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418)

下集-第五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二节:闹嚷嚷的达标(3)

第二天下午,全厂职工大会在农汽厂后院大坝召开,老同学在会上痛骂小舅子在全厂验收定级的关键时刻,做出这等破坏验收工作的蠢事,并将对二人处理决定,当众宣布。第二天以厂长办公室名义,向各职能部门和车间发出印刷好的处理决定,以示他秉公执法的决心。

正愁闷之际,机械局来了电话,通知他,工厂验收工作组,决定在国庆节后,进厂验收。

“国庆”节刚过,厂办工作人员身着清一色笔挺的西服,站在工厂的大门边,振耳的鞭炮声,迎接着几辆从云泉路上徐徐开来的轿车,大门左侧立着一块足有两米高的巨幅标语上写道:“热烈欢迎上级领导同志光临我厂指导工作”。

正对大门的黄色大楼房檐下挂着二十多米长的红幅,上面写着:“全厂职工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和饱满热情,迎接我厂达标验收的顺利完成。”

销售公司的门口仍排着长队,但已经增设了几间接待室,买车的用户可以在那里休息洽谈价格,并签订合同,办理提车手续。工厂门前的那个“黑市”被厂的保卫临时驱散,不知到那里去“暗箱”操作了。

黄色大楼已打扫干净,粉刷一新。会议室从新换上了新的办公用具,各车间的泥墙上都被“整容”,用石灰水从新粉刷,雪白的墙壁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所有的办公室都把各自的职能条规,框在镜框中挂上了墙。

所有的车间大门、过道、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墙上和刚刚添置的玻璃灯箱里,贴上各种工种的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安全条例。

三级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验收的评分怎么打?怎样演完这场验收戏?这对于刚刚进厂的我全都一无所知,而且我敢说凭我的直觉,就是这家工厂的大半老职工也绝对弄不明白。

大家担心塞给验收组的那些赶制和伪造出来的“资料”,会不会被明眼人识破?使二十多天来的辛劳功亏一篑?

大家心里明白,工厂依然是一个月前的那个设备陈旧,管理涣散,编制超员,工人消沉,产品低劣的老样子。只是老叫化子临时的换上了一套新装而已,它的本体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三级”所规定的那些标准。

工厂所以出现短期的兴旺,纯粹是国家向农民发放贷款促成的,与报表上、资料上显示的数据、记录风马牛不相及。

至于验收工作组嘛,都是些经过局里挑选的处理“假材料”的好手,他们对企业上演这种假戏非常熟悉。何况那些手册,报表、摆得清清楚楚,验收的标准又统统上了墙,那是气氛极好的舞台。

余下来就只要厂级领导工作“做到家”就行了,经过厂长工作会议研究,验收开始的那一天,厂级领导全体出动,隆重接待验收评定小组的全体人员,安排最好的宾馆和最好的伙食。对于娱乐,验收过程中,都分派了小姐相陪。加上对验收组成员,准备了一份不薄的“红包”,三级达标万无一失。

验收工作组进厂的第一天下午,老同学主持了一个场面热烈的欢迎会,当时还没有摄相机,厂部的五部照像机和广播室的录音机全部出动,第二天便从广播里传出了李厂长主持欢迎的致词,那声音高亢而乐观:“工厂近两年来,由于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他介绍着自己的工厂,但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同所有副厂长的貌合神离的实况,这种关系成因于制度,他们不必为工厂的生死而过虑。所以从名义上讲,他们与工厂的头是“平起平座”的。动辄可以指责企业的“法人”,但又决对无权控制他们,貌合神离便是工厂中必然的厂群关系。

那李友继续在喇叭里喊道:在领导班子,实干苦干和务实精神的带动下,全厂一千三百职工拧成一股绳,扎扎实实推行了工厂方针和基础工作,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力促进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一连串八股式的废话,见于报纸,闻于广播,实在是浪费听众的时间。

接着是编了一大堆谎话:“我们的职工每天都满负荷工作……今年迄今为止已装车八百台,预计年内将突破一千台大关……在年产量达到五千辆的能力时我们会把上级验收组的领导们,再请来为我们厂验收二级达标。我们一定会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李友的结束语激动而有力,坐在前排位置上的王主任说:她看见他那时对着麦克风的脸通红通亮,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他带着微微的颤抖,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说他在公开的撒谎,其实也不全是,例如职工们满负荷工作,加班到深夜就讲的这两个月来的实情。

不过,这加班所干的事是决不能公开的。工厂年产究竟多少,谁也没有核实过,估计也是事实,就是说今年这横财到来时也才出车一千台。按正常的利润,每生产一台车三千元,每个职工每人平均只有0.7台,年收入2000元,平均每月150元,有什么好炫耀的?

可惜即使这样容易的计算,也没有人去算过,靠正常收入来算,今年工厂的利润总共不到三十万,何来两百万的利税?这一点,银行也是容易计算的,然而两百万的收入肯定是胜券在握,否则老同学也不会在那里吹大牛。

至于老同学最后的豪情壮语,纯属自我欺骗。然而国家向农民的贷款能坚持多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有多少工厂都会挤到农用卡车的生产行列?农用汽车厂的内部管理竟如此空虚,空虚的管理能把这种高利润支持多久?老同学难道没有想过吗?(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那个年代里,街道办事处之类的中共下层机关,如果没有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无靠山可傍,就凭那一贫如洗的脸嘴,谁会伸出同情和援助之手?
  • 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年代,就不知有多少被欺凌的弱者,积蓄着仇恨,随时都会被引爆!!抢劫、杀人中有多少出自悲伤?社会没有引起关注!是故意漠视这些现象,还是社会有意回避这些?
  • 读到这里我心头纳闷起来,这刘昆水的清官原则本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我向他提出了一个有违中共政策的难题,要他破例‘违背’中共“组织原则”,作一椿好事,竟关上了门,怪难为他的。
  • 大陆上的“走后门”配以各种形式的贿赂,成为这一时期国企的主要人事原则,也成为国企管理者贪污的来源。国有企业驭着人员雍肿的包袱,在商品经济来潮之初便迅速‘累垮’。重负荷成了国企倒闭的原因之一。
  • 那周主任所说的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的工厂,职工们竟住在这些破窑子里渡日,一丝后悔的念头拂过了我的脑海。
  • 我听了很久,已听出他们谈论的无非是:有分房资格的老职工双眼紧盯着总务科,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资格不被意外的关系户挤掉;没有分房资格,便会利用有利的人际关系,千方百计地挤掉那些已排上号的老职工。
  • 心中已十分别扭,怎么明明屋里有人,敲了这么久的门才来答应?这种无礼的“神秘”使我颇有看法。门里面有了响声,好像是悄悄的对话,又过了一分钟那门才慢慢打开了。
  • 偷扒成风,有两个原因,一是老百姓太穷,无业游民生活无着。二是文革遗风,道德沦丧,抢劫杀人已成普通的事。“打砸抢”既成为执政者认可的“好得很”的革命行动,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加以提倡,文革晚期刑事犯罪,便成了社会上令百姓心寒的公害。
  • 如果指挥和组织生产不失误,这家工厂可以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改变亏损局面,由一个职工住烂窝棚的穷厂变成名符其实,人人羡慕的富厂,可李友在想什么呢?
  • 这段时间,中国已形成了专门从事倒卖为业的特权阶层,并且还形成了一个以这种官方为背景的倒卖市场。掌握了物资的特权阶层使倒卖合法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