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官養民? 柳宗元:看看園藝達人怎麼說

作者:秦自省
中庸至道,勿執其偏。真是每個人都可以借鑒的啊!(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14
【字號】    
   標籤: tags: ,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少時勤奮好學,十三歲即有文名,二十歲中進士,授校書郎,後升任監察史里行、禮部員外郎。他憑自己的經歷及觀察所得,寫出《種樹郭橐駝傳》一文(註),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指出,這也是養人的道理,為官治民者,不可「好煩其令」。文傳千載,熠熠生輝,極富社會意義。現譯介如下:

郭橐(音駝,高高突起的樣子)駝,這個人,不知道原先的名字叫什麼。由於得了佝僂病,後背高高隆起,俯伏著走路,好像駱駝的樣子,所以鄉里人稱呼他「橐駝」。橐駝聽到這個外號,說:「好得很,用它來稱呼我,確實很恰當。」於是捨棄他的原名,也自稱「橐駝」了。

他的家鄉叫豐樂鄉,在長安城的西郊。橐駝以種樹為業,城裡修建園林的豪紳人家及賣水果的商人都爭相迎請僱用他。橐駝所種植或移栽的樹木,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其他種樹的人,雖然偷偷地察看倣效,但都趕不上他。

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郭橐駝並不能使樹木活得長久並且生長得快,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自然生長的規律,使它按照自己的習性成長罷了。一般說來,種植樹木的習性要求是: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栽樹木要保留根部的舊土,搗土要細密。這樣做了以後,不要再去動它,也不要再為它擔心,離開後就不必再去看顧它了。樹木移栽的時候,要像培育子女一樣精心細緻,栽好後置於一旁,要像把它丟棄一樣,那麼樹木的生長規律就可以不受破壞,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長了。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長罷了,並沒有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特殊本領;我只是不抑制、不減少它的結果罷了,並沒有使它的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領。

「其他種樹的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不能伸展,又換了新土;培土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如果有與此相反的人,卻又對樹木愛得過於深厚,擔心得過了頭,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經走開了,還要回頭再看顧。更嚴重的,還用手指抓破樹皮,來檢驗樹的死活;搖動樹根,來察看栽得是鬆是實。這樣,樹木的本性,就一天天喪失了。雖然說是愛護樹,實際上卻害了樹;雖然說是憂慮樹,實際上卻是仇恨樹。所以都不如我啊。我其實沒有什麼本領,只是對樹木順其自然、遵其本性而已!」

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道理,轉用到為官治民上,可以嗎?」

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為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啊。然而我住在鄉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布各種命令,好像很愛惜百姓,但最後反造成了災禍。每天早晚,差吏來到村中喊叫:『官長命令催促你們耕田,勉勵你們播種,督促你們收割!早點繅好你們的絲,早點紡好你們的線!撫育好你們幼小的子女!餵養大你們的雞豬?』一會兒擊鼓讓人們聚集在一起,一會兒敲木梆把大家召來。我們小百姓顧不上吃晚飯、早飯,應酬慰勞差吏尚且都沒有空暇,又靠什麼來使我們人口興旺,生活安定呢?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像這樣,那就與我們行業的人,大概也有相似之處吧?」

問的人頗有感慨地說道:「這不是說得很好嗎?我問養樹,卻得到了養民的辦法。」

柳宗元特地記下了這件事,把它作為官吏的戒鑒。

筆者反覆恭讀郭橐駝的話,把他的教言命名為「郭駝原理」。覺得這一原理,不僅適用於種樹和為官,適用範圍大得很!種花養草也適用,養魚養雞也適用,養兒育女也適用,改造河流山川也適用,教師的教育學生也適用……總之,順其自然,遵其本性;講究分寸,不可過度。古人講:過猶不及,適得其反;中庸至道,勿執其偏。真是每個人都可以借鑒的啊!

註:種樹郭橐駝傳》原文:

郭橐駝,不知始自何名。病僂,癃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之壽且孳也,以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矣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繰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資料來源:《柳河東集》)

──轉自正見網 原標題:治國如種樹

(點閱【經典歷史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隱士
    唐朝壽州刺史張士平夫婦,中年以後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見東西。到處求醫問藥,並且請術士施行法術,都毫無結果。張士平夫婦只好隱居到別墅,閉門思過,專心致志的繼續修行,向上蒼禱告,祈求神靈保佑。過了許多年,家業日漸凋敝,但他們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誠不減。
  • 唐德宗貞元進士李翱,去世後謚號為「文」。因此後人尊稱他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於得罪了宰相李逢吉,從中央的尚書省,被貶到邊遠的廬州當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從來不相信鬼神之事。當時有一個外地人李處士,住在廬州郡,他自稱懂得神仙的語言,能與神鬼溝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預言說中了,全郡的人對他無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由吾道榮,琅邪人。年輕時喜好道術,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聯絡到長白山、泰山潛心隱居,都通曉了道術。於是在鄒、魯之間遊歷,學習儒學。聽說晉陽某人,很精通法術,就去尋找他...
  • 孟獲收拾了最後一些金銀珠寶,跑到西南方會使魔法的木鹿大王那兒求援。木鹿大王就袒露著肚皮,騎著大白象,來到蜀軍的營地前。他手裡的鈴“唧鈴”一搖,霎時一陣大風刮得沙石滿天,再搖鈴,又變出滿山遍野的野獸、毒蛇,嚇得諸葛亮的士兵不敢出營。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漢朝時,東海郡有一個孝順媳婦,侍奉婆婆恭敬謹慎。婆婆說:「媳婦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殘年,長久地拖累年輕媳婦呢?」於是她懸樑自盡了。她的女兒告到官府說:「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嚴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婦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認了被誣陷的罪名。當時於公任獄吏,他說:「這個婦人侍奉婆婆十幾年,因為孝順而名揚天下,她不會殺害婆婆。」太守不聽。於公與他爭辨不成,抱著獄詞,痛哭著離開了官府。
  • 李密等盜賊發動暴亂的時候,睦彥通是武牢城的縣宰。武牢城中的壞人要殺了他,來響應李密的暴亂。睦彥通偶然聽到了消息,就跑出城外,投奔他鄉。
  • 從前,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好說假話、大話、空話,並且處在這種情況下還對自己深信不疑。秦國人嘲笑他,尊盧沙說:「不要嘲笑我,我將要向楚王陳說統治國家的方法。」於是,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
  • 清代被稱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詩人袁枚(西元1716-1797年),曾在他的《新齊諧》一書中,記載過一則關於他的祖母柴太夫人的外祖母楊氏老夫人的故事。
  • 崔氏離開朱買臣後,為了生活,便改嫁了。有一天,正值清明節,崔氏隨著丈夫去掃墓。來到墳地,看到墳地樹林中,有個清瘦的人影一邊砍柴,一邊在高吟著「子曰……」。看他打柴是假,讀書倒是真,砍了半天,連根小樹枝也沒砍斷。崔氏不用猜,就知是自己的前夫朱買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