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成長與轉變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美國內戰之後在數十年日趨成長,邊境逐漸消失,農村共和成為都市國家,大工廠、鋼廠、州際鐵路建立,城市增長迅速,而從其他國家來此的數百萬人在機會之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發明家利用科學的力量,亞歷山大葛拉罕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電話,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製作燈泡,而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則發明電影。在1860年以前,政府發行3.6萬項專利,在接下來30年內,則發行了44萬項專利。

這是一個企業鞏固的時代,尤其在鋼鐵、鐵路、石油、電信等行業。壟斷否決了市場競爭,導致政府呼籲管理,1890年通過一項法律以防止壟斷行為限制貿易,但起初並沒有嚴格執行。

即使在工業上大有斬獲,農業是美國的基本行業。但它也見證了巨大的變化,農田加倍,科學家研製改良種子。機器–包括機械槽、收割機與脫粒機—接手許多以往人工的工作,美國農民生產足夠的糧食、棉花、牛肉、豬肉與羊毛供應國內市場,還有大量的剩餘物可供出口。

T西部地區持續吸引移民者。礦工在富礦山標出地界、農場經營者在大片草地上、羊農在河谷、而農夫則在廣大平原上。牛仔騎馬照顧動物並引導牠門到往東運載的遙遠鐵路。這是許多人仍擁有的美國形象,即使“蠻荒西部”牛仔的年代止維持了約30年。

當歐洲人登上美國東岸,他們向西遷徙意味著對抗原住民。多年來,政府的政策一直是將原住民從白人區域遷至他們使用的保留地。但是,一次又一次,政府無視協定並開放這些領域給白人定居。在1800年代末期,蘇族(Sioux)部落在北部平原和西南部的阿帕奇(Apaches)盡全力回擊以維持其生活方式。他們善戰,但最終被政府打敗。這些衝突後的官方政策為好意,但有時證明後果不堪設想。1934年,國會通過一項措施試圖保護部落的生活習俗和保留區的公共生活。

19世紀的最後十年,一個種族藉由歐洲列強與殖民非洲並與亞洲爭奪貿易。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有權利和義務擴大其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但許多人拒絕任何暗示帝國主義的行動。

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的短暫戰爭讓美國控制幾個海外領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以及菲律賓。美國正式,鼓勵他們走向自治,但實際上美國仍維持了行政控制。在對外政策理想主義上,並存著為了維護成為世界強國的曾經孤立的民族之經濟利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是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誕辰200週年。 不久前,美國有線電視台C-SPAN做了一次調查,歷史學家和民眾把林肯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國父華盛頓名列第二。4月14號是林肯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遇刺144週年紀念日,今天,記者莫干生和葉凡就要帶大家到這座劇院,穿過時光隧道,去感觸在這裡上演過的最沉痛的悲劇。 (w2009-04-08-voa69.cfm)
  • 一九二九年爆發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並導致美國人的生活發生了嚴重倒退,不過這個經濟危機本身目前已經被一些中國人嚴重「妖魔化」了。他們甚至稱當時至少有八百萬美國人被餓死,約占當時美國總人口的7%。事實如何呢?
  • 民主中國陣線和中國民主黨美東黨部於4 月21日在法拉盛僑聲電臺三樓舉辦民主理念系列講座﹐特邀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介紹「美國歷史剪影﹕如何締造一個偉大的國家」。王軍濤認為﹐了解美國歷史﹐了解美國精神﹐了解那些創造了美國輝煌的普通人﹐才能把握機會﹐從而獲得成功。
  • 在冰河時期的顛峰,約3萬5千前年,世界上大部分的水都被鎖在 絕大部分的大陸冰層,這長達一千5百公里之寬的陸橋連接亞洲與北美洲。到一萬兩千年前,人類於西半球各地居住。
  • 大部分於1600年來到英國殖民地的人是英國人。其他則來自荷蘭、瑞典、德國、法國,以及稍晚的蘇格蘭與北愛爾蘭。
  • 自由主一語民主制度的原則—美國的政治基礎—天生源自於在處女地上建立新社會的過程。自然地,新國家將自視為獨特與優秀。歐洲將懷有恐懼或希望地觀察它。
  • 美國革命—脫離英國而獨立的戰爭—開始時是英國軍隊與武裝殖民地居民之間於1775年4月19日發生的小規模衝突。
  • 在脫離英國的戰爭後,13個美國殖民地於1783年成為13個合眾國。戰爭結束前,他們為其共同努力而認可一個架構,這些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提供一個統一但極度鬆散與脆弱的制度,喬治華盛頓稱之為“不牢固的結合”。
  • 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革命期間,他一直負責組織有效的軍事力量。現在他主要負責建設政府職能。
  •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9日專電)華盛頓州聖海倫斯火山1980年5月18日爆發,創下美國史上死亡最慘重的火山爆發紀錄。在事發29週年的現在,科學家在山上安裝最新偵測器,掌握火山內部動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