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仁义与百姓利益的一致性

作者:罗善

酌古鉴今。(小玉/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09
【字号】    
   标签: tags: , ,

邹人孟子去见魏国的国王,魏惠王见面就问:“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想必是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吧?”

孟子回答说:“国君何必把利益挂在嘴上?应该以仁义为重。如果君王说怎样才能有利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才能有利我的家族,下官与百姓说怎样才能有利我自身,上下互相为了谋求利益而斗,国家就危难了。这样也就没有仁德流播给亲朋的了,也就没有忠义去追随国君了,”

魏惠王听后,称赞说:“说得好!”

当初,孟子曾问他的老师子思说;“治理百姓的办法,哪一种应放在前边?”

子思说:“先给百姓以利益。”

孟子又问道:“君子教育百姓只讲仁义二字,又何必再讲利益呢?”

子思讲道:“仁义本来也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因为上边不仁,下边就会不得其所;上边不义,下边就会热衷于欺诈。这样才是大不利的呀!因此《周易》上说:利是义的总和。《周易》还说:‘利可用来安定民心,而后才能使人崇尚道德。’这都是在讲:百姓的利益是个大前提。”(原文是:“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司马光对以上两段对话评论说:子思和孟子的话,是一致的。只有仁义的人(上位者),才知道仁义是如何成为人民的利益的。不仁义的人是不懂得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只讲仁义,而不涉及利益的原因,是所讲的对象不同的缘故。

(据《资治通鉴‧周纪二显王三十三年》)@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