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2年07月19日讯】(大纪元岳青综合报导)2012年7月19日,是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徐悲鸿诞辰117周年纪念日。他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 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生平简介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徐悲鸿9岁起从父习画。19岁时曾任宜兴彭城中学、始乔女学图画教师。后到上海半工半读于复旦大学。1917年留学日本,半年后归国,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法,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画室,并在课余到著名画家达仰画室学习。1923年,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展。之后游瑞士、意大利。1928年,他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的美术系主任,1929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徐悲鸿受聘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40年,曾应印度诗哲泰戈尔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1942年,他创办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他受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绘画风格
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六朝人诗意图》、《中国负伤之狮遥望美国飞虎飞将军》、《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中国抗战爆发后,徐悲鸿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轶事典故
*一张换一张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任伯年五十八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五十八岁。
徐悲鸿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于徐悲鸿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画,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
徐悲鸿为任伯年编写了年谱。他在其中评价道,任伯年绘画最精彩处,在对像嘴和脚的描绘,挺拔而有力。
*请砍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
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生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徐悲鸿说,“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病逝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不久,按照徐悲鸿的愿望, 夫人廖静文就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以及他收藏的唐朝以来历代名家书画作品1000余件,以及各种珍贵图书、碑帖等一万余件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1953年,位于北京火车站附近的“徐悲鸿故居”作为徐悲鸿纪念馆对公众开放,后因修建地铁,徐悲鸿纪念馆迁址于新街口北大街。
画作文革遭劫
在文革时期,徐悲鸿的作品要被销毁,他的夫人廖静文说:“那时我也不想活了,若真那样,我对不起悲鸿。”她想办法把馆内徐悲鸿的作品,送到故宫太和殿旁的一个大殿里锁起来,一放就是13年。因为那里面太潮湿了,等再拿出来的时候几乎都发霉了,一些油画上的色块也掉了下来。”
至今,身为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还在为修复那些珍贵的油画而努力。她说,现在还有100多幅没有修好,因为请外国修画专家需要大量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