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不識英語 今日SAT佼佼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訊】美聯社康州FAIRFIELD 4月20日報導,陳傑夫的目標是第一流的成績,但不是滿分。然而滿分可能卻是這位16歲的高三學生達到目的的途徑。
約有300,000名學生參加了三月份SAT改版後的第一次考試。全美共有107名在新版考試中獲得2400分的滿分,康州有兩名,傑夫就是其中之一。
康州的兩名滿分學生都就讀於位於Wallingford的私立學校Choate Rosemary Hall。另一名學生是家住South Glastonbury的Kiran Pendri。
陳在數學上得了800分,在關鍵的閱讀上得了800分,在新出的寫作考試上也得了800分。舊版的SAT考試滿分是1600,新加的寫作考試將總分增加了800分。
陳對數學滿分一點都不出奇,他12歲在Fairfield縣中讀7年級的時候就拿過滿分。但在閱讀和寫作上拿滿分,他還是有些意外。10年前他可是一句英語也不會說。
在陳6歲的時候,他們全家從中國搬到Birdgeport,2年後,搬來Fairfield。陳是家裡的獨子,他認為電視給他學英語幫了忙。
他說,「很多人都說電視對人不好,壞腦子,這樣那樣的。但是,如果你不會說某種語言,隻要每天看上幾個小時的電視,你很快就能學會了。」
陳的父親家明(Jiaming)是圖形設計師,他說他兒子學東西一直都很快,除此之外,跟別的孩子差不多。他的母親楊瑩(Ying Yang)是會計師。
陳傑夫並不覺得他的成績有多了不起。
「我覺得我隻是運氣好。就那麼回事。它隻是個考試而已,會考試的人我想都會拿到好成績的。」在SAT考試前,陳看了很多輔導資料,又做模擬考。他說他盡量用邏輯推理去解決問題,盡量一次做對。最大的挑戰就是時間有限,特別是寫作考試。
陳說「在25分鐘內寫完寫好一篇文章很難,你得組織好你的思路。」
陳認為SAT是對來自不同學校不同背景的學生在閱讀,數學和寫作三方面進行評估的好方法。
他說「我不認為有什麼考試能測試你成功的能力,但SAT也差不多了。」
陳說他最喜歡的是數學課,最難的也是數學課,有些解不了的難題,某天他可能就解出來了,讓他歡喜。他不介意象高等物理,微觀經濟學,和多元微積分這類課程把他一天排得滿滿的。
幾年前他的夢想是在揚基隊打棒球,現在他更向往數學或經濟領域的工作。去年暑假他在Greenwich的一家投資公司實習,開始對金融市場感興趣,想為它建數學模型。他說他的最終目標是做他喜歡的事而且能讓大家記得他的工作。
當陳不玩滑板或不沉溺於他的新嗜好校園高爾夫時,他活躍於他協助成立的學生投資俱樂部和學校的聯邦挑戰隊。他也開始考慮上大學的事了,在他列的大學名單上有哈佛和耶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AT測試是美國大學錄取中學生的重要依據,今年開始改革,從原來包含的兩個部份擴展到三個部份 - 寫作, 閱讀和數學, 分數滿分要求從1600分上昇到2400分。
  • 新版大學入學考試(SAT) 新增了一項25分鐘的短文寫作及難度更高的數學試題﹐於今年3月12日首次推行,並以滿分2400取代滿分1600的舊版評分標准。全球約30萬名學生參加了考試,有107人獲得滿分﹐比率是兩千八百分之一。紐約地區二華裔學生取得滿分﹐他們是家住長島的王元蓉(Jenny Wang),以及住在皇后區傑克森高地的成隆。
  • 又一個學年即將開始,隨之而來的是新課程、新想法、新的學術探險,以及嶄新的挑戰。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記筆記。學會如何記好筆記,無論對學生還是任何喜歡學習或從事研究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 服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首先要學會「付出」來服務別人,自己才會更進步。
  • 我的情緒就如同海上的小船一般,載浮載沉。一下子萬里無雲、艷陽高照,一下子風吹雨打、雷電交加,脾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也很快的煙消雲散。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也最令我感到懊悔的一次爭吵,是在國中二年級下學期時。
  • 在老屋的重生中我看到了跨越的勇氣。跨越的勇氣讓我們可以突破自己去經歷更多的美好。
  • 「沉默是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也是一種行為處事的方式,原本是有著謹言慎行、多思考少辯解等等意思。但有些人理解錯誤,認為不管什麼時候,保持沉默才是對的。這樣的理解對嗎?
  • 年假是拉近親子關係好機會,順便了解孩子上網及網路交友狀況。如果孩子遇到網友怪怪要求,專家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加強數位素養,讓孩子認識網路可能的安全警訊、風險,且對網友過分要求學會堅定說「不」,以及適時找身邊大人求助。
  • 即使只是大自然中毫不起眼的小動物,也能創造出令人讚嘆的偉大奇蹟。
  • 生命總是變化多端,我們在面對預期外的結果時,往往倍感焦慮,但學習如何在沮喪失意之時,不失志、努力不懈,直到把能做的事都盡力完成,便不枉長久以來所投入的心力與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