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2013之基因净化(7)

几度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第三集基因学教授的诞生

此前,多年的求学和科研对凯文而言,更多是出于兴趣和工作发展的考虑,父亲的死让他明确了自己科研的使命,和要走的方向,激发了凯文攻克瘟疫病毒的渴望。凯文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父亲的死也许可以避免,如果美国政府能早一个星期发出不去中国北京的SARS警告,父亲自然不会冒险北京之行,当然前提是中共政府没有向国际社会隐瞒SARS疫情。有一丝对中共政府莫名的愤怒充满着他的心,不过“要爱你的敌人”的宗教教义让凯文努力排斥自己的恼怒,当然也因他性格敦和,从小不喜与人争斗,被人招惹了,也不以牙还牙,最多远离他,不搭理人。凯文想的更多的是,在科学的领域中,找到瘟疫病毒的克制良方。

凯文读了大量的书籍,听取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每一场专业学术报告,虚心的向哈佛大学的教授请教,同时参与一些科研试验。他最终发现,如果说现代科学是一片森林,各个学科是一片树林,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才仅是刚发芽的种子。科学理论和试验充满太多的假说和臆断,理论推翻和补充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而且研究视野非常狭隘,由于技术局限,割裂性研究成了唯一的选择;凯文最大的感触是:想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最后让人类认识生命科学的真理和真相,就好像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爱因斯坦的脸,庞杂似海。

而分子生物学的学术权威,几乎都是坚定的进化论的信徒,凯文真是觉得这些学术权威可怜,他知道,这些专家教授唯读专业有关的书籍,甚至连社会新闻都不看,这些年来考古界的各种各样新奇古怪的新挖掘探险成果,都足以让他们把进化论当旧电视扔掉。可是受蒙蔽的专家学者却没机会接触到这些新闻报导和学术报告。

他们甚至不知道,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学巨人,世界一流的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巴斯德,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神,他相信:“物理与化学是生命的现象,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则的作者。”身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察觉到神创造的铁证。他说:“每当我研究大自然更多,我便更被造物主那叹为观止的奇工所吸引。”巴斯德年迈时,回到自己的母校演讲,提到他一生在面对如此大的反对,而能节节得胜的因素有两个:“信心,相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你内心的呼唤,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第二个得胜的因素是:热忱(enthusiasm),这是最好的字眼,是En及Theo合成;En是里面,Theo是神。真正持久的热心,是来自神住在我的心里。”

因此,凯文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跟随这些学术权威狭隘的研究思路,这是一条钻牛角尖的小路,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惑;自己得借鉴和运用学术权威现有的实验研究成果,还有日新月异的基因测试等新技术,另辟蹊径,才能成功有望,才有可能最终攻克瘟疫病毒。

人类3万多个基因分布在人类细胞内22对染色体和X与Y染色体上,而X、Y染色体中,女子是XX型,只有男子才能从父亲遗传Y染色体,形成XY型,所以X、Y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与人类基因最相似的动物黑猩猩,整体堿基对序列有99%与人类完全相同,而Y和X染色体堿基序列与人类Y、X染色体的相同度略低低于整体水准。如果考虑基因插入或删除,人类与黑猩猩相似度达到96%,不过黑猩猩的有24对48条染色体,比人类多出一对,只是看起来似乎是把人类第二对染色体的基因截断,变成短的两对。

凯文认为,人和动物没有任何关系。这可以轻易解释分子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的一个极大困惑:人类的瘟疫病毒丝毫不关动物的事,哪怕是黑猩猩。最典型的是,大猩猩可以感染爱滋病病毒,但是这种病毒却从来不会让感染的大猩猩发病;人类头号感染性疾病——由疟原虫导致的疟疾,大猩猩似乎也感染,但能终生免疫,从不发病。而大猩猩体内也具有使其容易患上早老性痴呆的基因,但从未发现大猩猩得过这种疾病。

因为人和动物没有任何关系,人类的瘟疫病毒对动物没流行的伤害,所以对人和动物基因的相同或相似自然不需要做过多的研究,自有动物基因学者在努力,自己只需经常了解最新成果发现;要把注意力放到人类特有的基因研究上。这样,需要研究的基因的范围从3万多条,缩小到300多条。X、Y性染色体体现出更强的遗传特性,人类的智慧、才能、美德、健康和疾病都可能通过遗传而世代相传,所以凯文决定把克制人类瘟疫病毒的研究范围确定在X、Y软色体。而女性体内没有Y染色体,瘟疫病毒疾病针对全人类,因此,可以剔除Y染色体的研究,专一研究X染色体。就这样,凯文最终使人类瘟疫病毒相关基因的研究物件进一步简单和明确。

2003年12月22日凌晨,凯文第一次做了灭世大瘟疫的奇怪的梦,之后每一年的今天,都会做同样的梦,似乎怕他遗忘人类在大瘟疫时的悲哀。惨烈绝望的灾难使他从梦中惊呼而醒后,开始关注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从中国的《马前课》、《梅花诗》、《烧饼歌》,到韩国的《格庵遗录》,到美洲的《玛雅预言》,再到西方的《圣经启示录》,这些曾经非常准确预言过历史大事件的智慧先知,几乎不约而同都提到了最后的灭世大瘟疫,只有少数人能存活下来。梦中的景象让凯文惊奇的是,灭世大瘟疫病毒虽然凶猛无比,但还是有人在瘟疫的风暴中安然不动,幸免于难。另一件惊奇的是,灭世大瘟疫席卷全球,却只有人类遭殃,与动物无关,显然灾难有明确的意向性。

凯文明白,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和疫苗、药物,根本无法抵御灭世大瘟疫病毒的侵袭。唯一的解救途径,就是分析那些能在大瘟疫中幸存的人的基因,为什么他们能够启动大瘟疫病毒的免疫系统,获得免疫力。最后,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启动大瘟疫病毒的免疫系统。这是灭世大瘟疫来临的唯一的希望!

研究人类特有基因的难度,超过动物源基因,拿小白鼠实验当然比拿人实验容易。作为研究人类X染色体特有基因的第一个分子生物博士,凯文以优异的研究成果开启人类基因研究的新领域,使哈佛对这个平凡的研究生另眼相看,在他2005年刚毕业的时候立即聘用了他,提供了一个助理教授职位。这绝对是例外,大多数美国一流大学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反对雇佣自己刚毕业的学生。但生命科学学院的系主任和另一位教授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因此决定聘请凯文担任助理教授。

哈佛各系有严格程式任命教授:系主任与系里其他成员协商后,任命一个委员会在特定的领域或学科广泛搜集高品质的候选人。因而,是整个系而不是单个成员决定这一机构的组成和方向,委员会最后向系里提交一份筛选过的候选人名单,经过系里挑选后会上报给学校,由校长任命的另一个委员会会对此作出投票裁决,这一委员会由校外的人员组成,由校长领导,拥有巨大的权力。各系必须向这个特别委员会给出自己选择的理由,特别委员会会向校长推荐,之后由校长单独作最终的决定。因此,单个成员要想建立拥有多为终身教授(同时他们又是你自己的学生)的门派是极为困难的。这能阻止教授和自己学生的近亲繁殖并促进杂交,因为吸收外界的新鲜血液,有利于培育新的探索和突破。

2009年10月,凯文拿到哈佛的终身教授职位,此前的30年里,他们系没有授予任何一位分子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教授终身职位。凯文知道,哈佛之所以愿意付钱是为了让它的教授维护并不断提高它世界声誉。哈佛教授需要尽早建立国际学术声誉,在一流大学里,世界性研究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研究人员,颁发终身教职的时候,它的教授得与世界上同领域的权威放一起比较。凯文的关于crlf2、loc653169、ogtO、vcx-c等基因研究成果出现在《自然》封面上,同期配发了一组重要论文,除此之外,在《GenomeResearch》、《科学》和其他杂志上也发表了40多篇相应的文章,引起了基因组研究领域,乃至整个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轰动。(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黑夜漫漫,深不可测 。路灯卓然独立,黄色的光焰温和而明亮,笼罩方圆数百米。光芒所至,万物莫不赞叹仰望。
  • 一天深夜,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梦中看到别墅后院的小树林里出现一个隐约放射出金光的小门,于是大胆推开门走进去。穿过一条白玉铺就的石板小路,小路两边却是一个个远处的山水和城市。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豁然光亮耀眼,原来自己来到了天国的天门前。金子砌成雄伟摩天的两层城楼金碧辉煌,高可万丈的城墙黄澄澄闪亮,连两扇无比巨大厚重的大门都是金灿灿的黄金之门。天门大开,彩云缭绕,紫气清爽,万道霞光辉映青天。
  • 一盒火柴和一根蜡烛躺在黑暗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
  • 一个独裁国家的领袖终于断气了。老百姓们纷纷落泪。
  • 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卸任前到恐龙王国出席全球盛会。一家老小受到恐龙慷慨热情而奢华的款待,以至在回忆录中还念念不忘,感恩留恋。可惜总统英雄一世,到头来还是没能看明白恐龙的真相,实在可悲可叹啊。
  • 荒郊野岭上,曾经的山色佳秀,碧泉绕流都已化作云烟。土丘下原本有一个王爷的古墓,岁月沧桑过,连棺材和尸骨都消弭无踪,只留下当年陪葬的一只雕花彩瓷瓶,静静埋在一堆黄土中,诉说曾经的富贵与辉煌。
  • 2009年美国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大富豪邓尼斯的女儿海洋生物学家玛洛丽染上流行瘟疫,死后奇迹般活了过来。濒死时被告知,末世大淘汰即将来临,前几次的病毒大流行只是演习和警告,真正的大瘟疫来时,无数的世人将无处可逃。
  • 玛洛丽微微的笑着,摘下黄褐色的半框眼镜,看久了,她觉得有些疲劳,毕竟刚刚大病了一场,元气还没完全恢复。她不是叫人惊艳的女人,脸型圆方,但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笑容明朗热情,坚强而自信,随和的力量能感染身边的人。
  • 一个小时后,医生们走出病房,向邓尼斯先生表示谨慎的祝贺:病人恢复了一些神志,不过仍在危险期,还需要继续观察。
  • 灭世大瘟疫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就要降临人间。可是,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医药能力却像纸条糊成的罗网,准备捕捉灭世大瘟疫这只草原上的狮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