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蜀忆事(9)胡吹乱搞

作者:愚翁
共产红潮肆虐神州大陆,回顾几十年血泪岁月,悖于常理的事荒唐地横行着,人人事事桩桩都被共党鬼魅桎梏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0
【字号】    
   标签: tags:

“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高的产” ,这是大跃进时期一个响亮的口号。人们纷纷施展“敢想、敢说、敢干” 的才能,提出土地翻得越深越好、种子播得越多越好、产量报得越高越好的荒唐口号。

深翻土地、改良土壤,本是保证增收的措施之一,有经验的农民都年复一年地干着。可是大跃进却认为农民思想太保守,上级领导找来“专家”指导,要求农作物的根有多长,土地就得挖多深。农民种庄稼翻地只需三四寸深,领导却规定土地要深翻三尺。为了保证深度,社员们不得不把地里泥土轮番垒成高箱,然后复原填平。结果是把熟土深埋底下,生土留于地面,庄稼地里长出来的禾苗,黄秧秧的一片,只有人们的脚后跟那么高。

合理密植本是农民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大跃进年代也被那些头脑发热的人全盘否定。他们主张种子播得越多越好,禾苗栽得越密越好。一亩麦地播种二三百斤,播种子的人闭着眼睛四处乱撒,麦苗长出来密密麻麻一大堆,全部都是“黄头发”,基本颗粒无收。尤其荒唐的是,公社领导还叫把田里分孽的水稻拔起来三亩并作一亩,请来兄弟公社的社员和干部参观学习。

这样荒唐透顶的事,居然把毛主席、党中央都忽悠了。当年毛主席带着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到郫县红光公社参观,红光社青年种植组的社员把几块田里的水稻拔出来,集中堆放在一块田中,密密实实地挤在一起。为了防止倒伏,四周还安上鼓风机,不停地往稻田里吹风。听说,毛主席看了非常高兴,当场夸奖了他们在大跃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凡是过来人都知道,这样瞎指挥,“想当然”地搞农业生产,其结果必然是大倒退、大破坏、大饥荒。可悲的是,我们的某些领导后来提起大跃进,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把“自然灾害” 四个字念得字正腔圆,把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几年天不旱、地不干,四季风调雨顺,请问哪来的自然灾害?

后来人不知真相,也跟着叫自然灾害。其实,那三年不是天灾,那是人祸。

“大跃进” 时期,从县到生产队,层层级级都设有评比台。对优胜者敲锣打鼓送喜报、送流动红旗;对落伍者就抓上台去开批斗大会,反右倾。

那时候,粮食产量报低了要反右倾;出工迟到了要反右倾;做活路磨洋工要反右倾;学生统考分数少了要反右倾,甚至拉屎拉尿的次数多了都要反右倾!

为了不被挨批挨斗,不被反右倾,全国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假话。下级欺骗上级,上级欺骗中央,中央欺骗地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之风步步升级。

人们小会小吹,大会大吹。你吹我也吹,你高我比你更高。竟有人提出: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玉米超冬瓜,秋后粮食堆成山,压得地球打转转。我们四川有位大诗人郭沫若甚至说,南瓜还比地球大,全国人民三年也把它吃不完。

粮食亩产达万斤,红苕亩产超十万,棉花亩产超千斤的典型,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真可谓“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高的产”。一时间,吹牛之风遍地开花。

射洪县曾经流传一个顺口溜:“新生有个何清德,十万指标把人吓,倘若你把天吹破,全球人民都造孽”。这就是当年射洪吹牛的真实写照。

待续@*

责任编辑:谢云婷

点阅【红蜀忆事】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银老狠”是我们乡银老道的绰号。他为人阴险,心狠手毒,凡是和他一起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的厉害。
  • 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当我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正规渠道去争取高级教师职称时,却被无情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当我托人找关系去评职称时,却能如愿以偿。
  • 今年再评不了职称,明年就没啥希望了。且不说上面给不给学校指标,就是给一个指标,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了。连续两年都没能评上,后面的人还排着长队在等着哩!
  • 上百万的学生市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举着旗帜,愤怒高喊着“反官倒反腐败”的口号,行进在东西长安街。
  • 怎么办呢?突然想起到农村栽秧也许能减轻心里的慌乱。那是最累的农活,干一天活下来,腰酸腿疼,连背都不敢伸直。
  • 为了摆平百分之二的调资工作,学校领导采取这种办法来整治不听话的教师,也未免太过分了。
  • 我们学校共有教职工五十六人,按规定只能有一个人上调一级工资。可是却有两人符合调级条件。
  • 我在射洪教书时,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十几个教师挤在一个小教室备课改本,成天闹哄哄的,难得有个清静。
  • 我的家乡很穷,别说他人,我活了三十年连花生米都没有吃够一次。鸡蛋对我来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个。平常,鸡蛋都是拿到集市卖了换油盐酱醋。
  •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户口、粮食、工资像三根铁链把人死死拴在一个地方,叫你动弹不得。你纵然有通天的本领,也叫你寸步难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