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禅僧丹大师 圆寂三十年“肉身不坏”

font print 人气: 179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在位于曼谷以南的逻逻湾,一座沙滩细如白雪、绿椰款款摆曳的岛屿-苏梅岛,有位高僧自一九七三年圆寂至今卅年,一直保持禅坐的姿态,他的肉身没有用任何化学物质加以保存,内脏完整无缺,体外也没有用砒霜加以覆盖。这尊肉身菩萨身披橘红色的袈裟,戴着一副墨镜,在干枯的皮肤下,血管历历可见,而其顶上长出细发,指甲也有留长的迹象,令游客啧啧称奇,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丹大师生前是苏梅岛东南部可纳兰庙的住持,据说,他修行一种名为Vipassana Kammatha n的禅修法门,使他的肉身在圆寂后保存下来,达到金刚不坏的涅槃境界。丹大师在生前即已预知自己的忌日,他在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七日立下的遗书中指示弟子,为其打造一具直立式的玻璃“棺木”,让他在即将离开人寰时可先坐入玻璃棺内禅坐。

然而,丹大师的弟子及俗家的子女认为他身体健朗,故未依其指示预作准备。直到一九七三年五月六日,丹大师在寮房禅坐中圆寂,享年七十九岁又八个月,弟子惊觉与他遗书中所预言的忌日一日不差,才仓卒遵其遗示。

美国昆宁佩克大学胸腔内科教授及内视镜影像专家贝克与X光及放射线照相专家科隆,利用先进的放射线技术与内视镜仪器钻研木乃伊多年。贝克研究木乃伊的内视镜,是由光纤组成的微型摄录机,并附有一条弹性良好、伸展性佳的长管。科隆则把立可拍的摄影技术应用在X光片的冲印上,改变了传统冲印X光片的模式,这项革命性的冲印技术让他们在考察现场能即时解构木乃伊,使原貌重现。

贝克与科隆以医检科技来探究:是否真的是佛教修行让丹大师练就不朽的全身舍利。贝克与科隆抵达可纳兰庙后,先把他们那台小型流动餐车改装的活动实验室就位,然后脱鞋入庙,循佛教仪式向丹大师行跪拜礼。在庙方人员卸下丹大师棺木的玻璃罩,并取下他的墨镜后,贝克以内视镜伸入丹大师肉身的七孔,科隆则用X光拍摄他的躯干,赫然发现一些前所未闻的现象。

检验结果发现,丹大师的眼窝、脑壳与喉咙里竟然有一串串白色的小蛋!众人环顾庙堂四壁一致推论,应该是壁虎(蜥蜴)从棺缝趁隙而入,在丹大师体内下蛋。原来丹大师身后眼珠凹陷,庙方唯恐昆虫钻入,故替他戴了一副墨镜,结果壁虎还是放肆造次。X光片也显示,丹大师的牙齿与绝大多数的木乃伊不同,他的口腔毫无干瘪或腐化之迹。原来,丹大师生前牙齿不好,早已换了全副假牙,再加上,人死后肌肉松弛会使下颚微垂,难怪丹大师圆寂卅年还能保持一贯“露齿而笑”的姿态。

虽然丹大师身后脱水,比生前缩水了大约二 ○%至三○%,但卅年来他的内脏仍保持完整,动静脉乃至微血管也都没有断缺,若以生物医学的眼光来看,丹大师仿佛是一具活标本坐在众人眼前,凡此都令讲求科学证据的贝克与科隆相信,禅坐能使人的身体在死后“自然木乃伊化”。

不过,记者在实地采访过程中,对于贝克与科隆以现代医检技术证实宗教修持之力,提出不同面向的思考线索。根据记者在可兰纳庙的考察,这座正殿不到十坪的小庙香火鼎盛,安厝丹大师玻璃棺的供坛前香烟袅绕、鲜花芬芳浓郁,熏香是让埃及木乃伊维系不坠的重要素材,香烟和花香缕缕飘进棺内,也类似木乃伊干燥剂的作用。

显然能发挥类似保存木乃伊的效用。这些原本是礼敬佛僧的仪式,不过,信徒可能“无心插柳”,促成丹大师卅年来金刚不坏。

丹大师生前闭关禅修以十五天为一周期,完全断食也不进滴水。在非闭关期间平日打坐,一整天也只是箪食瓢饮。丹大师圆寂前的最后一次断食以及最后的饮食,有可能让其体内废弃物完全排泄并杀除细菌,进而使整个体内呈现“净空”,让细菌没有滋生的余地。

贝克与科隆也假设,丹大师生前可能喝盐水清除体内细菌。他们也计划从文献中追溯丹大师圆寂前的饮食,或许也能从其毛发样本中找到促使他修成全身舍利的其他因素。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已将贝克与科隆解构丹大师金刚不坏的发现之旅,拍摄成一支名为“热带木乃伊”的节目,预定五月廿二日播出。

(中时电子报 2002年5月19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天可汗的世界 山水画 (5/15/2002)    
  • “佛塔之国”——缅甸 (4/28/2002)    
  • 天可汗世界 立菩萨残像 东方维纳斯 (4/17/2002)    
  • 唐代大展 展现“佛教盛世” (4/2/2002)    
  • 台湾盛迎国宝 (2/25/2002)    
  • 恭送佛指舍利 法门寺隆重法会 (2/23/2002)    
  • 迎佛指 过程可尽收眼底 (2/22/2002)    
  • 《满文大藏经》重印在即 (1/31/2002)    
  • 罗汉 (1/8/2002)    
  • 北京保利博物馆珍藏撷萃系列2 青州佛像 造型独见 (12/26/2001)    
  • 古印度的伟大帝王 (四) ─ 戒日王 (11/20/2001)    
  • 古印度的伟大帝王(二) — 迦腻色迦王 (11/15/2001)    
  • 阿育王与小弥沙 (11/15/2001)    
  • 古印度的伟大帝王(一) ─ 阿育王 (11/13/2001)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 (10/6/2001)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赏阅 (9/28/2001)    
  • 民间改编的佛教音乐 (9/27/2001)    
  • 佛教禅宗音乐 (9/27/2001)    
  • 佛教音乐 (9/27/2001)    
  • 西藏绘画艺术 (9/23/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苏秦用锥刺大腿,提醒自己发愤苦读;李勣为姊姊煮粥,不小心烧到胡须。
    • 《三国演义》处处蕴含着古人的天机,只是我们有时会忽略那些东西,认为是迷信。刘备的坐骑叫“的卢”,人人都认为他妨主,以为不详。可是真相却像是龙马,可以腾空。关键时刻救了刘备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 “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认同这一论点,重视女子才华,因而这一时期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评明清才女,大多推举商夫人为冠。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富庶而风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闺秀数不胜数,商夫人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样的英灵之气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他逃至吴国,说服吴王攻破楚国首都;越王句践表面向吴求降,暗中发愤图强,二十二年后一举消灭吴国。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 曹操足智多谋,颜回大智若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