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瞬间】伟大的禁书:《安妮日记》

文/江峰
《安妮日记》自1947年发表以来,以65种语言版本在全世界发行了3000多万册。图为柏林杜莎夫人蜡像馆里,陈列安妮的蜡像。 (Photo by ODD ANDERSEN / AFP)
font print 人气: 206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好些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早春时节,我有了一个机会,去拜访一位小姑娘的故居。进了狭小的门,迈上陡峭的楼梯,在会议室的角落里,转动那著名的书柜,就可以钻进书柜后面那个充满铁色,冷清狭小的空间。一扇窗户外,刚刚生出杏绿新叶的板栗树,远处的教堂顶,这一切都从我的记忆中跑出来,那么熟悉,仿佛走进了这个小姑娘的世界。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兰克。世界名著,曾经的禁书,《安妮日记》的作者。

1929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迁居荷兰。父亲奥托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他在阿姆斯特丹开设了一家卖果冻的公司。

安妮.弗兰克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图为安妮与父亲奥托.弗兰克(右)及姊姊玛戈特(左)合影。(Stan Honda/AFP)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5月,德国法西斯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占领了荷兰,安妮一家的命运开始了转变。她们在惶恐中度过每一天,犹太人被清洗,被抓进集中营的传言不断涌入。父亲奥托开始策划在公司的楼顶上秘密改造了一个夹层,在建筑的外表上很难看出这个多出来的阁楼的存在。奥托找到了公司的同事蜜普:“亲爱的蜜普,你知道我们犹太人的处境。如果有一天,我恳求您出手帮助我们,这对您来说也许会很危险,但是我不知道我还能信任谁,您愿意吗?”蜜普是个大眼睛微胖的姑娘,她同情犹太人,正直善良。她郑重地点了点头。

1942年安妮的13岁生日。她收到了一本红白相间封皮的日记本做生日礼物。日记本有一个小铜锁,每次“咔嗒”一声,就可以打开安妮的世界。然后再“咔嗒”一声,就可以把安妮的世界完整地藏在日记里。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

1942年7月5日,那是一个星期天。安妮正在屋顶晒太阳,楼下的门铃响了,安妮希望那是她青春懵懂的初恋情人来找她。实际上,那是德国纳粹当局来通知安妮的姊姊玛格特,让她马上到东方劳工营报到,这正是他们一家人担心的事情。第二天弗兰克一家失踪了。

秘密阁楼里 安妮笔下的世界

1942年6月至1944年8月4日期间安妮与父母躲避纳粹住所的档案照片。(ANP / AFP)

当局以为他们全家逃到瑞士去了,其实弗兰克一家并没有去瑞士,因为那也是一条充满死亡和抓捕的逃亡之路。奥托不愿意自己的女人们冒险,于是他们开始了他们在秘密阁楼里两年的藏匿生活。安妮当然把她心爱的日记本带进了藏身地。

后来,安妮爸爸的犹太朋友也藏了进来,总共有八个人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为了安全,屋子里定下了严格的规矩,必须低声交谈,白天不准用水,走路必须穿袜子,只有晚上公司的人下班了才能回到办公室里听收音机。她们与外面的世界,用一个沉重的、装了旋转机关的书柜隔开了。蜜普和可靠的同事给他们带来食物。

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在后屋中的日常生活,青春期的少女安妮就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却被一块巨石压在了身上。她没有能力去碰触外面的世界,她唯一的成长方向,就是内心世界的成熟。

安妮给这个日记本起了个名字“吉蒂”,安妮每天对这个忠实的朋友倾诉。

“吉蒂”,我喜欢荷兰地下抵抗电台的那个主持人,他让我有了要当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愿望,我要不停地写,可是我以后真的能写出一些伟大的东西吗?

跟安妮住在一起的大家庭中,有个叫做皮特的小伙子,比安妮大三岁。

“吉蒂”,我想我是喜欢上皮特了。他是那么害羞,天哪,男孩子都那么幼稚吗,他们的脑子里怎么都是一些简单可笑的想法。

安妮开始在这个狭小的空间跟皮特约会。

电台里不断传来关于犹太人的坏消息,集中营、毒气室,但是安妮是个快乐的姑娘,即便在盖世太保来办公室搜查的那一天,她也没有绝望。

有一天,安妮从电台里听到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请求占领区的人民,要不断地写日记,写文章,不管日子是多么的黑暗和险恶,要用文字记录下真实的历史。安妮特别受鼓舞,于是她的日记开始有了更深的意义。

薄薄一扇玻璃窗 隔开真实世界

安妮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窗口,那棵不断变换颜色的板栗树,从开花到结果,到落叶,到新生。(Evert Elzinga/ANP/AFP)

安妮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窗口,真实的世界只隔着一扇薄薄的玻璃。那棵不断变换颜色的板栗树,从开花到结果,到落叶,到新生。

对应着安妮的生命渴望,安妮还喜欢听教堂的钟声,那钟声让她很安静,让她觉得自己离上帝很近。

安妮最后的一篇日记停在了1944年的8月1日。图为安妮护照及手写的日记。(Desk/ANP/AFP)

最后的一篇日记停在了1944年的8月1日。当时的荷兰,德国人为了搜捕犹太人,只要告密一个犹太人,就给40荷兰盾的赏金。

8月4日,盖世太保收到密报打开了书柜,冲进后屋,逮捕了安妮和所有隐藏的人,并把他们送进集中营。

奥托.弗兰克当初委托的同事,蜜普事后来到一片狼藉的后屋,在书籍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战后,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九死一生回到了阿姆斯特丹。蜜普没有打开那个小铜锁,她把安妮的世界,小心地交给奥托。奥托也没有打开那个小铜锁,小心翼翼地等待着女儿的回来。

后来,坏消息终于来了。

安妮与姐姐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去世那天离盟军的解放,不到两个月。

奥托在知道了女儿的死讯之后,才打开了日记。随着“咔嗒”一声,安妮美丽而短暂的人生重现世间。

奥托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安妮日记》 影响力最大的二战文学作品

《安妮日记》自1947年发表以来,以65种语言版本在全世界发行了三千多万册,成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二战文学作品”。2009年,《安妮日记》被正式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因为小安妮对历史的记忆做出了杰出的真实记录。

德国是制造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战后几年,德国政府试图教育国民认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

1950年,海德堡Lambert Schneider出版社出版了德文版《安妮日记》。德国人清楚历史会被政治家们涂抹,因为他们过去就这么干的。但是小姑娘安妮的日记,真实的记录,却开始在整个民族引起震荡。德国人看到并相信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所以直到今天,新纳粹主义和类似的极端主义,很难再死灰复燃,再伤害这个民族。

历史上的今天,《安妮日记》:写下来吧,你受到的不公与迫害。

只有张安妮、李安妮都写下了日记,罪恶才会远离这个民族和子孙后代。

(江峰时刻/新纪元提供)

——转载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妮日记》作者的父亲幸存后曾想要揪出告密者但未如愿,近日安妮之家提出可能的答案。
  • 纳粹大屠杀受害少女安妮‧法兰克藏身处为何曝光成为悬而未决的二战谜团,前FBI探员率领的团队经过6年悬案调查,发现一名犹太公证人疑似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出卖安妮一家人。
  • 在无法想像的痛苦中,贞德结束了她短暂的19年的生命。整整持续四个小时的火刑,无情吞噬了圣女贞德肉体。人们没有听见以往焚烧女巫的凄厉叫声,贞德温和坚定地对神的呼唤,让所有的人都若有所失。最后,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观看火刑的人惊讶地发现,在一片炭黑中,贞德的心脏奇迹般没有被火烧着。
  •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就是一部充塞正气、风骨、节操的积淀与表彰。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同样演艺了舍生取义的悲壮一幕。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而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也在后人心中竖起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 1908年6月30日早晨,在离苏联贝加尔湖八百公里的通古斯河谷上空,突然出现了一个火球,比太阳还亮,原来是几十万吨重的大流星在离地面6公里的上空爆炸了。爆炸力异常之大,爆炸后的两个晚上,这里的天空非常亮,离爆炸点很远地方的人,半夜还能在户外看报。因为这件事发生在通古斯河上空,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作“通古斯事件”,而把那爆炸的物体称做“通古斯天体”。 
  • 1577年6月29日,鲁宾斯生于德国齐根,是欧洲中世纪末期著名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基督下的十字架》、《滥杀无辜》、《战争与和平》等。
  • 1914年6月,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6月28日回程时,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行刺者是个19岁的波斯尼亚学生,属于塞尔维亚解放组织“结合或死亡”一员。太子妃和皇太子皆中弹身亡。这次暗杀事件日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5年6月27日,电影艺术家赵丹(原名赵凤翱)生于山东肥城。
  •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署 紫禁城发生大火 东南互保协议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成立 史达林肃清异己手不软 《美国军事援华法案》通过 世界重量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宣布退役
  • 2003年6月25日,被指证为参与群殴法轮功学员的纽约中华联合会主席梁冠军涉嫌攻击罪,因而被纽约第五分局传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