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瞬間】

見證唐代盛世興起的長安

文:蔡大雅;繪圖 : 蕭素惠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隨著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入主東宮,長安城內的設施與建構日趨完善。除了使用「卜食」外,「相土」也是十分重要的擇址方式。長安城,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年代開始不斷完善,不斷見證唐代的輝煌。

玄武門與明德門遙遙相對,是一座高大堅固的城門,門上建有樓觀,門內即是皇宮後院。由於玄武門建在龍首原的餘坡上,地勢比皇宮還高,居高臨下之勢使之成為宮城北面的重要門戶。因此上將府一方決定選擇此地作為行動之地。長孫無忌等人一到玄武門,便分散埋伏四周,靜待黎明。

另一方面,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接獲高祖身邊寵妃的通報,知道自己的淫行被揭發,明日兄弟三人必須對簿公堂,由父皇親自審問。李元吉主張稱病不去朝見唐高祖,李建成則認為宮中守衛都是自己人,兩人親自去探探父親的口風,不會有安全上的問題,此外還可以逼迫父親表態支持己方。李元吉同意了,二人決定明天一大早就入宮,想來個先下手為強。

玄武門之變

六月四日,他們一早進入宮城,還沒抵達皇宮大殿,獲悉唐高祖召集了各部大臣臨朝會審,便知大事不妙,連忙掉頭往回奔。快到玄武門時,二人被李世民趕上。李元吉馬上拉弓射向李世民,數發未中。李世民接住來箭反射,一箭射中李建成,他應聲落馬,當場死亡。

李元吉拋下兄弟不顧,騎馬逕直往城門奔去,被守在門口的尉遲敬德攔住,只得轉往宮殿奔去,想向父親求救。世民正追元吉,不防元吉回馬撞著,兩人都墜落馬下。李元吉先起,奪世民弓,準備勒死他,尉遲敬德趕來,誅殺元吉在地。

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屬得到消息,聚集了兩千人進攻玄武門。靠著易守難攻的玄武門,李世民不足百騎的人馬得以以寡敵眾。對方眼見久攻不下,便欲轉而攻打天策上將府,尉遲敬德登上玄武門城樓,將伏誅二人的首級示眾,對方兵將見主人已死、大勢已去,一鬨而散,這才解了此危。

真主入宮

李世民在六月七日被立為皇太子,總管所有政事。李世民隨後搬入東宮,在裏面處理朝政。東宮位於正殿太極殿的右方,是皇太子的居所和處理政務的地方,規模比皇帝所居的太極宮小,但也是一龐大的建築群,其中除了殿堂宮院以外,還有亭榭樓閣二十多所。不久後李淵禪位,李世民即在東宮的正殿顯德殿舉行登基儀式,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大唐盛世由此開始。太宗之後一直留在此處聽政,直到貞觀三年,太上皇李淵從太極宮遷居大安宮,太宗才到太極宮的太極殿裏聽政。

太極宮位於宮城的正中,是天子所在之處、朝廷的象徵,為一龐大的建築群。太極宮的佈局為中軸對稱、主建築沿中軸線設置,四周以側殿圍繞,宮內殿閣亭池錯落有致。太極宮依古籍《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的宮室建築規矩「前朝後寢」規劃,將宮殿群的使用功能大分為二:南邊也就是前面,是天子處理政事的地方,主體是太極殿,為重要儀式如皇帝登基、大婚、冊封等舉行之處。北邊的甘露殿及其側殿則是后妃寢居之處。位於中間的兩儀殿屬於禁內,是皇帝平日召見近臣之處,不少記錄在《貞觀之治》中的君臣對談,就發生在這裏。

對於兩儀殿,長孫無忌自然不陌生。他既是功臣、外戚,也是太宗最信任的心腹,經常被召至此處商量各項政策。李世民當了皇帝後不能輕易外出,體察民情之事都得依靠長孫無忌等人代為。有些不適宜在太極殿裏上奏的,就留待皇帝退朝後在此面陳。所以兩儀殿的氣氛顯得比較輕鬆,除了國家大事外,臣子也會報告一些城內發生的事,或長安城的情況,讓深居宮中的皇帝也可以感受他治下都城的生命力。

長孫無忌很好學,當他初到長安,感受到長安的非凡氣勢後,就動念想要研究長安的一切。當太宗即位、天下太平後,長孫無忌便在閒暇之餘翻閱史籍,了解長安的建城史。

長安的興建

唐朝長安城的歷史其實是從隋朝開始的。當隋文帝統一天下、建立隋朝後,仍定都於漢長安。漢朝的長安舊城自建城到隨朝開國時已經過去八百餘年了。由於水質不佳難以飲用、城市設施因年久及戰亂而破敗狹小,加上臨近渭水,常受洪水氾濫之憂,隋文帝遂在開皇二年(西元五八二年)命建新都,選址於舊長安城的東南方,一片叫龍首原的地方「卜食(筮)相土,宜建都邑」。

根據史書記載來推斷,至少從商朝開始,「卜食」與「相土」一直是炎黃子孫擇址的兩大決定因素。「相土」泛指考察當地的山水地形及物產人情等環境是否適合居住;「卜食」則是以占卜的方式求問上天神靈,遷居至經過相土選定之地的吉凶順逆。先民認為人乃神所造,依天地之滋養生息而活,所以在思想意識裏自然以天為大、以神為尊,惟天命神意是從。

因此在選址遷居等大事上,即使從人的角度上判斷一塊土地適宜居住,但占卜的結果並非吉相時,人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放棄該地,另謀它地以居。這種敬天的觀念延續至今,在中國傳統文化相對保留較多的地區仍能見其遺風,現代流行的風水其實就是相土,也就是歷來研究空間環境的智慧與經驗之結晶。而當人們遇有疑難時,還是會想到神前去擲茭解惑,請求神靈的點化。 (待續)◇

轉載《新紀元週刊》96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中、荊州這兩座三國時代的古都,不只彰顯了漢初三傑叱吒風雲的豪義,也述說了諸葛亮、周瑜、曹操三人鬥智赤壁的精彩故事
  • 時辰到了。羿明白,騎上大花馬,背上神賜的彤弓素矢去十頭金烏出沒的山淵的日子到了。十太陽不耐地把天空燃到沸點,一寸寸加強了光度,牠們刺耳的一聲聲嘎叫是對羿下的戰書。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綿延數百年的恩仇糾葛,在各自出世歷劫後了結因果。三國古城就在其中顯示歷史教訓,勸世為善不為惡
  • 十太陽把火焰戴在頭上,做他們的王冠。在這史前的大地,萬葉的葉脈欲裂,岩石風化成粉末,老樹根死摳住石頭索求水滴,大地是一座不設防的火藥庫……
  • 太陽的馬車伕,羲和,遠遠坐在馬車上望著十日在大地灑下的,沒有人能補救的災難。她乾燥的、漆黑的眼凝望眼前的一切,黑色瞳人裏沒有殘忍,也沒有仁慈。
  • 捲起黃袍,行走在遍地是銀樹香草的天庭,天帝感到一種深沉的厭倦。羲和知道,他意圖這十個逆子的毀滅。他得在地下渺小的人類當中找一個心足夠大的人來做這件事……
  • 中國神話的源泉《山海經》竟然這樣支離破碎。
    讀完這些承載著神話骨架的斷簡殘篇,不禁掩卷嘆息,並突發奇想:應該有另一部《山海經》……
  • 天地初啟的日子,我造的人活在大地上,渾渾噩噩,和自然、和萬物沒有疆界地活著。我竟有些嫉妒他們和路邊的羊桃樹一樣無知無識,沒有煩憂。
  • 如何把這蒙昧的王國中危險、叫人迷惑的萬物凝成清晰的形象,好叫未開化的百姓認識?在從透明的葉子篩下來的晨光中,這是禹和臣子討論的主題。
  • 於是夏王朝收集來據說是神創世時遺留下的,橫臥海底的鎮海銅杵,把它融了鑄成九座巨鼎,鼎上雕了一個個嚇人而深具藝術成就的,奇異生靈的面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