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文学对谈——台湾艺文风潮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4日讯】
时间:2007年6月2日
场次:五年级的美丽与哀愁——回顾小说族廿周年
对谈者:林黛嫚vs.宇文正
地点:国家台湾文学馆演讲厅
时间:14:00-16:30

2007年“周末文学对谈”第5场次即将在6月2日于国家台湾文学馆隆重登场,以“五年级的美丽与哀愁——回顾小说族廿周年”为题进行对谈。这次对谈,将以五年级世代的阅读经验与创作观点为对谈主轴,并呈现小说族现象在80年代台湾文坛引起的注目与争议。

林黛嫚,现任全球华人文艺协会理事长。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边读边写中出版了《也是闲愁》、《闲爱孤云》、《闲人免爱》、《今世精灵》、《平安》等长短篇小说作品。二十多年创作生涯中,小说一直是主要创作文类,但也有《本城女子》、《时光迷宫》、《你道别了吗》三本散文集,擅长以写实风格描写女性的处境,细腻深刻。散文及小说作品都曾多次入选年度散文选、年度小说选及中华文学大系散文卷、小说卷。

宇文正,现任职于联合报副刊主编。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加大东亚所硕士。著有小说、散文、传记多种。小说擅长以慧黠的笔调,书写都会男女的爱情;有短篇小说集《猫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里的爱情》,长篇小说《在月光下飞翔》等;散文则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柔媚,有《颠倒梦想》、《这是谁家的孩子》等;童书创作《爱的发条》,刻画出童真与母爱的温馨;《永远的童话──琦君传》是她的第一本传记著作。

“世代”是有别于“流派”的一个研究文学社会学的视角。80年代的台湾,向都市化的社会急遽发展,而一群60年代出生,在80年代步入文坛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有别于70年代的乡土文学,6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而有了呈现新世代创作者的新风貌,其中一群从全国学生文学奖出身,作品中除了都会题材外,更加入年轻创作者的校园爱情题材,而广受青年读者喜爱,一时蔚为风潮,被称为小说族现象。邀请府城的朋友们一同在周末的午后,相遇在国家台湾文学馆演讲厅,一窥20年来小说族的流转风华。

新闻联络人:陈昱成
联络电话:(06)221-7201#2305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 像一个影子
  • 刚开始,经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慢慢等他大一点,他会拉着我的手,自己走几步。再大起来,他就喊着广告词,变换着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着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们欣赏龙山路华灯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赏着我们这一对母子。
  • 朔风吹。1968年底,一辆“跃进”卡车把我们一批知青载到了南汇东海农场老九队的海边。 中港一带的护塘东堤脚泥滩上,已经扎起了两排芦席为墙,稻草复顶的草棚,一排十间, 每间五张上下铺的双人铁床,住八个人,另一空床,上铺堆放箱子行李,下铺放些面盆之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