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岁月弹指一挥间

张蒲公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今天打扫卫生,房间里以前房客留下的杂志报纸等杂物占了很大的地方,随手拣几本杂志留著作为创作素材外,其余的一律搬上房顶棚里。搬进这顶层公寓几天来,这是第一次打开顶棚的天花板窗口,站在梯子上,用手摸索着窗口里面边缘,寻找电灯开关。打开灯后,探头望进去,昏暗的灯光下,似为有用又无用的东西堆积在左手侧的房山墙下,约有齐胸高矮。挤在一堆旅行袋和陈旧的报纸杂志之中有一个古式木箱很显眼,仔细看去箱子外层是皮革,但由于岁月的流逝,皮革已变成土黄色,像纸一样薄。箱子的棱角边上,镶着铁皮条和铁穿钉。破裂的皮革处露出下面结结实实钉在一起的木板。箱子的盖子略呈拱形,因为箱子里面东西装得太多,箱盖子是半掩着的,里面露出很多装钉精美的书籍。

我爬上了顶棚,翻开了其中的一本。“啊!这是什么人的日记?竟然写的是中文。”我不由脱口而出。少见的东西。一种好奇心的驱使,我将箱子中的三十二本日记全部搬到自己的房间里。然后,将原房内要打扫的垃圾搬上顶棚,盖好天花板窗口。开始察看这些日记。日记本封皮都是古色古香的巴罗克(Baroque)时代花纹装饰,浓重古铜色织锦。里面的纸张都已变成黄色,松软而轻薄。一种易破碎的感觉。前面扉页上的署名:陈婉月。其后的每一页中,都工工整整记载着每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和笔者的思想感觉。所记载日期竟是从一九零五年三月七日(也就是黄历蛇年二月初二)开始……

“今天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开端。我顺利地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注册并办好住宿手续,然后,在这新居中支起画架,着手我的新年新作。临出国前,我决心要将现实主义美和理想主义美结合起来,画出一幅人间伊甸园。我不知不觉地陷入沈思之中,眼下的中国,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滑坡,民不聊生,战乱烽烟比比皆是,人人自危其生计。就连家父拥有着几百人的纺织工厂,都时时刻刻地担忧着未来。抱着寻找人间伊甸园的志向,天涯海角寻芳草,来到英国。我要用画笔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百年前老校友的住处,手中的日记竟有一百岁了。想到这,浑身不禁一个寒栗。

我已注册一个星期了,明天是星期一,我的第一次画廊(Drawing Studio)课业就要开始了,想想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大学画廊在一个很古老的石砖筑起的建筑中,座落于睿晋公园(Regeant Park)西南角,紧傍着一个小池塘。时值荷花开放季节,浮萍与荷叶铺满水面。晨光中,一群白天鹅和鸳鸯在水中嬉戏,有的将头探进水中寻觅着它们的美食,有的在忙于用嘴来梳理着它们美丽的羽毛,享受着这没有天敌的天堂一般的生活。

我走进由两扇对开双层玻璃门组成的入口,宽敞的大厅里,面对着我的正面墙壁上,展示着许多学生们的习作。其大多数是铅笔画,一部分是炭笔画。在铅笔画中,有一幅画非常突出,真是鹤立鸡群,那是铅笔素描的海盗头像。远远看去,真像是一个石膏头像放置在墙壁上。近处细看,每一根根毫不犹豫的线条拼成的一个个面,连成浑然一体,具有空间立体感,实体感和石膏的质感。这是今生第一次见到的阳春白雪!习作的右下角签名是一个中文草书,“魏为”,字迹苍劲有力。我想这个魏为至少是去年入学的学生。

沿着左手侧的走廊下去第一个门,画室的标志牌镶嵌在门的门标框内。当我走进门内,看见里面已坐有十几个人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相貌特征的同学们,让我觉得一切真是很新鲜。其中一个白人男青年, 把目光投向我,然后,向老师望去。我看了看座位,已只剩下一处可以就坐了,那就是在他的身旁。我大大方方地走过去坐下来。擡起头来,看看老师,和他身边的三组静物,知道这些是这次写生的实物。

老师做了自我介绍,说他叫杜格拉斯(Douglas)或简称为杜给(Dougy),并做了简短的开场白,然后,让我们开始分头画自己选择的一组实物。我选画的是花和插花的玻璃花瓶.。这是我第一次用铅笔来表现花,开始没觉得有什么难的,但是,逐渐地我意识到,我的铅笔对花,特别是那色彩鲜艳质地柔嫩的花瓣,缺乏表现力。我不禁停下笔,楞楞地看看实物,又看看我的静物写生,这时旁边的白脸男青年把头转向我的画,然后,又埋头画起他的来。我开始注意他笔下的花,确实是那么娇嫩艳丽。尽管是黑白的铅笔画,依然具有鲜明色彩的感觉,我觉得,他的画法确实值得借鉴。于是,我将自己的“没骨画”转变成半“工笔”的勾勒画。画面这时则完全不一样了,具有了花的风彩。

下课后,当我们离开画室时,我放慢了脚步,想与身边这位新同学搭讪,出乎预料地,他非常敏锐、明朗而直率地伸出手与我握手,告诉我他叫约翰森(Jonathan),问我他是否能可以知道我的名字。我告诉他,我叫梅雪。是梅花的梅,白雪的雪。他称赞说,你的名字很美丽,像你人一样。我心里从小就有的自鸣得意又流露出来,高兴地说,“谢谢你的称赞!”

我们肩并着肩一边谈论著一边往家走,当我们来到福尔摩斯的旧居的对面时,约翰森指着左手侧的高楼告诉我,他住在那里,并向我告别,我于是向他挥手告别。

第二天当我走到约翰森居住的楼前,准备横过大街时,见到旁边过来一个中国人相貌的男青年,也在准备横过大街。他中等身材,上身着一件浅古铜色半短呢制大衣,颈上缠着一条天蓝色的化纤绒围脖,头顶着一个粗呢软帽,其颜色与上衣相同,深蓝色的长裤套在鹤一样的长腿上,在我的前面一步一步地丈量着土地似的穿过大街,脚上蹬着一双棕色皮鞋在路面上发出有均匀节奏的响声。他的腋下夹着一个棕色皮包。不一会儿,这个人竟然走进我们的画廊大厅。我突然意识到,他很有可能就是那个魏为?!

今天又是星期二,按照我事先计划好的,在上学的路上我果然伏击到了他。当我向他问候早上好时,他的目光好像从沈睡中突然醒来,看着我闪亮起来,“早上好!”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他就是魏为,是我们学校大二的学生。他关切地问我是否习惯这里的生活?我们一路谈着走向学校。

看着写字台上陈婉月的日记本,意识到自己已来英有半年了,日子是这样的忙碌而平淡。与自己真正零距离接触的人只是约翰森和魏为。

面前的这位艺术生,魏为,在气质上很别致,文雅稚气。但是,他的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几分深沈,在对事物的评论中充满着情感色彩,不愧为是搞美术的。他所站的角度和对事物的评论总是在更高一层,颇有创意,也许是因为他身居海外多年,所看、所听、所想得多些。

他的眉弓、颧骨、下颌和鼻梁都是直线条的,给人一种洒脱、英俊、俐落的感觉。当我在问他对艺术追求的宗旨时,他说,“中国文化渊远流长,美术创作资源丰富”。他告诉我,,他正在创作一个系列作品,笫一幅是“嫦娥奔月”。我的心一下子被他的古风诗意所摄住,这是多么富有情感意境的作品题材!

约翰森(Jonathan)告诉我,他生在哈洛给特(Harrogate),并在那里长大,那是他花一样的故乡。他喜欢美丽温和的英格兰。当我在问他的艺术追求是什么时,他说,他想用他的笔画出牛津那古老深沈教堂,那毎一块铺满巨人脚印石板的甬道,画出通常用画笔无法刻画出的那创世纪的千百年的钟声。当他说到这,我才注意到,他那双深陷在眉弓下的兰灰色大眼睛,在白皙的面庞和朱红嘴唇衬托下,像两颗闪光的玉,饱含着对学海生涯的激情。

尽管他们两人都很出色,他们的双脚却依然站在起跑线上。

我不禁同时也想起在国内时爸爸的一位年轻同事,付启,常常来我家做客。一副文静面孔,无需用眼镜来衬托其书生气。每次见到我,总是彬彬有礼地向我问候,“您好!”然后,坐在单人沙发上隔着小茶几与爸爸侃侃而谈起来。他的言谈话语中,给我留下的印象,他并不是一个《今日访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而是一个时事的评论家,一个政治家。每次谈到国家的目前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问题时,他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又不偏激,充满理性。爸爸私下有时暗示我,这是个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的人物。他的目光好像在问我,是否能成为我的意中人?潜移默化之中,我不由自主地经常看起他所主持的电视节目来。看他那落落大方地与节目嘉宾有板有眼地谈话。不知是经常见面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扪心自问,自己竟然无法认同能与他结为连理。爸爸感知到我的感觉也是啧啧咂舌,遗憾不已。

与魏为和约翰森相比,付启则不同,他虽年长我六岁,却在风华之年就已占有一方土地,事业有成。

看着窗外街上来去匆匆的人群,其中,能有几人可与付启相提并论?想到这里,不禁惆怅懊悔。不知他现在心中是否已有她人?在这里的,又有什么机会能使自己与那些鹤立鸡群的人物之间的时空拉近呢?想想自己只不过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小小留学生,连人生的第一台阶还没有跨上去,真是太渺小了!想到这里,第一次深深地感到自己做女人的软弱,无力和依赖。

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寻找着什么,等待着什么。很明显是,恋人、家庭、事业和前途。我站在客厅的窗口前,看着远处此起彼伏的一个个房脊像大海的波浪连成一片,伸向远方的天际。思忖着,我的未来将在哪一个屋脊下孕育着呢?我的创作应该追求什么呢?想到百年前住在这里的陈婉月,看看自己周围的人们生活,思想和追求,我忽然振奋起来,我要重画伊甸园。

“一九零五年三月九日,想到今天晚餐,我应该吃些什么?想吃些什么?能够吃些什么?以往是郝妈把一盘盘热气腾腾味香色美的鱼肉菜汤,端进南屋中厅的黑漆圆桌上,自己每天能享用着自己喜欢的菜肴。出国临行前,两眼含泪的妈妈,拉着我的双手,告诉我,以后,你得自己照顾自己了。要知冷暖,要知饱饥。我们和郝妈不在你身边了,你已是独立的成人了。

“想想厨房里还没有一粒米,看来今天得出去到面包店里买面包吃了……

这位大家闺秀能自立闯荡伦敦,倒是个有决心有毅力,吃苦创业之辈。不简单。现在,自己的肚子也开始翻江倒海起来。于是,拿出3G手机叫了份中国餐外卖,按抚自己正在抗议的肚子。

“一九一零年七月七日,今天在画完室外写生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中国海员,一脸的醉意,瘫坐在酒吧门外,满嘴胡说着生硬的英语,看见我的高跟鞋和旗袍下裙在他的眼前掠过,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嘴里的胡话消失了。不一会儿,我的身后又传来了他的短促生硬英语,’Darling, …’,我回头一看,见一洋小姐正从他身边路过,心里禁不住骂道,‘龌龊’。同时,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今天才算最后完成《伊甸园》,这幅画的创作历经了两个多月,用去我百分之七十的作画时间。凝聚着我的功匠身手,希望这幅画能在我做画展时成为一鸣惊人之作。

“我用我的画笔,在书写着我的日记,每一个习作、每一幅创作,都记载着我的一段生活经历,我对生活的感受。每当我浏览我的画作,我的过去就展现在我的面前。遥望窗外成片的屋脊群,在这大海一样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写着自己的日记,写着自己的人生。希望用自己的艰苦奋斗的人生,最后写出自己美丽的未来。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泰晤士报近来的一系列报导,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导致日本军队继占领奉天后,迅速地全面占领中国东北。而东北军则溃败入关。山西、河北一线几十万大军奋起抵抗日军,浴血激战数日,亦告失败。日军威风凛凛常胜不败,直挺入关,南下中原,威逼中国全境。形势危急,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声讨日寇,组成统一战线,英勇救国。不知父母身体健康如何?家业如何?面对日寇的入侵,将来怎么办?

“一九三五年三月七日,转眼间,来英已有三十年。这艰苦的岁月积累给我的只是形单影孤,不值钱的这三十本充满着苦辣酸甜的回忆。虽然不知客厅里画架上我已换了多少画布,已画了多少幅画,我的创意,我的《伊甸园》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面对着强大的艰涩现实生活我无力去改变它,改变我自己。我不知不觉地茫然起来,我的未来在哪里?”

在这伦敦的一个小小的寓所中生活了三十年后,我想, 她已年过五十, 却依然是孑然一人,中国动荡社会生活使她抛弃了舒适而幸福的家庭生活,从一个大家千金变成自食其力的孤独寓公,从一个充满理想希望决心创造人间伊甸园的进步学生变成了茫然地蹉跎了自己青春的乌托邦(Utopia)的追求者。最后,不得不向经济生活窘境投降。

我可以想像得到,陈婉月每天站在窗前看着那阴霾的天空,在思索着自己的归宿,寻找着她的未来,来英国的三十多年里,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究竟是什么使得她觉得欣慰?鼓励她继续生活在这里?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报纸新闻又道,日军已从水路陆路两面向上海展开攻势。严峻形势已迫在眉睫,心烦意乱,连日来,急忡忡草书家信,每隔一两天就发出一封,询问家中情况,但却不见回音。心中忐忑不安……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英报又报导,中国上海已全部沦陷。至今已有近半年了,没见一封家书。父母、郝妈,他们现在何处?家庭境况如何?为什么不写信给我?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军已攻陷南京,并在南京进行了规模最大的血腥大屠杀。我依然盼不到家书。站在窗前,遥望东方,阴霾的天空下面,几个教堂的尖顶显得格外孤伶。看看放在画架上已有几个月未完成的画,忧心忡忡,大脑空白,无心拾起画笔继续作画。……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今天是圣诞节,可我心里却无法把它当成节日来过。失去了家中的经济支持,仅靠卖画为生,难以度日。《伊甸园》巳卖掉了,手饰亦卖掉了,手中巳没有值钱的东西可当了,可下个月的房租怎么办?想起房东那副吝啬脸,胸口一紧,鼻子一酸,……我一个女人家可怎么办?……

笔迹在这里变得模糊起来,日记本的纸张亦变得凹凸不平,显然,这是婉月大量泪水所致。从这页纸以后,笔记本则全是空白。从她的遗物可以看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她房租期的最后一天,婉月带着自己的自尊,留下了她无力带走的东西,毅然决然而又茫然地离开了这里。我仿佛看到陈婉月,仅仅带着几件随身的衣物,一步步地从这寓所走下楼梯,打开楼房门,抬腿迈出门外,踩着外面路上的积雪,冒着寒冷的西伯利亚冷风,走向深深的黑夜,她的身影就是这样消失在茫茫的夜暮之中。

一个人的故事,一家人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至今,没有人知道她和她家的下落。因为这笔记本和她遗留下的东西经过这么多年依然还沈睡在顶棚里。

百年后的今天,我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来到伦敦,很显然,我脚下的道路已不是陈婉月所走过的。我希望我能写出与陈婉月完全不同的人生,我开始,对我自己的美好未来的期待,变得更加强烈、更加向往。我的伊甸园在哪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林佳宏╱台北报导〕“盲人钢琴手”许哲诚昨晚在国父纪念馆举行演奏会,为前进波兰参加萧邦音乐大赛预做暖身
  • 【大纪元7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宜君综合报导〕日本电报电话(NTT )公司旗下“NTT实验室”发现,人体是传输电子资料的最佳导体;这意味以后再也不必耗费数小时下载音乐、影片等电子档案,只要透过自己的手肘,弹指间即可完成下载。
  • 人生苦短,读书苦少,见识苦浅,顿悟难求。不,交谈中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变革中的“一天能顶二十年”,并非夸大,只是有心人方能把握和享用这稍纵即逝的刹那。多一些这样的把握和享用,岂不等于延长了生命?
  • 很多人会在下班后出门喝一杯,但有的时候,光是要挤到吧台前面点饮料,就要排队排半天!还好现在有了智慧型餐桌,桌面就是30吋超大触控萤幕,手指点一下,食物马上来。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