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结草衔环 生者与死者都不忘感恩图报

作者:容乃加
结草衔环,知恩图报。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050
【字号】    
   标签: tags: , ,

知恩图报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一环。古人说感恩报德至死不忘!阴间的鬼也知恩图报,史书上有记载。从另方面来说,人做的好事、善事,也不会白做,可能在什么关键时刻、或关键的事情上就得到令自己意外的好回报。

鬼结草报恩

《春秋左传》鲁宣公·传十五年记载了一段鬼结草报恩的事。

在晋公子重耳出亡的19年间,有几位贤士追随在他左右,魏犨(音同抽)也是其中之一,以勇力闻世。重耳回国当上了国君——晋文公,封魏犨为大夫,后人称他魏武子。魏武子的长子,叫魏颗,为人明礼敦厚,担任晋国将军。

魏武子有个宠爱的妾叫祖姬,祖姬虽受宠但没有儿子。平日,当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就叮咛儿子魏颗说:“我死后要选个适合的人家,把祖姬嫁出去,祖姬是我心爱的妾,不要让她流离失所,我在九泉下才能安心瞑目。”后来,魏武子病情沉重,临终前告诉魏颗:“要让祖姬为我殉葬,好让我在地府有个伴。”

在魏武子死后,魏颗为祖姬找了合适的对象,把祖姬嫁了。有人问他:“你怎么没有遵照父亲的遗言去做,怎么把祖姬嫁了呢?”魏颗说:“人在病重时,脑袋就昏乱了。所以我按照父亲脑筋清楚时所说的遗言去做。”

鲁宣公十五年初秋,秦桓公出兵伐晋。秦国的人马进入晋地,在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这地方扎营,领军的猛将杜回是个大力士。魏颗受命反击秦兵。两军在辅氏交战,结果晋国打了胜仗,缔造惊喜的战绩。

当时在战场上,魏颗将与杜回交手的时候,忽然看见他的前方有一个老人把地上的草打结(结草)。杜回快速来到他前方,突然脚下一个踉跄,颠倒在地,马上就被魏颗生擒了。秦国士兵看到主将不战而败,瞬间泄了气,溃不成军。

那天夜里魏颗梦见一个老人,一看就是白天在战场上结草的那个老人。老人对他说:“我就是祖姬的父亲,你采用你父亲早先的遗言救她一命,我是来报恩的。”

衔环报恩

“衔环”是活着的时候报恩的故事,和“结草”结合成“结草衔环”的成语,都是讲感恩图报的故事。

“衔环”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太尉杨震的父亲杨宝身上。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杨宝是弘农人,很有爱心,对动物也很爱护。他九岁的时候在华阴山北面,看到鸱枭攻击一只黄雀,黄雀被啄伤坠落在树下飞不动,转而又受到蝼蚁侵袭,爬满它全身。

杨宝将黄雀置怀中带回家,放在屋梁上养护。夜里听到黄雀啼声凄切,一看原来是被蚊子咬得很惨。于是他把黄雀移置巾箱中,日日用黄花喂它吃。过了十几天,黄雀毛羽长成了,能飞翔了。它朝去暮来,夜里就宿在巾箱中,就这样过了一年时光。

忽然有一天,黄雀和群鸟一起飞回来。黄雀遶着杨宝家飞翔,边飞边哀鸣,数日才离去。那晚,杨宝读书到三更,忽然来了一黄衣童子,对他说:“我是王母的使者。昔日出使蓬莱,遭到鸱枭攻击,蒙君仁爱救了命,现在受命往南海。”黄衣童子与杨宝告别,拿出四个白玉环送给他,说:“令君的子孙为人高尚洁白,将会登三公,往后的事将如这四个环。”东汉经史大家蔡邕论云“昔日黄雀报恩而至”,意指杨宝的这一故事。

杨宝隐居不仕,孝顺的声名远播,他的儿子杨震在东汉为太尉,掌军事居三公;孙子杨秉,曾孙杨彪,都是东汉的名公,一家四代声明高洁受人尊仰,结局果然如那四个白玉环预示的一般。

后人说“生当衔环,死当结草”,就是说衔环是活时报恩,结草是死后报恩,来自上述的两个故事,合成“结草衔环”一词,用来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展现温良诚朴的可贵人性,也回应了行善得好报的天理。

资料来源:《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四,《续齐谐记》

─点阅【成语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种植物从中国的《诗经》产生的年代以来,就和一家的主妇发生了关联,从而衍生出一些代称母亲的名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词也是代指母亲的,是什么呢?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