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文士“俊逸鲍参军” 诗歌以书写不平事

作者:兰音
图为明 张翀绘《东阁观梅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40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他是庭院中咏梅吟霜的寒门书生,也是江畔登高抚琴的悲秋文人。他生于动荡乱世,怀抱治世理想,却长年辗转宦游,难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笔下的诗文,多慷慨不平之气,奔涌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声。

他成了诗人中的“狷者”,于浮华纤巧的诗坛中,独辟俊逸劲切的诗风。他就是被称作“俊逸鲍参军”的南朝诗人鲍照。

以梅作歌 咏梅第一才子

鲍照,字明远,生于书香之家。其妹鲍令晖是能诗文的才女,他本人更是南朝刘宋时期举足轻重的文士,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他的传世诗作二百余篇,题材涵盖拟古、咏史、山水、赠别等方面,代表他的文学成就与精神风貌。

将梅花作为言志抒怀的吟咏对象,以乐府旧题《梅花落》歌诗的鲍照大概算得上是第一人。图为冰雪中的梅花。(Fotolia)

清冷幽静的小院,杂树丛生,隐约可见一个孤独清瘦的书生——鲍照。他面带愁容,徘徊叹息。忽然一树寒梅映入眼帘,风姿绰约、凌霜而立,他仿佛看到了才情洋溢却又身世坎坷的另一个自己。《诗品》评鲍照:“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淹当代。”梅树仿佛是与鲍照心灵最为契合的知音,让他不禁纵声吟唱: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花无霜质。

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偏爱的题材。描写梅花的作品,最早可追溯到《诗经》。然而将梅花作为言志抒怀的吟咏对象,以乐府旧题《梅花落》歌之的鲍照大概算得上是第一人。

这首诗以问答吐心声、对比为褒贬,道出了诗人对梅花的钟爱。“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庭院中万紫千红的花树,他不屑一顾,唯独对着梅花嗟叹不已。起首开门见山,直抒心怀,表达对梅花独一无二的喜爱之情。诗人用一“偏”字强化了情感的独特,也象征着自己与俗世浊流格格不入的孤傲姿态。

“问君何独然?”诗人假托杂树口吻自问,为何如此这般特立独行,不为世俗所容?他接着阐发梅树的可贵品质:“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霜露严寒中,梅树能够开花结实,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活出最美好的样子。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人继续解释,那些杂树只能在温暖的春风中摇曳,在和煦的春日里绽放;但在凛冽寒风中只能零落成泥,徒具梅花般外形,却没有它抵御风霜的品质。

诗人以树拟人,用耐寒之梅比喻洁身自好、清高孤介的君子,用中庭杂树比喻虚有其表、内无操行的士人。鲍照赞颂梅树的品格,也为梅树的处境惋惜。他正是从梅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出身贫贱却胸怀远志,满腹才学却沉抑下僚的寒门文士。

鲍照曾为自身遭遇而苦闷、悲愤,但是他不甘沉寂,继续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求仕,正如一身傲骨,无惧霜露的梅树。凌寒傲雪的精神,是梅之天性,更是诗人形象的化身。梅树即是鲍照,鲍照即是梅树,两者在诗中达到完美的融合。见梅如见自己,梅树让鲍照郁结难解的情怀得以宣泄,徬徨无助的内心得到安定,也带给他无限勇气,面对现实种种逆境。

仕路难行 镕铸组诗名篇

鲍照的人生,为何如梅花一般,处于严寒霜露之中呢?他生活的南朝,是一个长期分裂而动荡的乱世,也是士族受冲击、寒门掌机要的变革时代。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饱读诗书的文人学士,大多渴望匡时济世、建功立业。鲍照自然怀着热忱的奋飞之心,从二十多岁起,到五十一岁殒命于乱军之中,他终其一生辗转于诸王幕府,寻求仕途显达、实现抱负的机遇。

然而现实带给他沉重的打击。鲍照虽以文学才能受到幕主赞赏,却长年担任普通的文学侍臣或其它低层官职,不得驰骋才华、一展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遇,造成鲍照忧愤悲慨的一生,也铸就鲍照诗歌的独特风骨。他笔下的诗章,总是回荡着沉郁悲切之情。

或许人生之路艰难困顿,鲍照对乐府诗中《行路难》一题,总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写下杂言组诗《拟行路难》,成为其俊逸诗风的重要代表作。《拟行路难》共有十八首,非为一时一事而作,而是时间跨度二十多年,叙述对象涵盖寒门子弟、羁旅游子、思妇、士卒等。它从不同角度书写壮志难酬之怨愤、岁月蹉跎之悲恻,其中以第四、六首最为典型。

《拟行路难》其四,以流水无定发端,生动地折射出众生各异的命运轨迹:“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紧接著作者看似劝解在世人:“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各有命,何必为此叹息哀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他也尝试借酒消愁,怎奈吟唱起《行路难》,难抑悲慨之情,竟使歌声中断。结尾处笔锋一转:“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作者含蓄地解答了无法“自宽”的原因:人非草木岂能没有压抑、愤懑的情感?

然而他徘徊、犹豫,最终以“不敢言”收束,暗示了作者感怀之事,乃是无解的人生困境以及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是他空有才华却仕进无门的悲剧。作者似答非答,使得全诗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主人公回归平淡的家庭生活,这对于雄心万丈的有志之士来说,无异于鹏鸟折翼、人生虚度。图为清 黄慎绘“人物故事图”局部。(公有领域)

再看其六,作者的情感从深沉低回转为奔腾激越。“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开场便先声夺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刻划出一个拔剑击柱、慨然长叹的士人形象。“丈夫生时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原来他被迫罢官还家,不能再大展鸿图,心情极度郁闷、幽愤。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主人公远离叱咤风云的舞台,回归平淡的家庭生活,与开篇的激烈场景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冲突感。这对于雄心万丈的有志之士来说,无异于鹏鸟折翼、人生虚度,心中起伏不定的情绪也更加强烈。

他试着向历史先贤寻找慰藉:“自古圣贤皆贫困,何况我辈孤且直!”古时候的圣贤之辈有过困顿潦倒的经历,何况自己又是个孤立无援、刚正耿直之人!“孤”,既指出身寒微的时运之孤,也展现了清高自守的品德之孤,作者在书写心中抑郁不平的同时,也阐明了贫贱不移、坚定初心的无悔信念。全诗情感充沛,有淋漓豪迈、雷霆万钧之势,写出了天下寒士的心声。

人生际遇 化作山水情怀

鲍照是创作乐府诗的名家,无论咏物还是代言,都抒发了抑郁之苦和不平之鸣。而他大半生在外宦游,或登临送目、或行旅驻足,饱览风景各异的山川风光,留下许多描摹山光水色的诗作。鲍照也成为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大力发展山水诗的重要诗人,而最能代表其诗风及成就的,是他借山水题材抒写清怨悲郁之情的作品。

图为明 居节绘《山水册之江南新雨》的图画部分。(公有领域)

他四十多岁时,随荆州刺史赴任,途经湖北武昌,登上黄鹤矶。辽阔萧索的秋江景色,触动了他仕途不顺之苦及行旅漂泊之思,一首《登黄鹤矶》由此诞生。“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叶落江寒,风舞雁飞,作者首先用明白如话的十个字,完美营造出“洞庭波兮木叶下”般清冷惆怅的意境。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他面对滔滔江流,弹奏起凄厉悲怆的曲调;他俯瞰滚滚逝水,聆听悠远飘邈的渔歌。琴弦承受不住他满腔悲愁而断裂,歌声在秋风中回荡愈显哀怨,更加重旅人愁绪。

接下来作者围绕“悲”字,描写登高所见、所感。“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作者从武昌前往江陵,家在东方,故前二句描写江上不见没有东归的船只,只有西行之舟。后二句则说,家乡方向的三崖被重峦遮蔽而不得见,只能怅望眼前纵横交错的江流。作者句句写江水,又句句不离家乡,那刻骨乡情早已融入山水之中。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最后四句借用典故吐露怨情。作者的心绪,就像舜妃泪洒竹枝,为自己漂泊半生、大器难成而悲恸;又像汉女去、珠佩失,徒留一分对家乡、对未来虚无的幻想。“药饵”当作“乐饵”,出自《老子》“乐与饵,过客止”。末二句是说作者怎会因为音乐和美食而快乐,忘记离乡远游、漂泊无定的无尽愁苦呢?

鲍照观山水,发掘出与自己极为契合的寒凉悲郁之景。“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夕阳西下,风声萧瑟,衬托出他内心的孤寂与忧愁;“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雾气笼罩,山隐水茫,照映出他对国运与个人前途的茫然惶惑的心境;“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风雾起卷,沙腾浪翻,激荡起他积郁难平的慷慨之情,仿佛山水都在为他悲歌。

鲍照怀奇才、存远志,然而生逢乱世,有志难伸,却以雄浑之姿、沉挚之性,在荆棘般的险途中谱写出大量情真意切、气骨遒劲的名篇。他的诗作,是其坎坷际遇的写照,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他也最终成为南朝诗坛独具风骨的诗人。@*#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诗人告诉我们,前四种解忧之物,不是最好的消愁工具,裁悲减愁之法,不如还是听我唱首面对人生忧苦真相的〈行路难〉吧!
  • 中庭杂树多, 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 东晋时期的一场雪,因浸着那个时代的风流气韵,显得格外晶莹澄澈。那场雪降临在山阴,让出身世家大族的王子猷,蓦然生出了吟诗之兴和访友之心。
  • 开谈魏晋名士,总有一个风度翩翩的身影挥之不去。他醒时,岩岩如孤松之独立;他醉时,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是他最诗意的瞬间;柳下打铁,自食其力,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秋冬时节,朔风呼啸,竹林凋零,青青子衿失了颜色。在这一年,竹林七贤的两位灵魂人物——嵇康和阮籍相继离世。动荡的魏晋时代,名士少有全者,史书形容“同日斩戮,名士减半”。更有后人说,嵇、阮之后,再无名士。江山代有才人出,历朝历代的名士层出不穷,只是少了嵇、阮那样的人。
  • 那是建安末期的一个盛夏。以博学多艺闻名的邯郸淳,作为曹家三公子的座上宾,正在欣赏一场演出。台上的主角是一个盛装登场的胡人,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十八般技艺看得人眼花撩乱。胡人笑问:“邯郸先生觉得如何?”
  • 在汉魏之交的动荡年代,一个有才无貌的文艺青年,将如何开启他的人生传奇?彼时董卓乱京,挟持皇帝迁都长安,这个心怀大志的青年,也被迫远离旧日京华。在古城长安,青年首先拜访了地位显贵的文士蔡邕。蔡府车马填巷,宾客满座,主人蔡邕一听到有个叫王粲的年轻人登门,顾不得招待客人,来不及穿好鞋子,倒拖着鞋跑去迎接他。
  • 这是一幅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画作,画中主体是一队艰难前行的人马。略去了时空环境,我们依然能从人物貂冠胡装的服饰,以及藏头缩身的神态,感受到塞外的凛冽朔风和漫天黄沙。
  • 说起古代的帝王诗人,你会想到哪一位?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汉武刘彻,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魏武曹操?“洛阳女儿名莫愁”的梁帝萧衍,还是“故国悲凉玉殿休”的徽宗赵佶?
  • 近二百年历史的南朝,偏安烟雨江南,却缔造了绮丽诗文,上承魏晋风骨,下启隋唐气象。这其中,出身皇族的萧统,居储君之尊,纳才学之士,唱和诗赋,编纂文集,成就六朝以来最繁荣的文学盛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