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 曾国藩:致沅弟书

曾国藩
font print 人气: 290
【字号】    
   标签: tags:

沅弟左右:鄂督五福堂有回禄之灾,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怪,胡想乱猜,生出多少枝叶,仇家转得传播以为快。惟有处之泰然,行所无事。申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尚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弟若欲自儆惕,似可学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后痛下鍼砭(音:真边),必有大进。立达二字,吾于己未年,曾写于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强。但于能达处,尚欠体验;于不怨尤处,尚难强制。吾信中言皆随时指点,劝弟强制也。赵广汉本汉之贤臣,因星变而劾魏相,后乃身当其灾,可为殷鉴。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左右:书札中常用的称谓敬辞,不直言对方本人,而称其侍者,以示尊敬。
回禄之灾:火灾。回禄,火神。
儆:通“警”,警告。
得力:得到助力。
丁巳:公元1857年,咸丰7年。
戊午:公元1858年,咸丰8年。
奏疏: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公牍:公文。
鍼砭: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病方法;比喻规劝过失。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
劾魏相:赵广汉因办案得罪了当朝丞相魏相和司直萧望之,二人列举了赵广汉的一系列“罪行”,广汉因此被腰斩。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

在文学方面,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为后世所关注。他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1.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12.夜不出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 丙辰岁余同浔阳叔翁,于正月二十六日,至徽之休宁。出西门,其溪自祁门县来,经白岳,循县而南,至梅口,会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过桥,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二里,过天门,里许,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俱不暇辨,但闻树间冰响铮铮。入庵后,大霰(音:现)作,浔阳与奴子俱后。余独卧山房,夜听水声屋溜,竟不能寐。
  •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 予向在沈阳,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马。及入关破贼,得与都人士相接,识介弟于清班;曾托其手泐(音:乐)平安,拳致衷曲,未审以何时得达。
  •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音:五)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音:句)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 乾隆丁亥冬, 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音:切)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音:耳),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音:育) 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音:窜)。先君子羸(音:雷)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恒过半。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音:据)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
  • 江宁之龙幡,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音:衣)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