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有钱人住的“别墅”?

font print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6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以往从北京北海白塔居高临下眺望京城,除了皇宫建筑群是一片红墙黄瓦外,四周都是方方块块的灰瓦屋顶和一行行绿色行道树。这就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筑群四合院。如今这种古人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正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取而代之是商业林立的高楼大厦。不过,近两年来随着四合院所承载的价值攀升,它正逐渐成为有钱人“新宠”。

有钱就住四合院?

近日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沈威风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这两年轰轰烈烈的四合院运动风起云涌。20年前率先从平房搬进楼房的那群人,再次率先又搬回平房了。只不过,现在四合院成了千金难求。

文章说,北京最有钱的人,住在南池子大街那一排外面朱门绣户、里面树影婆娑的原生态四合院里。次一点有钱的,则在京城二环附近买一个城市化改造进程中残留的四合院,虽有点破旧,但花大笔钱整修,装上抽水马桶和空调,仍是不错的。

再次一点有钱的,就在京城外买一套别墅,中式的那种。粉墙灰瓦,院里有几块太湖石,三五株杏花梅树,房子的内部结构,完全抛弃了四合院的形态。而再次一点、算不上有钱的,他们口袋里的钱,绝对不足以让他们买四合院,为了亲身体验中国式居住的好处,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四环边上的某个塔楼里,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式居住环境。

“百万家”住宅天下闻名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在汉代四合院已经逐步形成,唐宋时已广泛使用,到明代已完整。现在北京大量存在的都是清代建造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住宅建筑中一种传统的布局形式,又体现中国“前堂后寝”的礼制规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实按词意可以推知四面有房屋,当中有院,叫“四合院”。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是最能代表老北京民俗文化和反映北方古老文化生活的历史产物。但随着北京对旧城区的大规模改造,昔日的四合院一个一个的在消失。从1990年始 ,大量四合院被成片拆除改造为高楼大厦,到2000年,据文物部门粗略统计,北京的四合院减少了近100万平方米。

北京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披露,2000年到2005年北京计划改造300多万平方米危房,但同时有600多万平方米并非危房的房屋将“陪绑”——就这样,一个个四合院、一条条胡同就永远消失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表示,以前的大拆大建已经造成无可挽救的损失,北京市区的许多四合院到目前都还可居住,真正的危旧房很少,可以通过维修保护起来的。

2005年年底,被专家认为是北京四合院中上上品的孟端胡同甲45号院,在民间文物保护者坚守了两年之后最终被拆。以保护古代村落着称的陈志华教授无奈地说,那是北京真正好的四合院,规模宏大,而且保存也比较完整,但它仍和现在已立起摩天大厦的金融街很多好的胡同一样,逃不了被拆掉的命运。

四合院含金量在攀升

四合院作为一种特殊的物业形态,它的市场供应是呈下降趋势的,而市场需求却随着人们对四合院的重视变得越来越大。这种供给与需求的反方向发展,导致了四合院巨大的投资市场和获利空间。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四合院见证了中国古老的历史,浓缩了悠久的文化,其文化价值决定了投资价值。

北京南池子、北池子大街有众多的四合院建筑,北池子大街 26号是其中之一。据驻守在那里的工作人员说,这所院子是原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在位时兴修的,但没有完工陈就东窗事发。

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片房子现在属于天鸿集团,到现在每天都有十多拨人过来看房,有开着宝马的,也有开着奔驰的,他说,这院子一平米大概15000元,买下整个院子得花5000万,装修又得花上 5000万,买下来就要投入上亿元,所以根本不是一般人奢望的。

据了解,四合院基本上都比一般商品房要贵很多,一套三四百平米的保存良好的老四合院有的可以卖到上千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