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font print 人气: 15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5日讯】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音:五)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音:句)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音:烟)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音:蝉),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 左膝以下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鸣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音:自),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前来!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音:其)、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音:坑)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忠毅公:即左光斗(公元1575~1625),字遗直,号浮邱,明桐城人。官御史,立朝忠鲠,不畏权要。光宗崩,与杨涟协力,排除宦官势力,扶持幼主,后终为魏忠贤所害,死于狱中。追赠太子少保,谥忠毅。
轶事:正史上没有记载的乡谈传闻。

先君子:自称死去的父亲为先君子。
视学京畿:左光斗曾任提督直隶学政,直隶即今河北省,明都北京,在直隶省,故称视学京畿。
庑:厅堂两侧的厢房。
文方成草:文章草稿才写完。
叩:问。
史公可法:史可法(公元1601~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皖、豫,后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劝降,坚拒,城破被害。清乾隆时追谥为忠正。
瞿然:惊讶欣喜的样子。
厂狱:据明史.刑法志,明朝设有东厂和西厂,专门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由太监主持,相当于现在的特务机关。此处的厂狱,是指东厂所辖的监狱,在当时北京的东安门北。
逆阉:指宦官。
炮烙: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的酷刑。
镵:古代一种掘土或挖药草的铁器。
为除不洁者:假装是清扫人员。
眦:眼眶。
蕲:今湖北省蕲春县。黄,今湖北省黄冈县。潜,今安徽省潜山县。桐,今安徽省桐城县。
凤庐道:明时凤阳府及庐江府的兵备道。
檄:古代用于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即军令。
更休:轮流休息。
漏鼓:专为报时辰用的鼓。
番代:轮流替代。
铿然:冲击的声音。
少:稍。
太公、太母:指左光斗的父母。
宗老:同族中的尊长。

【作者简介】

方苞(1668年—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朝进士,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经李光地营救,才免于难。康熙五十二年,清圣祖以“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命方苞以白衣平民身份入值南书房,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智囊,后官至礼部侍郎。

方苞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姚鼐推崇方苞:“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文章之冠”。方苞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易 》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 ,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

方苞一生著作等身,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集外文》10卷、《补遗》14卷等,另删订《通志堂宋元经解》等,并擅长撰写散文,有近六百篇传世,收于《望溪先生集》中。方苞为文,多明经崇道之作,且重道学。其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音:机),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 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 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音:触)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音:照)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音:愧)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音:拿)一小舟拥毳(音: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音:松) 沆砀(音:行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音:西),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音:峦),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音:则),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音:恍),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净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 五人者,盖当蓼(音:了)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音:脚),何也?
  •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 闻此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 丙辰岁余同浔阳叔翁,于正月二十六日,至徽之休宁。出西门,其溪自祁门县来,经白岳,循县而南,至梅口,会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过桥,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二里,过天门,里许,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俱不暇辨,但闻树间冰响铮铮。入庵后,大霰(音:现)作,浔阳与奴子俱后。余独卧山房,夜听水声屋溜,竟不能寐。
  •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 予向在沈阳,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马。及入关破贼,得与都人士相接,识介弟于清班;曾托其手泐(音:乐)平安,拳致衷曲,未审以何时得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