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林貴中醫園地】中醫對「鬧鐘型頭痛」的辨證

林貴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最近看到大紀元時報的報導:「頭痛像鬧鐘,每天定時來報到!」台中慈濟醫院就有這樣的病例個案,病患試過各種止痛藥、看過許多醫生都沒用,經「頭痛特別門診」就醫,證實是俗稱「鬧鐘型頭痛」症狀。一位四十餘歲男性上班族到慈濟醫院求診,他說每天上班到下午一點多,頭就會開始痛,頭痛欲裂,痛到想去撞牆,到了三點就又不痛了,而且都在每年夏秋之際發生,這樣的情形大概持續了四年。

西醫師說病患描述的情況,就是俗稱「鬧鐘型頭痛」的「叢發型頭痛」典型症狀。這類疼痛會突然發生,發作的部位多半在眼窩後方或上方,都是固定在同一側的疼痛;每次疼痛持續時間會從十五分鐘到三小時,常常在一天當中的固定時段發作;疼痛的程度異常地劇烈,讓病患痛不欲生,所以也叫做「自殺型頭痛」。叢發性頭痛通常也會伴隨頭痛那一側的眼皮腫、鼻塞、流鼻水、不自主流眼淚和臉部流汗。而且坊間所有止痛藥都難以見效,發作期間患者痛苦難當。

看到此篇報導後,我想就中醫的觀點,談一談我對此病例的辨證。患者頭痛的時間是下午一點到三點,此時經絡循行至小腸經,小腸經絡的正氣強,能與邪氣相爭,正邪相爭必有症狀出現。

手太陽小腸經之循行:起於小指外側的尖端(尺側),沿手指外側(尺側)上行至腕,過腕後小指側的高骨,直向上沿前臂尺骨的下緣,出肘後內側兩骨之間(即小海穴),再向上沿臑外後側,出肩後骨縫,繞行肩胛,於背部外側膀胱經和上側的三焦經、膽經相交於兩肩之上,入缺盆,絡於心,沿咽喉下貫膈膜而至胃,再向下會屬於本腑小腸;它的支脈,從缺盆沿頸上頰,至「眼外角」,返轉入耳內;又一支脈,從頰部別出走入眼眶下至鼻部,再達「眼內角」,並斜行絡於顴骨部。因為小腸經由手走頭,下午一點到三點,小腸經絡的正氣強,能與邪氣相爭,所以頭就會開始痛,而且是在「眼角」附近。

經曰:「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筆者建議按摩小腸經的腕骨穴。操作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腕谷穴上,四指頂挾住對側手腕,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緩解。此外,「有諸於內,必形諸於外。」亦可循小腸經之循行找出壓痛點,進行按摩使症狀緩解,持之以恆,必有效果。◇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