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被勒索﹙二﹚

定芬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就这样过了一两个星期,想不到跟我女儿要钱的人数又增加了,那是因为坐她隔壁的那个男孩子的好朋友也加入了要钱的行列,所以她带去的二十元每天给那两人一分也就没有了,更不要说还有钱可以留下来买早餐了。就这样大概又持续了一个多月。

后来事情会曝光,是因为这个后加入跟我女儿要钱的男孩子,不知怎么他又转而向别班的小朋友要钱,而对方很生气,一状告到老师那儿去,所以老师通知了家长,而他家长在询问自己儿子到底还有跟谁要过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他儿子还跟我家女儿要过钱的事实,于是打电话来“建议”我说:“你不应该让你女儿带那么多钱去学校的!”当然,我也在询问女儿到底还有谁跟她要过钱的时候,意外的听到原来,坐在她隔壁的男生,才是这一切事件的源头。

我先打了一个电话给对方家长,简要的把上述的经过包装的比较轻微的很客气的跟对方讲了一讲,对方的家长只是冷冷但明显生气的﹙可能也是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吧!﹚口气问我说:“他到底跟你女儿拿了多少次钱?”我决定在这种严厉的语气下撒个谎说:“应该没有很多次吧!你问问孩子好了。”然后我再通知了老师,跟她比较详细的把来龙去脉说给她听,说到最后我跟那位老师说:我觉得那两个孩子会一再的跟我女儿或其他人要钱的事,我女儿自己应该也要负点责任,因为她姑息养奸,就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而慢慢把人家胃口养大了,以致于后来他们还敢去跟别班的同学要钱,这实在是一个恶性循环。

老师闻言就马上跟我仔细解释了她惩罚孩子的原则跟动机,说得我都很赞成,然后我跟老师说;这件事情我会跟其他两个家长私下再谈,其实没有什么事,因为孩子都很小,现在不好改过以后也会变的很好,所以我并不打算追究。然后我们就挂了电话。

回过头来我问我女儿:“我这样处理可以吗?”她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说:“可以。”我接着问她,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宁愿这样每天“交钱”,却始终不肯跟妈妈或老师说这些发生的事呢?我看她不说话我继续问;难道你是怕被我或怕被老师修理吗?她才摇摇头轻轻的说:“有…但是….也不是,我觉得他们跟人要钱事情很严重,如果被老师知道了,他们不知道会怎样?”我说:“你很喜欢他们?”她看着我很坚定的说:“对,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当场实在是只能非常惊讶的看着我这个笨头笨脑加上宅心仁厚的女儿直摇头,喔,天呀!这叫我怎么说?

所以我讲了那个小偷临刑前咬掉了他妈妈乳头的那个老掉牙的故事跟她说,再引导她想想所谓“好”朋友在一起,是应该是一起变坏、变的没有品格或道德标准?还是一起变好、变的懂事又有品德呢?那个方向只要一不走对,她这两个“好”朋友这样长大后,就会有很不好的人生在等着他们。所以遇到不对的事情,为了大家以后能真正的“好”,哪怕人家说你打小报告,你都应该要提出为他们好的勇气来及早反应的!更何况还有一个最普通的理由,你得保护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你都无所谓吗?你无所谓却害的他们“生意愈做愈大”,很天真的跑去跟别人勒索,这样好吗?

我的女儿眼框一直都红红的,我想这情境对个七岁的孩子来讲是有点复杂,所以我最后能做的,也只是把沉默不语的她抓过来,好好的抱了一抱她。

后来我打电话给其他两位不太愿意跟我说话的家长说,老师那边我已经报备过了,就看孩子们跟我女儿先前“借”了多少钱,拿个信封装着还给我们就行了,所以也没什么事,孩子都很小,以后我们再好好教就行了。隔天,那位首先打电话给我的家长,要他儿子拿了一封装着一百元纸钞的信封给我女儿转给我,我也回函说了谢谢等语;而那位坐在我女儿隔壁的同学却没有来上学。又隔了一天,那个听说后来因为发烧请假的男孩子来了,却在脸颊上多了一道黑青淤血的痕迹,他也拿了五十元加一个垫板还给我女儿。我要我女儿找一样玩具包好去送他,附上一张纸条说:阿姨知道你是好孩子,芳芳﹙我女儿的名字﹚也知道,以后还要一起玩喔!

过了不久,还我们一百元的同学转走了,还我们五十元的同学虽然在同一班,但老师安排的座位再也没有坐一起过,甚至于他和我女儿之间也甚少互动跟讲话了,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转眼我女儿就要三年级了,又要再重新认识一个班级,不知道她现在有没有变的比较能明辨是非对错一点,而身为她妈妈的我,也就是只能在身边看着她,一路陪着她慢慢的走这人生的成长之路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 这是忍受多年悲伤和失去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故事历程和隐喻,对许多艰难情况和不同的年龄层来说,都有所帮助。
  • 《筑巢的鸟儿》 适合年龄:儿童。 应对状况:被迫离开家园。
  • 这是适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啸袭击后,为人们带来希望并协助加强复原能力。这篇故事也收录在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儿童心灵成长故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