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黄香不祭灶神却官禄加身 他的福分是怎么得来的?

作者:允嘉徽
东汉孝子黄香出任官职不祭灶,且闭门谢客。他为何这样作呢?图:明仇英画二十四孝 册 黄香扇枕怡亲。(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5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天下无双 江夏黄童

黄香字文彊,江夏安陆人氏。他小时候家境清寒,母亲在他九岁时就去世了,他伤心憔悴,一直为母亲守丧。后来小小的黄香把孝心都灌注到父亲身上,尽心奉养。黄家贫穷,家中没有仆人婢女,小黄香亲自操劳家事。乡人盛赞他侍奉父亲极尽孝道。《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有一则“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就是赞美黄香的孝行。

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德行而把他召入府,给他安了“门下孝子”的名衔,对他非常爱敬,那时黄香才十二岁。在太守府中,黄香博学经典,精究道术,文章也很了得,京师的人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香的声名也传到了皇帝耳中。汉章帝在中山府邸,召黄香至殿下,对各王侯介绍他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因此都对黄香另眼相看。

黄香不仅是一个孝子,又是很受朝廷皇帝敬爱倚重的尚书令。汉和帝在位,非常赏识黄香,多次升迁他的官职,从郎中累迁尚书令。后来黄香迁任魏郡太守,他改变了之前郡府的旧习,省下很多新旧官交替时采买的费用。当地新官上任时汰旧添新的设备费动辄数千万钱。黄香接任太守彻底实行简约,人未到魏郡地界,就先下令撤消各种备办的常用器具和新设备。到官日,他又点了一些用品撤掉,也不依循旧例“祭灶”求福,反而闭门绝客。

黄香不祭灶乃是“不媚神”

黄香为何不祭祀灶神?难道他不敬神吗?其实,黄香是不“媚神”!“敬神”和“媚神”有何差别呢?

俗世的一些人家祭灶,以祭祀请求赐福,尤其世俗所传以甜点祭拜灶神,用来甜灶神的嘴帮忙自家在天帝面前说说好话,其实,这是“媚神”而不是敬神。试想“神”岂是能贿赂的?能被贿赂的还能是神吗?所以黄香不祭灶并非不敬神,其实是不“媚神”!黄香不媚神,也不从俗。他在到官之日,不祭灶也不为自己求福,并且闭门绝客来回避道贺和攀迎。

慈悲黎民 救人无数

据《后汉书》记载,黄香任尚书令掌管枢机要务时,勤务政事,忧公事如己家事。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东平清河上奏了一件放訞言邪惑民众的案子,牵连者达千人之多,依状可能都要论及死罪。黄香接手这件案子后,悉心辩析证据,纠正揭发实情,不冤不枉,量刑从轻。洗清了许多人的不白之冤,救活无数人。

黄香平日在执行法务科罪论刑时,常常持轻量刑。黄香爱惜人命,对那些做错事或是误触法网的人,也总是存着悲悯心,担忧他们的困境并加以济助,为他们请求从轻科刑。黄香还晓习边塞的事务,考量军政,管理处置皆能得宜。他精勤理政、秉公利他的精神与胸怀,屡次受到皇上赏识嘉奖。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好父母官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他迁任魏郡太守时为百姓争取福利,让富商和官员不与农争利。魏郡在城内外都有官家的园田,分给人耕种,这些好田地每年收谷达到数千斛,分租的人不乏富商和官员。黄香说:“田令规定‘商人不农耕’,王制规定‘官员不耕作’,卿大夫、食俸禄的官吏,不可与百姓争利。”便将田地交给百姓耕种。

当地方遇到大水暴涨,闹饥荒的时候,黄香节省自己的俸禄,捐出以前皇上给他的赏赐,用来救济没饭吃的穷人。郡中有大量存粮的人家受到黄香的感召,也纷纷捐出义谷,让官府借贷给百姓,帮助那些受灾的贫穷百姓渡过难关。

俗谚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黄香悲天悯人的精神处处落实在官场,时时实践于生活中。他秉公办事,明辨真相,从轻量刑,救人无数,阴德无量;他同情贫困的百姓,发挥“人饥己饥”的胸怀,救助饥饿无助的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样的大善之举就是自求多福的好方子,相信灶神、天神都看在眼里。

黄香精勤奉行天道的阴德,远远胜于媚神的祭灶求福!现世中的他受到福佑,皇帝对精勤理政造福人民的黄香,数次加给恩赏,关怀慰问他的疾病并赐医药,累次升迁他的官职,宠遇隆盛。

后来他虽然因为地方河水暴涨没能调度好而被免官,数月后逝世于家中,但这或许是天命已到,或许是在离开这一世前,上天让他轻松还掉过去业债的一个安排。黄香之子黄琼在父亲逝后,虽然屡屡避不应征,还是受到多方荐举,后来官至三公、太尉,清高显贵,可说是黄香积德延福后人的展现!

后语

春秋时代卫国权臣王孙贾勤于“祭灶”,认为“与其祈祷主宰生死祸福的尊贵奥神保祐,不如殷勤祭祀掌管衣食福禄的灶神赐福”(“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王孙贾问了孔子的看法;孔子并不认同王孙贾的想法、做法。孔子认为人要行得正,即使在无人的地方,作人做事一样要坦荡端正光明,不欺暗室,无愧于神明,对得起自己的道德良心。这也就是黄香不从俗、不祭灶的真精神所在,表现真君子的崇高境界与内涵。神能不赞赏这样的人吗?!

资料来源:《东观汉记》《后汉书》《论语‧八佾》
@*#
责任编辑:王愉悦

─点阅【历代名臣】系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