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理社会策略:唐五礼

清雅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着;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是知礼者,品汇之璿衡,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可须臾离也。(《旧唐书·志第一》)

五帝之时,斯为治本。(《旧唐书·志第一》)

时代犹淳,节文尚简。及周公相成王,制五礼六乐,各有典司,其仪大备。(《旧唐书·志第一》)

暨幽、厉失道,平王东迁,周室浸微,诸侯侮法。男女失冠婚之节,《野麇》之刺兴焉;君臣废朝会之期,践土之讥着矣。葬则奢俭无算,军则狙诈不仁。数百年间,礼仪大坏。虽仲尼自卫返鲁,而有定礼之言,盖举周公之旧章,无救鲁邦之乱政。仲尼之世,体教已亡。遭秦燔炀,遗文殆尽。(《旧唐书·志第一》)

太宗皇帝践祚之初,悉兴文教,乃诏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徵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定着《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 《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八篇,分为一百卷。(《旧唐书·志第一》)

吉礼:

大祀:天、地、宗庙、五帝及追尊之帝、后。中祀: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帝社、先蚕、七祀、文宣、武成王及古帝王、赠太子。小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山林、川泽、司寒、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州县之社稷、释奠。而天子亲祠者二十有四。(《新唐书·志第一》)

大祀散斋四日,致斋三日。中祀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小祀散斋二日,致斋一日。散斋之日,昼理事如旧,夜宿于家正寝,不得吊丧问疾,不判署刑杀文书,不决罚罪人,不作乐,不预秽恶之事。致斋惟为祀事得行,其余悉断。若大祀,斋官皆于散斋之日,集于尚书省受誓戒,太尉读誓文。致斋之日,三公于尚书省安置;余官各于本司,若皇城内无本司,于太常郊社、太庙署安置。皆日未出前至斋所。至祀前一日,各从斋所昼漏上水五刻向祠所。接神之官,皆沐浴给明衣。若天子亲祠,则于正殿行致斋之礼。文武官服裤褶,陪位于殿庭。车驾及斋官赴祠祭之所,州县及金吾清所行之路,不得见诸凶秽及缞绖者,哭泣之声闻于祭所者权断,讫事依旧。斋官至祠所,太官惟设食。祭讫,依班序馂,讫,均胙,贵者不重,贱者不虚。中祀已下,惟不受誓戒,自余皆同大祀之礼。(《旧唐书·志第一》)

盖一国之立,秉承上天,有正神护佑,怎能不祀?为何不敬?商汤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古代君王认为老百姓是上天的老百姓,自己只是行上天意志,管理老百姓而已。

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新唐书·志第六》)

军礼:皇帝亲征,仲冬之月讲武于都外,皇帝狩田之礼亦以仲冬等。(《新唐书·志第六》)

嘉礼:皇帝加元服,皇太子加元服,皇子冠,皇帝纳皇后,皇太子纳妃,亲王纳妃,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而会,临轩册皇太子,皇帝御明堂读时令,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新唐书·志第七》)

凶礼:天子赈恤水旱、遣使问疾、吊死、举哀、除服、临丧、册赠之类。(《新唐书·志第十》)

唐初,徙其次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新唐书·志第十》)

凶灾,乃人造业所致,所以人应该向上天诚心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需要改正,一国之君,更应该检点自己为政过失。

附周五礼六乐:

以五祀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礼·地官司徒第二》)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转载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道德经》告诉我们,我们人、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当然他们就有道赋予他们的特性,我们就需要根据道赋予人的特性来管理社会、根据道赋予万物的特性来管理自然。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史记》乐书第二)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 如果您曾观赏过神韵的演出,那么您肯定透过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访过唐朝。横跨七至十世纪的唐朝,是当时亚洲势力最雄壮的帝国。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荣、兵力之雄壮,使其在当时的影响力远播世界,万国来朝。
  • 上古中国礼仪文化并非仅指人们的社交礼仪,其范围涵括了上至国家的政治制度、律法典章,社会的道德伦理、思想文化;下至黎民百姓的做人准则、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范,无不包含在内。中国礼仪文化是自天而来的文明,源自于神的智慧,内涵博大精深。
  •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龙池乐》是唐玄宗所作。在他还未做皇帝之时,住在隆庆坊。宅子南部突然有泉水涌出,变成了一个大水池,可以在里面泛舟。会望气看相的人深以为异,认为有“天子之气”。后来玄宗登基做了皇帝,就将旧宅改为兴庆宫,而池水更多了,弥漫数里,该池被称为“龙池”。为此,玄宗作了《龙池乐》,以记此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