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釋畫三大家之顧愷之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顧愷之(西元345-406年)、陸探微(?-約485)、張僧繇(479?-547?),這漢魏六朝二百年間先後出現的三位大畫家,可說是應運而生、為奠定道釋畫而來。因為在動亂年代裏,宗教信仰相對之下非常發達;三位大師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了大量儒釋道三教的作品,深受士族與民眾的喜愛。

五六百年後北宋宮廷著名的典藏畫傳《宣和畫譜》(書成於1120年),將顧、陸、張選為道釋畫的代表性畫家。《宣和畫譜》將中國繪畫分為十門: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等十門,在每門畫的敘論中都選出代表性畫家。一方面做為提綱挈領的典藏依據,一方面詮釋繪畫風格;同時對浪得虛名、缺乏精神內涵的畫家則指名道姓的加以否定,態度相當嚴正。特別是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親自參與其間,要求很高,不依照世俗口味,而以深入藝術家的精神層面來做為評定標準。書中最常用來衡量畫家的關鍵字是「思致」,要求畫家具備詩人的涵養,不受名利左右,在崇高、純正的創造中,帶給人類美好的精神生活。

道釋畫不同於人物畫,主題是佛道神,是無比神聖莊嚴的題材。夠格的道釋畫家,必需具備有比一般畫家更高的靈性,才畫得出神佛的特色以啟發世人。《宣和畫譜》道釋畫敘論中說:「畫道釋像與夫儒冠之風儀,使人瞻之仰之,其有造形而悟者,豈曰小補之哉!」意思是人們在瞻仰神佛之際,從視覺造形上說不定就能得到提昇而悟道,怎麼能當作小事來看!

虔誠的信仰者心有靈犀沐浴神恩,在宗教裡人與神能夠溝通。顧愷之的神佛畫,筆下自然流露出此種殊勝感通的氣氛。從實例上看,流傳下來的顧愷之《洛神圖》運筆拘謹遲滯,應是仿本,實難叫人體會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翩翩神采;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則全然不同,刻劃細膩,畫中人物一顰一笑緊緊牽動人心,使觀者如置身劇中,隨之憂喜,尤其精緻錘鍊的線條表現,既可振奮精神,又可悠然神往,絲絲入扣動人心弦。


《女史箴圖》這卷畫的高水平表現,可以印證顧愷之的功力,其中「班婕辭輦」一段(班婕守禮,辭帝之命,不與帝同轎),抬轎人的身段線條出神入化,將運動規律交待得合情合理。我們彷彿變成轎夫,置身其間律動著。顧愷之能取信於眾多的虔誠信仰者,就在此種讓人置身其中的神奇手法上,他使得信眾純真的寄託心,真正能與神像交流。
與神交流的期待,從南京瓦官寺顧愷之募集百萬錢的故事看得出來。信眾渴望用藝術維持與神的連繫,渴望感通是這個故事成立的關鍵,而這種內心期盼神佛的心理也是促成宗教藝術盛行的原因。

當時顧愷之獨自關在一間偏殿裡作畫,好幾個月過去,牆壁上維摩詰像完成了。他告訴和尚:「第一天進來參觀的人捐十萬錢,第二天五萬錢,第三天以後隨意捐。」很快錢就湊足百萬之數。

唐代時,這鋪壁畫還在,詩人杜甫寫下「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維摩詰原是金粟如來,他來娑婆現作維摩詰助佛弘化)的詩句,杜甫用「神妙」來形容顧愷之的佛畫。「妙」通常是指那種講不出來而其實又是精微直接能知的東西,一種感通甦醒的力量。敏感特質的詩人杜甫,看了顧愷之的畫,起了甦醒自己的作用而感動莫名。《宣和畫譜》以崇高禮敬,用「妙造精微」四字評定顧愷之。精微的意思比精緻、精密更進一步,那是很細微深入,構成熟悉親切的確實感通。顧愷之是道釋畫三大家之首,就在於他畫出《妙》這種神奇境界。世稱三大家: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肉骨神是構成生命體的三個基本層次,肉骨具體存在容易把握的住,神就不容易。那麼顧愷之是如何做到「神妙」的呢?


「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傳神正在阿堵(指眼睛)之中」這是講顧愷之把最難畫的眼神畫出來,可稱精微。顧愷之自己說,他是「遷想妙得」,也就是設身處地的意思。其實不止於此,《女史箴圖》有一段描寫的是一夫三妻的家庭,元配與丈夫坐一邊,老二、老三坐對面,誰資深誰資淺、誰安穩誰疲憊,微妙的特色各如其分,可見畫家如何了然世情的精微,竟能傳達出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藝術當從人體、生命、宇宙著手,掌握得多少決定藝術家的層次。張僧繇精於物質表象的寫實刻畫,著重在人體這一層次,生動表現人像或人群,和樂而有聲有色;陸探微重畫理結構,顯出精神層面的有序與邏輯,畫出的生命生態引人沉思。而顧愷之的畫超出凡匠,不染習氣,有升騰宇宙的清高曠達。這是大師級的程度,《藝》進於《道》,畫家能夠放下對世俗的執著心,就如蓮從塵泥層面出來,進而與大化同運。細細品味顧愷之的畫,有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超昇感,讓人提升解脫。

要說明一點,很多人誤解繪畫中「不執著」的意義,以為是信手塗鴉,不假思索的抖動著畫。放任所謂的自由,渾渾噩噩,喪失人最寶貴的意識,陷入狂亂,像喃喃自語的瘋子,表達不出連貫或完整的意思來。這種進入封閉、自我否定、陷入失焦的狀態,反而是盲目的執著,誰也無法欣賞他在做什麼。

而顧愷之用最細的線,畫出人物最細微的內心狀態。他用毛筆線描,連綿不斷、粗細如一,控制自如而不失誤。線條如行雲流水般的瀟灑,嚴密中有放鬆,這是何等專注才培養出的功夫。人們形容他的用筆為「春蠶吐絲」,連綿不斷而有力道,顯示功夫夠深。功夫深,層次自然比別人高。顧愷之自己知道自己的精微細膩,以及可能有的真如本性,他絕非童騃無知,如癡如狂。

顧愷之有個孩子氣又引人發笑的渾號《顧虎頭》,因其個性憨厚率真無人能及,被稱為痴絕。

顧愷之文學素養亦佳。有一次,他和謝瞻在院子裡賞月吟詩,謝瞻連聲稱誇讚他詩作得好,顧愷之越發興致飛揚,吟詠不斷。後來謝瞻疲倦想先告退,但又怕掃他的興,就叫別人來替換,自己先走,顧愷之卻毫不在意,繼續吟詠至天亮方休。

又一次,顧愷之友人桓玄偷走了他的畫,之後把畫箱的封條恢復原狀,然後騙顧愷之說自己沒碰過箱子。等顧愷之開箱,一看空空如也,他不但不生氣,還很高興告訴別人,自己的畫如何好,就好像修煉功德圓滿的人,變化到更高的時空中去了。(出自《晉書》:「妙畫通靈,變化而去,如人之登仙。」)

顧愷之憨厚和對世事不執著的態度,可見一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