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大肚能容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11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肚能容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在家乡安徽凤阳的皇觉寺当和尚。四年后,跟随郭子兴起兵反元,建立了明朝。离开皇觉寺三十二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又来到了故地。旧地重游,眼前一片瓦砾荆棘,勾起了往日心头的凄楚。于是,降旨择地凤阳县凤凰山日精峰下重建,更名龙兴寺;又根据自己的身世和心情,让人在寺门两旁题了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此联甚佳,后来,传益天下!
太祖赐联

朱元璋在金陵建都时,一年除夕,传旨全城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第二天,明太祖微服私访,见大街小巷士庶人家,果真都贴上了春联。再走到城门口,发现有户人家没贴春联。原来这家的主人是阉猪的,他不识字,一时又请不到人。朱元璋就为他撰写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蒙正自嘲

宋朝宰相吕蒙正,年轻时生活窘迫。一年新年时,在家门口贴了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额是:“南北”。

这副自嘲联的含义是:缺一(衣)少十(食),不识“东西”。

(均据清代《渊鉴类涵》)@*#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传说他在广东兴宁做知县时,因修文庙,需银子一千五百两,祝枝山从自己的俸禄中,捐了一百五十两,余款无从筹措。
  • 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 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
  • “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七缸水里面,你把七口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了。”
  • 元代末年,著名诗人、画家、篆刻家王冕,出身贫苦。七、八岁时,父亲让他放牛,可是,他却跑到学校,站在教室外面听课。凡是课堂上讲的东西,他听了都全能记住。
  • 寺中老僧久闻其能诗善词,兼擅行草,书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别具一格。
  • 明朝时,江西于都地区,有个书生郭端,高中进士后,在广东、广西做过两任道台。他平生俭朴,为官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告老返乡时,仍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风尘仆仆地回到于都老家后,许多亲朋戚友,前来拜望这位老贤公…
  • 清朝乾隆年间,有位才子名叫刘凤诰,不但吟诗题对,如行云流水。而且生性诙谐,笔墨幽默。
  • 宋朝神武大将军钱惟演,在洛阳修建了一座驿舍。竣工之日,宴请欧阳修和当时的著名学者谢希深、尹师鲁三人,请他们各为新驿舍写篇记文。
  • 王羲之成为一个书法家,是靠勤学苦练出来的。据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临池学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因他经常到池边涮笔,竟使一池清水,变成了黑色。
  • 然而,沉重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谈迁立志著书的志向,他想:书稿是没有了,可人还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继续写下去。于是,他揩干了泪水,又重新拿起笔,从头写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