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唐太宗时,突厥的颉利可汗咄苾重用汉人赵德言,改变了许多风俗习惯,制定了很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引起突厥百姓的不满。咄苾还信任各部胡人,疏远本族的人。加上连年饥荒,税收繁重,百姓怨声载道,上下离心离德,很多部落反叛,咄苾的兵力日见衰弱。唐朝许多大臣请求乘机出兵征讨。唐太宗问:“出兵征讨,我不得不顾及刚刚和突厥签订的盟约。但不出兵,恐怕又会失去机会。你们说怎么办好?”

太子少师萧瑀请求出兵,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则反对。他说:“突厥并没有侵扰我们的边境,在这种情况下出兵讨伐,则是背信弃义,还要劳民伤财。这绝对不是正义之师的作为。”

唐太宗听从了长孙无忌的意见,没有出兵。后来咄苾越来越衰败,百姓纷纷离散。又偏偏赶上连降大雪,冻死了许多羊马,百姓也缺衣少食。咄苾担心唐朝会乘机出兵,于是,亲自带领兵马来到朔州边境,说是要会猎,实际是防备唐朝进攻。唐太宗派郑元颋出使突厥,郑元颋回来后报告说:“现在突厥百姓挨饿,牲畜瘦弱,显示了灭亡的征兆。估计不会超过三年。”

许多大臣都劝说唐太宗乘机袭击突厥。唐太宗却坚决反对,他说:“和人家签订了盟约,又要毁约,这是不守信用。利用人家现在天灾人祸,这是不仁不义。乘人之危,这也不是勇武的行为。我一定要看到他们有罪过,再出兵讨伐。”

(出自《资治通鉴》)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行和尚家在巨鹿,幼时家贫,邻居王姥,前后接济他家上万钱。开元中,一行和尚来京师长安,受到唐玄宗恩遇,一行和尚说什么,皇帝没有不答应的,一行常常想着如何报答王姥。
  • 中国传统文化中贯穿着“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内涵。诸如“善有善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等。下面就是一则“祖上积德,荫于子孙”的故事。
  • 陈尧咨是北宋人。他家里有一匹马,性情暴烈,没有谁能驾驭。陈尧咨让仆人把马拉出去卖了。他父亲知道了,对他说:“你制伏不了这匹马,把它买给别人,别人就能制伏吗?”陈尧咨赶快叫仆人去把马牵回来,终身养在家里。
  • 北宋时,曹州商人于令仪,家境富有。一天夜里,有一盗贼进入他家,他的几个儿子将盗贼抓获:原来是邻舍的儿子。于令仪问:“平素很少听说你有什么坏习惯,问什么要偷盗呢?”那人说:“由于贫困。”
  • 司马光家在洛阳。洛阳旧俗:春天私家花园对外开放,园丁卖的汤茶钱与主人均分。一次,司马光的园丁来缴纳十千汤茶钱。司马光都赏给了园丁。十几天后司马光游花园,见园中新建了一井亭,问园丁,原来是用那十千钱建的。
  • 清朝康熙十八年,三藩为乱,天下调兵四出。有个征卒过高邮横泾,夜宿关帝庙,在墙上题了二绝句说:
  • 黄筌能善意的理解别人,不愧是个好画师。
  • 商人打开那包袱看,原来的三百两银子尚在,外有一百多粒珍珠,价可千金,商人从此成了富人。
  • 唐太宗认为魏徵说的有理,就恳切的对庞相寿说:“从前,我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则是天下的主人,我不能单单偏袒秦王府的故人。大臣们的进谏是对的,我没有理由反对。”
  • 清朝嘉庆年间,汝宁府罗山县有一村翁,儿子出外经商,留媳妇在家。媳妇平素贤惠,每天织布供给家用。翁坐享其成,无所事事,每次出去与人赌博,输了就回来向媳妇讨要,已习以为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