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找钻石》序

圆一个心中的梦

文/(玨木)涵
【字号】    
   标签: tags:

“(玨木)涵老师写作教室”的企划出版,圆了我心中的梦。

我一生中,做了两件自己喜欢的事:教书和写作。

我常常痛恨自己能力的微薄,不过是教个书、写一点文章,为什么常弄得精疲力竭,再无暇顾及其他?

朋友们却说:“从没看过这么拚命的人!你太认真了啦。”

我一直是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从其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乐趣,它让我拥有一个更为丰美的心灵和相当精彩的人生。而教书多年,我心中确实有很多的想法,尤其,在国文的教学上,如何提升他们的程度?

又如何带领他们也走上阅读和写作的路?后来,我有了一个部落格,格友们常称赞我的点子多。其实,他们不知道,很多是我在国文教学上的实验;有些是囿于时间,来不及在课堂上做,却又觉得很可以一试的……

的确,有过很多年的国文教学经验,也有过漫长的写作历练,我常希望将它们结合起来,或许这对年少的朋友在作文或写作上,会有一些实质上的帮助。

写作,可以从生活中出发,更可以在生活中取材,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如想像中的困难。

不要以为生活总是单调乏味的,只要我们有一颗敏锐的心,以灵慧的眼,就可以发觉无处不是写作的好题材,至于如何触发、剪裁、思考、表达……在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阐发。

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找到写作的钻石。

或许,也有不少人对我的教学是好奇的吧。这本书的出版,希望能提供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的协助;我更盼望的是那些对写作有兴趣,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朋友们,能因这本书而敲开文学的殿堂,从而领会阅读和写作的美好。

在我,其实是圆了一个多年来思思念念的梦。

谢谢好朋友亚南和我一起来实现这个梦,热情、理想和高效率,让我们在溽暑中做来仍不以为苦,且心生欢喜。

也真心盼望你会喜欢,并对你在写作上有所助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代父母比过去的年代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有了更好的专业训练,但是在为人父母及教养孩子的挑战中,因为社会文化的快速改变,却也面临了更多的挫折与不确定。

  • 自十七世纪起,法国人便不断地造访中国,无论往昔造访的理由为何,今日大底是宗教、军事、商业或艺术。法国对中国的这种狂热,并未将台湾排除在外;十九世纪末法国远征台湾未竟其功的经验,及今日与台湾的文化经济交流,都让西方发现,台湾是一个中华文明未受革命摧残的真正中国。
  • 中国所呈现的整体形象,并不协调:中共文宣影片所强调形塑的是成功、进步、稳定及和谐,但影像却是经济跃进、暴发户新贵及悲惨平民交叉呈现。当影像出现贫苦的农民、百受凌辱的移民、遭排挤的劳工,以及孤独老人与病人时,影片都以“我们正处过渡时期”一语带过。这不正是昔日导致中国帝王逊位时所呈现之民心涣散的景象?
  • 正如威儿玛‧瓦历斯透过莎,较年轻的那个婆婆说的:“我的意志力比我的身体知觉还要强大。”这句话,从原始洞窟到现代职场,在所有人类群聚型态里,都可轻易找到拥护者,也可轻易成为艰难处境时的救赎。
  • 两个老婆婆静静的坐了很久。最后莎开口了:“可是你们也许会在我们最需要你们的时候,再一次抛弃我们?”达古花了一些时间想要怎么回答,心想要是酋长在这里回答问题就好了,因为酋长对于回答这样的问题比他有经验多了。
  • 人生目的何在?生命意义何在?人间真理何在?这类“大哉问”的问题,正是本书所探讨的主题。

    处在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无常世界中,人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活下去?在人生列车即将抵达终站时,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 在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的短篇小说《中间岁月》(The Middle Years)中,主角是面临死亡的作家,由一位年轻医生照料着,这位医生心中怀着成为作家的秘密愿望。作家想要以治疗者与艺术家的身份为医生指点迷津,透露关于生命与世界的唯一真理:“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尽自己所能,付出所有。我们的怀疑就是我们的热情,而热情是我们的任务。”
  • 我第一次遇见马修,是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雪谦寺后方的小房间里,他正躬着背挤在电脑前。当时马修正指导着ㄧ群僧侣,努力的把经文打入电脑,这些传统的经文都是用手刻在长方形的木块上,然后再用刻好的木块印在纸页上;而现在这群僧侣正运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藏文字体,把经文一字一字的打入电脑中。
  • 自由的定义是做自己的主人。对许多人来说,这代表行动的自由、行为的自由、意见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完成自己订定的人生目标。这种信念主要是从外在来定义自由,完全没有顾到内心中念头的独裁性。这种对自由的定义在西方世界很寻常,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根据冲动而行。这其实是蛮奇怪的想法,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反而成为念头的玩物,任由干扰心的念头来支配自己,我们像山头上的草,风怎么吹,草怎么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