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四

【星座人物】江山尽覆忠臣泪 旷古奇侠文天祥(七)

“是气所磅礡,凛烈万古存”
魏菀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6日讯】在正气歌前序里,文天祥曾说他自己在那腥臊污垢的土牢里,一年四季要循序或交相历经水汽、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这些恶气杂出的薰染,有整整两年的时间,不要说享有基本的清洁工作了,他的外型已犹如地底深处的污垢杂秽,可是他却没有病倒,他的身心刚强到一直都是无恙的,至于为什么病上不了他的身呢?他说是因为他的浩然之气,他认为是因为他自己身上磅礡凛冽的正气!他在正气歌的诗里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得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这种异象,是不是也说明了当时的天祥,其气节与道德令他的身体果然与常人不同,已非身处常人之境了。

  到了1282年,当时天祥已被关押了三年,元世祖认为是时候了,群臣也在回复世祖求才的问题上奏称:“南人无如文天祥。”这让忽必烈下了谕旨,只要劝得降,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可惜后来听闻了说客来报的天祥没有动心。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狱中待遇,并给他上等饭食享用,可叹这好久没吃过人样的饭菜的文天祥这时却说自己既然以前不吃,现在也不会吃。接着忽必烈真正当面召见起天祥了,他在廷上以一国之君亲口许他元朝宰相、中书省枢密使等高职,一切只要天祥一句话。而这三年不成人形关押之后的文天祥,而这仍然面对元世祖就是长揖不跪的文天祥,却真的是只有一句话,那句话却是:“吾但愿一死!”。

就这样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天祥抵达大都,到如今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元世祖亲自招降天祥,在这整整被囚禁的三年两个月间,他们已经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了,过程中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是绝无仅有的。而经过元朝这样用心计算、软硬兼施、攻心为上的折磨,到头来竟然还是一场空,天祥这个铁了心的硬汉就是不承认元朝、元主,不承认这一切的安排,这怎不令元世祖闻言气恼呢?于是他不顾天子形象,立即下令要处死文天祥。

次日,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的防护着。而在那冬雪未退的寒风里,有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即将就义的消息,就自动静默的聚集在街道两旁想看看他;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祥。行刑前,监斩官还迟疑的尊敬的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没想到他却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就向南方静肃跪拜,然后便引颈就戮了,他就在那一天,在那见闻者无不流涕的情景下从容就义了。死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他最后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让人不禁感慨:是非成败只一时,光耀古今的是襟怀!

还记得那小时候的文天祥好仰慕英雄人物,童年的他就曾经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而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当时小小的天祥就曾经暗暗地立誓:“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那我就枉为大丈夫!”没想到在公元1323年时,在那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当时的政治环境终于使他的遗像能被挂在当初的先贤堂里了,而这百年前许下心愿的的天祥,现在真的是跟当时的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遗像一起肃穆地陈列其中,并列祭祀了。随后在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接下来,在他的家乡跟中原各地也陆续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而且文天祥的文集、传记一向都在民间流传的很广,迭经浪头,历久不衰,他的那些撼天地、慑鬼神的诗篇,在这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民族的正气,发出耀眼的光芒!

美国文豪海明威曾说过,真正的勇者始能“在压力下展现坦荡的风貌”。有人说“压力”莫大于生死,在生死关头能勇敢的坚持立场、捍卫原则、并维持人格的完整,以至于从容入狱、慷慨赴死,都是至高无上的“坦荡”!这让我想到在今日已无封建制度存在的现世里,却有着相较于元朝更不能容纳异己的政权进驻着中原,不停重复的进行着一场接一场,全面彻底镇压民主与神学思想的斗争;其实人权是最基本的普世价值,不论古今中外,基于任何哲学体系思想的信仰都不应该受到被毒打、洗脑、劳教和残酷折磨的迫害。

尤其当时文天祥对汉民族社稷文化的信仰,却换来杀头的命运,跟如今中原大地上那些坚持不懈的遵循真、善、忍的人们一样。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或家庭的温暖吗?为了什么要义无反顾地投身为正义说话?为了什么他们与文天祥一样在大苦难中坚如磐石?为了什么他们一样在千变万化的魔难中,坚定如初?酷刑不能动摇他们,魔难不能吓倒他们,苦难不能吞没他们,他们一直金刚不动,正念十足!千千万万的人曾被文天祥坚强不屈的精神所震撼,这样无私无畏的精神既然能从文天祥的身上流芳百世,我们当知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有无惧于所有洗脑、利诱、关押、酷刑、生死考验的人存在,那么暴政才会更改,历史才会扭转,中华民族才会有真正光明的未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于冕上疏为父于谦平反,宪宗亲自审理,并下诏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钦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
  • 王苏二人政见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对于对方的人品道德、诗文学问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乱失败,曹吉祥被磔刑于市;徐有贞获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乡,后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