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苏东坡

鱼果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宵又苦雨,与月秋萧瑟…

这是苏东坡的寒食帖。

这几年,台北故宫展出时,我总是会去看一看。我不懂得东坡的书法,不过我看着波澜的笔势早已感到那种苍茫。再细读其内容,便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哀。东坡穷途之际,依然是不改其本色。我好像看见自己的某个心灵的角落,也和东坡共同鸣唱着!

有一次,我在故宫展厅里读着读着,竟哭了起来。只是默默流泪,说不出为什么!

东坡的一方“从星砚”,也是收藏于故宫。前几年,宋代文物大展时,这“从星砚”也静静地躺在展场的某个角落。我一发现,高兴的看了又看,因为东坡的许多篇章都和这方砚有着因缘呢!

这砚上刻着铭文“月之从星,时则风雨汪洋。瀚墨将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月凛然。”

我一边抄着,一边遥想东坡当年。东坡把水注入这方砚上,谓之“风雨汪洋”,然后瀚墨将此,磨起墨来,砚上“是似黑云浮空”。“风起云移,星月凛然”则是东坡形容墨行砚上,所产生的现象。

这是什么心境,可以把这么平凡的事情,描写得如此绝妙?

我为之神往!

有一回,故宫展出〈前赤壁赋〉。我伫立许久,一个人读着读着。读完后,整个人仿佛要飘了起来。这时,隔壁有两位女孩一边看着〈前赤壁赋〉,一边听着我读。他们用日语谈着,我转头用日语问他们:“你们懂得什么意思吗?”其中一位说:“不知道”。随即笑了起来。

是啊!她们是日本人,怎么会懂呢?只不过,不知是什么缘分,她们竟能听我读完这首潇洒飘然的千古名作。

东坡就这么和我相约在故宫。

我也从此徘徊于东坡门前。良久良久!

今天读至〈后赤壁赋〉,我想见黄岗东坡上的雪堂,建于大雪之中,四壁绘有雪景。这时霜露已降,东坡从雪堂走出来,带着两位客人捕的鱼,还有太太准备的酒,再度游于赤壁之下。

东坡的生活,总是离不开惊奇。惊奇的生活,造出了多少美的篇章?赤壁赋的美,不只是文字上的美,而是生活的美感,透过绝美的文字,抒发了出来。

于是,我也想要跨鹤飞来,访东坡于雪堂。

这几年来,我常读东坡。东坡带给我的是一种文人特有的乐天与达观。他不是悲愤的诗人;他也很少严峻尖刻;他更少板起面孔。他放得挺开的,即使真的放不开,东坡的诗词赋,也毫无矫饰的放开了。

这就是苏东坡,文学带给他坚毅的生存力量。

壬午年,我写了一首诗:

东坡归来醒复醉
月鹤盘空影孤悬
挂剑赤璧愁知己
西湖相见故人悲
倚仗柴门寄江海
贫病狂书释余怀
且觅朝云乘风去
闲步广寒画人间

这该是我最想念东坡的一次了。我寄思念于七律,托遗响于悲风。只是,我不知东坡见后,是否惊知己于千古?

这几年来,我写了一些历史人物,始终不敢再写东坡。怎么写呢?怎么写呢?我问过我自己,不过并没有答案。

因为,东坡是写不尽的。

眉山的天才少年,朝廷的风流学士,文名震动天下!他得意于朝廷,也失意于朝廷;他因文章而显达,也几乎为文章而丧命,吃尽苦头。

东坡爱西湖,这是一个奇妙的对仗。他是西湖的风流太守,他亲自建的苏堤依然是不可缺的美景。东坡外放过的杭州、颖州、惠州,也都有个西湖。

他是喜欢夜游的诗人。

有一天,他和好朋友夜游承天寺。有一天,他与朋友夜泛孤舟,游赤壁之下。他很有怀疑精神,一天夜里,亲自带着大儿子苏迈,乘着小船夜泊于绝壁之下,证实石钟山的传说。

他是天真敢言的大臣。

他的逻辑很直接,有时听起来刺耳。例如,他把竹子画成红色,人家问他:天下有红色的竹子吗?东坡反问:那天下有墨色的竹子吗?

他和司马光都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后来,司马光当权,也很专制。苏东坡竟向司马光说,当年我们反王安石,批评他的罪名是固执,不听人言。为什么今天你也固执,不听人言?

东坡不是难相处,而是天真敢言。他有政敌吗?立场不同而已!东坡是很够朋友的朋友,和尚、道士、小女子都是他的朋友。

东坡的光芒不在朝廷,而是山水、是文章、是词赋。东坡的文章是行云流水,他的天才来自于天真烂漫的心,随意所之,顺流而下,就是文章。

千古以来,中国没几个这种人。

他是个美食家。

他爱吃肉,所以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发明的特殊卤肉,名之为东坡肉,流传至今。他也爱吃荔枝,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为了吃荔枝,他竟愿意远离京城,长住岭南?

他爱喝酒,配松江的驴鱼,也曾在夜月的孤舟上,和朋友喝的杯盘狼藉。连被贬到海南岛,还和朋友集资盖了一座“载酒堂”。

他很爱睡觉。

他发明的一套方法,起床后,办办事,回头再去睡一觉,滋味特别畅美。他建议别人,睡觉时如何安置身躯等等。他被贬到惠州时,写到“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看来,东坡真善于休息。

还有,他也是深情的男人。

他老婆真好,久藏斗酒,以待他不时之需。我想,东坡齐家有方,可能不是用严肃呆板的大道理,而是他对妻子的深情。您看,他老婆死了十年,他还是那么深情的在坟前写诗给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话凄凉…”

还好,他的小妾朝云也真好,知道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得妾如此,学士该少了几分孤寂。

朝云十二岁就来到苏家。东坡过岭南迁,只有朝云跟着。

可惜的是,朝云先死了。那时东坡六十岁,朝云才三十四岁而已。东坡把她葬在惠州的西湖旁。听说,朝云死前,口诵《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我想,东坡一定是很难过的。

我有时想,如果东坡生于当世,该是怎样的心情哪?台北街头的灯红酒绿,东坡会不会携酒寻妓于街头?他会不会步行于莲花池畔,遥想当年的种种?他会不会为文讽刺当政者,亦或是再度描写人间的黑暗、光明与人间百态?

我没有答案!

九百年前,东坡终于也去世了,死在他最喜欢的常州!那时他已经66岁了,前一年才刚刚被新登基的徽宗皇帝平反,他正北归,回到他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朝廷。

他的父亲与弟弟都是才子;母亲程夫人也是才女。母亲教他读书,读至东汉人范滂的传记,范滂说:“登舟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还是小孩子的东坡问妈妈:“我要是学范滂,您会答应吗?”当时,苏妈妈答应了,才有了一心用世的东坡。

澄清天下?我不知东坡还记得否?

一二个礼拜前,我忽然有了告别东坡的念头。顿时觉得舒畅许多,似乎卸下了许多梦幻与执著。“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苏东坡已经去古九百年了。大江东去的人太多了,难道东坡会不知道?

告别东坡,不是易事。但是,我终于说出了再见!

这一声再见,代表了新生、代表了成熟、代表了我自己的一切。我想,决断了往事,你就能说再见;告别了东坡,我还是继续写。

某个中秋,东坡思念弟弟子由。他写了一首诗,开头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徘徊于月夜的东坡,乘着孤舟回家,缓缓的推开小门,全都睡了。而我这个徘徊于东坡门口的人,竟也看不见东坡一面。

虽然,我曾难过。但是,不也都是一场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我自言自语,若有所悟。

东坡于我,还真像是场幻梦耶!

2004年6月9日写于台北@

(寻古奇侠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读古诗,常常为古人以数字入诗词的才华叫绝。初唐骆宾王的诗词中好用数字,被称作"算博士"。骆诗有"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写得颇有气势。苏东坡邦使臣的掌故众人皆知,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回应"三光日月星"终让辽使称臣,传下一则数字对的佳话。旧有一副对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六和"指杭州六和塔,此联十个数字用了八个,自然熨贴。
  • 腹部按揉能保健养生。在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中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宋代著名的文豪苏东坡,善于自摩丹田养生术,并吟出过“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诗句。
  •  即将到教育部履新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昨天在故宫举办了个人的新书发表会,畅谈管理故宫四年来《艺术殿堂内外》的感想,以及二十年来研究《新史学之路》的心得。随后在故宫院内举办的欢送会,也由新任院长石守谦代表,致赠杜正胜一座名为“由艺术殿堂出发”仿制的“祖乙尊”。另外,另一位副院长林柏亭也代表致赠“一书一画”予杜正胜,一书是苏东坡的《寒食帖》,一画则是仇英的《蕉荫结夏》数位画。
  •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自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他是“江西诗派”的宗主,影响极大。而黄庭坚的词,在历代则褒贬不一,因人而异,看法落差很大。
  • 东坡在历史上,有一桩“智退辽使”的美事,至今还常被人津津乐道。
  • 苏东坡的一生中曾写了很多的随笔偶记,既不必有什么传统的包袱,也少了严肃的使命感。却多了些温暖亲切,宽和成熟。也成了他极为人所喜爱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