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健行草岭古道 凭吊虎字碑

充满浓厚历史底蕴的草岭古道,今日砌石铺设的健行步道相当方便行走,然而回顾清时擘划的淡兰古道,却是一段汉人拓垦、畅通东西的勤苦历程。

草岭古道是开台的淡兰古道其中一段路程,位于台北县贡寮乡远望坑与宜兰县头城镇大里之间的山区;二县分界的山岭--草岭,是台湾目前仅存清朝古道遗址之一。十八世纪甚至更早的历史景况,让健行草岭古道者缅怀不已,对于这片全然未知的土地的开垦,是一段从零开始的拓荒岁月。

石砌阶梯稳当好走

我们选择从草岭古道步道南口进入,需要一段路程始能从大里天公庙步行到南口,随山势蜿蜒而上的道路,两旁遮荫的林木高耸入云。天气朗清的当日,健行游人络绎不绝,全长8.5公里的草岭古道,对步行者而言是体力与意志的考验。然而远近高低各有不同的景致,并能藉以想像先民胼手胝足的拓垦历程,让游人跃跃欲试。

从南口开始步行,环绕整座山头缓步向上的道路外,尚有陡峭穿越的石阶步道。石砌阶梯稳当好走,可以缩短上山时间,多数游人都会选择这条捷径。石砌步道旁的潺潺水流终日不绝,冲刷砂石与落叶,步道也因而充满清凉气息;沿途可见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的笔筒树与人工栽培的针叶树。步行到护管所我们停歇稍事休息,原为山区管理火灾、盗伐、滥垦的林地护管所,因旅客增加改为旅游解说站,门口的圆拱设计颇具特色。

休息处如驿站 充满古意

拾阶而上,我们仿佛离烈日越来越近,第一座观景休憩亭即在眼前。从木制凉亭放眼远眺,来时路在蓊郁的林间若隐若现;带上几杯好茶与同伴分享,消闲聊天后继续前行,离古道的制高点已不远矣。

再步行几分钟,抵达客栈遗址。这个落脚休息处充满古意,今日摆放着的木制方桌和板凳,正如古装片里的驿站,简单搭制的桌椅与帐篷,却有说不完的故事。最初的卢宅是这条崎岖古道上提供客旅休憩的落脚站,因四周没有房舍加以往来交通不便,成为道路上重要的小客栈供商旅居住。在那个探索未知,对此处的地势环境仍缺乏熟知的时代,东西往来的困乏与艰辛,实非现代生活可以想像。

秋冬时节 漫山白芒摇曳

这条淡兰古道,有说是凯达格兰族打猎辟建的山路,也有说是嘉庆十二年知府杨廷理开辟。若再往前追溯,早在清朝康熙末年,汉人与原住民就已发展出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后汉人移民渐多,与原住民接触益繁,十八世纪下半叶,汉人遂越过基隆河进入三貂地区,开始东北角以南的开垦。

今日回顾这段百年余前的历史,可感无论汉人或原住民族如何荜路蓝缕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生存的可能与价值,当我们回忆并记录这个世代相传的家园,各个民族间与人民和土地间的彼此迁徙与交互影响,十分有趣也耐人寻味。

离开客栈遗址,约莫十余分钟就能攀上垭口广场,即制高点第二座观景台--湾坑头凉亭。两山交会点形成的凹地,因地形前无阻档风势强大,没有树木遮荫,唯有低矮的芒草植被能够生存,整座山头随风摇曳的白芒遂成为每年秋冬时节的美景。游人自观景亭向南远望,四周无所遮蔽,视野清晰辽阔,太平洋、龟山岛与头城镇大里聚落皆收眼底。

虎字碑 “虎”镇风魔

三级古迹“虎字碑”即在不远处,为1867年总兵刘明灯所书,笔锋苍劲有力、雕饰朴拙。相传当年刘明灯北巡过草岭时,风势增强,便取《易经》“云从龙,风从虎”之意,就地挥毫书此一笔“虎”字,命属下刻于巨石上以镇风魔。

另位于草岭北坡的天然巨石上所刻“雄镇蛮烟”四字,亦传说刘明灯巡行至此,风起云涌、方向难辨,于是题字刻碑,镇压蛮烟瘴雾。

先人铭刻留存的遗迹,让步行至此的人都会停留怀古瞻望。

回程的夕阳与山海相伴,游人身后细长的斜影仿佛也带回满足的笑意。经历多少晴雨,草岭古道的风貌好像真能充满盎然古意,留下遗迹与深意,供人想像凭吊。

--转载自《看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