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瞬間】偉大的禁書:《安妮日記》

文/江峰
《安妮日記》自1947年發表以來,以65種語言版本在全世界發行了3000多萬冊。圖為柏林杜莎夫人蠟像館裡,陳列安妮的蠟像。 (Photo by ODD ANDERSEN / AFP)
font print 人氣: 20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好些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早春時節,我有了一個機會,去拜訪一位小姑娘的故居。進了狹小的門,邁上陡峭的樓梯,在會議室的角落裡,轉動那著名的書櫃,就可以鑽進書櫃後面那個充滿鐵色,冷清狹小的空間。一扇窗戶外,剛剛生出杏綠新葉的板栗樹,遠處的教堂頂,這一切都從我的記憶中跑出來,那麼熟悉,彷彿走進了這個小姑娘的世界。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蘭克。世界名著,曾經的禁書,《安妮日記》的作者。

1929年6月12日,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國掀起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遷居荷蘭。父親奧托是一個聰明的商人,他在阿姆斯特丹開設了一家賣果凍的公司。

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圖為安妮與父親奧托.弗蘭克(右)及姊姊瑪戈特(左)合影。(Stan Honda/AFP)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40年5月,德國法西斯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占領了荷蘭,安妮一家的命運開始了轉變。她們在惶恐中度過每一天,猶太人被清洗,被抓進集中營的傳言不斷湧入。父親奧托開始策劃在公司的樓頂上祕密改造了一個夾層,在建築的外表上很難看出這個多出來的閣樓的存在。奧托找到了公司的同事蜜普:「親愛的蜜普,你知道我們猶太人的處境。如果有一天,我懇求您出手幫助我們,這對您來說也許會很危險,但是我不知道我還能信任誰,您願意嗎?」蜜普是個大眼睛微胖的姑娘,她同情猶太人,正直善良。她鄭重地點了點頭。

1942年安妮的13歲生日。她收到了一本紅白相間封皮的日記本做生日禮物。日記本有一個小銅鎖,每次「咔嗒」一聲,就可以打開安妮的世界。然後再「咔嗒」一聲,就可以把安妮的世界完整地藏在日記裡。從這一天起,安妮開始寫日記。

1942年7月5日,那是一個星期天。安妮正在屋頂晒太陽,樓下的門鈴響了,安妮希望那是她青春懵懂的初戀情人來找她。實際上,那是德國納粹當局來通知安妮的姊姊瑪格特,讓她馬上到東方勞工營報到,這正是他們一家人擔心的事情。第二天弗蘭克一家失蹤了。

祕密閣樓裡 安妮筆下的世界

1942年6月至1944年8月4日期間安妮與父母躲避納粹住所的檔案照片。(ANP / AFP)

當局以為他們全家逃到瑞士去了,其實弗蘭克一家並沒有去瑞士,因為那也是一條充滿死亡和抓捕的逃亡之路。奧托不願意自己的女人們冒險,於是他們開始了他們在祕密閣樓裡兩年的藏匿生活。安妮當然把她心愛的日記本帶進了藏身地。

後來,安妮爸爸的猶太朋友也藏了進來,總共有八個人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為了安全,屋子裡定下了嚴格的規矩,必須低聲交談,白天不准用水,走路必須穿襪子,只有晚上公司的人下班了才能回到辦公室裡聽收音機。她們與外面的世界,用一個沉重的、裝了旋轉機關的書櫃隔開了。蜜普和可靠的同事給他們帶來食物。

安妮在日記中記下了在後屋中的日常生活,青春期的少女安妮就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卻被一塊巨石壓在了身上。她沒有能力去碰觸外面的世界,她唯一的成長方向,就是內心世界的成熟。

安妮給這個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吉蒂」,安妮每天對這個忠實的朋友傾訴。

「吉蒂」,我喜歡荷蘭地下抵抗電台的那個主持人,他讓我有了要當一個新聞工作者的願望,我要不停地寫,可是我以後真的能寫出一些偉大的東西嗎?

跟安妮住在一起的大家庭中,有個叫做皮特的小夥子,比安妮大三歲。

「吉蒂」,我想我是喜歡上皮特了。他是那麼害羞,天哪,男孩子都那麼幼稚嗎,他們的腦子裡怎麼都是一些簡單可笑的想法。

安妮開始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跟皮特約會。

電台裡不斷傳來關於猶太人的壞消息,集中營、毒氣室,但是安妮是個快樂的姑娘,即便在蓋世太保來辦公室搜查的那一天,她也沒有絕望。

有一天,安妮從電台裡聽到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請求占領區的人民,要不斷地寫日記,寫文章,不管日子是多麼的黑暗和險惡,要用文字記錄下真實的歷史。安妮特別受鼓舞,於是她的日記開始有了更深的意義。

薄薄一扇玻璃窗 隔開真實世界

安妮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窗口,那棵不斷變換顏色的板栗樹,從開花到結果,到落葉,到新生。(Evert Elzinga/ANP/AFP)

安妮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窗口,真實的世界只隔著一扇薄薄的玻璃。那棵不斷變換顏色的板栗樹,從開花到結果,到落葉,到新生。

對應著安妮的生命渴望,安妮還喜歡聽教堂的鐘聲,那鐘聲讓她很安靜,讓她覺得自己離上帝很近。

安妮最後的一篇日記停在了1944年的8月1日。圖為安妮護照及手寫的日記。(Desk/ANP/AFP)

最後的一篇日記停在了1944年的8月1日。當時的荷蘭,德國人為了搜捕猶太人,只要告密一個猶太人,就給40荷蘭盾的賞金。

8月4日,蓋世太保收到密報打開了書櫃,衝進後屋,逮捕了安妮和所有隱藏的人,並把他們送進集中營。

奧托.弗蘭克當初委託的同事,蜜普事後來到一片狼藉的後屋,在書籍報紙中間發現了安妮的日記。戰後,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九死一生回到了阿姆斯特丹。蜜普沒有打開那個小銅鎖,她把安妮的世界,小心地交給奧托。奧托也沒有打開那個小銅鎖,小心翼翼地等待著女兒的回來。

後來,壞消息終於來了。

安妮與姐姐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去世。去世那天離盟軍的解放,不到兩個月。

奧托在知道了女兒的死訊之後,才打開了日記。隨著「咔嗒」一聲,安妮美麗而短暫的人生重現世間。

奧托的淚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下來了……

《安妮日記》 影響力最大的二戰文學作品

《安妮日記》自1947年發表以來,以65種語言版本在全世界發行了三千多萬冊,成為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二戰文學作品」。2009年,《安妮日記》被正式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因為小安妮對歷史的記憶做出了傑出的真實記錄。

德國是製造這場人類悲劇的罪魁禍首。戰後幾年,德國政府試圖教育國民認識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罪惡本質,卻總是收效甚微。

1950年,海德堡Lambert Schneider出版社出版了德文版《安妮日記》。德國人清楚歷史會被政治家們塗抹,因為他們過去就這麼幹的。但是小姑娘安妮的日記,真實的記錄,卻開始在整個民族引起震盪。德國人看到並相信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所以直到今天,新納粹主義和類似的極端主義,很難再死灰復燃,再傷害這個民族。

歷史上的今天,《安妮日記》:寫下來吧,你受到的不公與迫害。

只有張安妮、李安妮都寫下了日記,罪惡才會遠離這個民族和子孫後代。

(江峰時刻/新紀元提供)

——轉載自《新紀元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妮日記》作者的父親倖存後曾想要揪出告密者但未如願,近日安妮之家提出可能的答案。
  • 納粹大屠殺受害少女安妮‧法蘭克藏身處為何曝光成為懸而未決的二戰謎團,前FBI探員率領的團隊經過6年懸案調查,發現一名猶太公證人疑似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出賣安妮一家人。
  • 在無法想像的痛苦中,貞德結束了她短暫的19年的生命。整整持續四個小時的火刑,無情吞噬了聖女貞德肉體。人們沒有聽見以往焚燒女巫的淒厲叫聲,貞德溫和堅定地對神的呼喚,讓所有的人都若有所失。最後,最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所有觀看火刑的人驚訝地發現,在一片炭黑中,貞德的心臟奇跡般沒有被火燒著。
  •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就是一部充塞正氣、風骨、節操的積澱與表彰。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同樣演藝了捨生取義的悲壯一幕。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而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也在後人心中豎起了不可磨滅的豐碑。
  • 1908年6月30日早晨,在離蘇聯貝加爾湖八百公里的通古斯河谷上空,突然出現了一個火球,比太陽還亮,原來是幾十萬噸重的大流星在離地面6公里的上空爆炸了。爆炸力異常之大,爆炸後的兩個晚上,這裡的天空非常亮,離爆炸點很遠地方的人,半夜還能在戶外看報。因為這件事發生在通古斯河上空,人們習慣地把它稱作「通古斯事件」,而把那爆炸的物體稱做「通古斯天體」。 
  • 1577年6月29日,魯賓斯生於德國齊根,是歐洲中世紀末期著名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基督下的十字架》、《濫殺無辜》、《戰爭與和平》等。
  • 1914年6月,奧匈帝國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在波斯尼亞舉行軍事演習,6月28日回程時,奧匈帝國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行刺者是個19歲的波斯尼亞學生,屬於塞爾維亞解放組織「結合或死亡」一員。太子妃和皇太子皆中彈身亡。這次暗殺事件日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1915年6月27日,電影藝術家趙丹(原名趙鳳翱)生於山東肥城。
  • 1945年6月26日聯合國憲章簽署 紫禁城發生大火 東南互保協議 聯合國托管理事會成立 史達林肅清異己手不軟 《美國軍事援華法案》通過 世界重量級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宣布退役
  • 2003年6月25日,被指證為參與群毆法輪功學員的紐約中華聯合會主席梁冠軍涉嫌攻擊罪,因而被紐約第五分局傳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