也比較匆促。」潘小俠說,這一點與前輩畫家的特質最不相同。相較之下,前輩畫家生活步調比較悠緩,可以跟他們「搏感情」,對潘小俠來說,「他們大部分都到日本留學過,對人很客氣,會請我吃日本料理。」

 這十七年來最大的收穫,或可說是幸運地為一些老陳凋謝的前輩畫家即時留下身影。潘小俠秀出一張「三少年」生前的合影,拍於一九八七年,郭雪湖、陳進、林玉山,如果他們都還活著,可算是百歲人瑞了,可惜的是,去年林玉山病逝,「三少年」已全部隕落。

遺珠之憾
 除了為畫家造像之外,潘小俠也與畫家相約到畫室,深入他們的創作空間,為了透過鏡頭表現出畫家工作的環境,多數在工作室裡的照片多採高角度視野,呈現「把創作者埋入工作室的感覺。」大部分藝術家對潘小俠的拍照沒有太多意見,倒是去年才開始拍攝的李再鈐,居然嫌他拍得不自然,退他的件。

 李再鈐希望潘小俠能以偷拍的方式記錄最真實的表情,還拿畢卡索當例子,要潘小俠也看一看畢卡索對影像的處理。為了捕捉自然的畫面,潘小俠跑了很多趟李再鈐位於金山的工作室,可是每次都是泡茶聊天,有時還被拉著跟朱為白一起去吃飯。算一算,除吳瑪 、李銘盛這些本來就相熟的藝術家好朋友之外,李再鈐算是花了不少時間才完成拍攝的人物。

 十八年拍了一百七十八個人,算不算完整呈現台灣美術家的一百年呢?潘小俠說,書法家董陽孜因為不喜歡給人拍照,婉拒了他的採訪,讓他深感遺憾;另外,去年遽逝的陳幸婉「沒做到也很可惜!。」 (圖片提供/潘小俠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行政院文建會今天獲得消息指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師協會」(OISTAT)世界會員大會,決定OISTAT秘書處即將移設台灣,代表台灣參選執行委員的舞台設計師張維文也高票當選 OISTAT總會副會長。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 李謐擁有萬卷書籍,宋敏求家的藏書豐富。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