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 苏轼: 留侯论

苏轼
font print 人气: 1384
【字号】    
   标签: tags: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音:促)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音:宜)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音:或)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音:奔)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音:显舔)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其先世五祖相韩。秦灭韩,张良悉以家财求客韩报仇,得力士,狙击秦始皇于搏浪沙,误中副军,乃更名逃匿下胚,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佐汉高祖灭项羽,定天下,封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节:节制自己使不逾限度的力量,亦即“忍”字之意;过人之节,即指忍人所不能忍。
卒:同“猝”。突然。
挟持:抱负。
圯:桥。此桥在江苏省圯县南。
鼎镬:鼎,三足两耳的金属器具。镬,无足无耳的金属器具。鼎镬皆为烹煮食物的器具。古代以鼎镬烹煮罪犯的酷刑。
贲育:即古之勇士孟贲、夏育。孟贲,战国时齐的勇士,力大无穷,相传能生拔牛角。
逞于一击之间:指搏浪沙刺秦始皇之事。
间不能容发:生死之间相距微小,几乎没有一发的间隙,比喻形势危急。
荆轲:字公叔,战国时卫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着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聂政:战国时韩轵县深井里人,是韩国勇士。严仲子与韩宰相侠累有仇,重金礼聘聂政刺杀侠累,政以母在而不允。待母逝姊嫁,因感恩于知己,于是刺杀侠累,替严仲子复仇。事成之后,恐连累其姊,乃毁容自尽。
倨傲鲜腆:傲慢无礼。鲜腆:不厚,引申为无礼之意。
折:挫辱。
孺子:幼童的通称。
楚庄王伐郑: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伐郑事,在周定王十年(公元前五九七年)
郑伯:指郑襄公。
逆:迎接。
肉袒牵羊:裸露上身,牵着羊。表示请罪降服。
句践之困于会稽:越王句践,于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四九四年)受吴王夫差之攻伐,退守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东南十二里),忍辱求和。
素:交谊。
仆妾之役:指取履纳履事。
秦皇之所不能惊:言张良佐刘邦攻秦,避免攻坚。及车至咸阳,秦王子婴岁仓皇迎降。
项籍之所不能怒:项籍,即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楚霸王因疏于防汉,刘邦遂得而定关中。
弊:疲困。
淮阴破齐:怀阴侯韩信,破骑齐七十余城,请为假王以镇之。高祖怒,张良蹑足附耳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高祖悟,立封为齐王。
魁梧:形容体貌高大雄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东坡原来是翰林学士,后被贬为潮州刺史,他一直认为是因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报复。三年刺史任满,苏东坡回到京城。一日去拜见王安石,在书房等待时,苏东坡偶然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没有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但只写了“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
  • “层楼风雨暗伤春,烟柳斜阳独怆神;多少江湖忧乐意,漫呼青兕作词人。”这首七言绝句,道尽了辛弃疾一生的悲歌、忧愤、抑郁和哀乐。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北宋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
  • 在宋朝有个文学家,叫苏轼字子瞻,号叫苏东坡,他祖居在梅山。苏东坡有个胞妹名叫苏小妹,也是个能学会画是女中的魁元。
  • 【大纪元2月6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六日电)刘和平等旅外艺术专家今天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梳理“北宋书画家郭忠恕之死”、“米芾的作品表现”以及“李公麟的叙事画”等,一窥北宋文人承载着丰富的艺术风华;同时,也从苏轼与周遭文人的互动,发掘绘画中隐含的“密码”。 
  •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实他自己已经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𫗦(音:逋)糟啜醨(音:离)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音:须)俞之声, 欢忻(音:心)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是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 文乃作者贬官黄州时,和宾客游历赤壁以后所写。当时作者误认为所游之赤壁即为赤壁之战的赤壁,所以文中对周瑜、曹操兴起一些感慨。苏轼这次游赤壁是在秋天,同年冬天又重游一次,也写一篇赋,为了所区别,故有前后赤壁赋之分。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阪(音:板)。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