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陪你读下去(3)
午餐时间,其他学生会你推我挤,冲到排队的人群前方。派屈克总是在后头却步。他的心思似乎永远流连在某个其它地方:用功的时候,他不时低声哼唱,经常要等到旁人戳弄他,他才会回过神来。他的文件不是丢在桌上乱成一团,就是随便折折塞在口袋。他笑的时候总是没法笑开来,仿佛他曾经努力训练自己露出完整的笑容,但后来放弃了。
陪你读下去(2)
毕业将至,我还在犹疑自己要做什么。我考虑投入社会运动,因为我一向特别钦佩社运人士。但我对这方面不在行。我尝试过在一个非营利女权组织工作,我在那里的任务是向国会幕僚游说,结果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因为觉得侵占到那些人的时间而对他们道歉。更广泛地说,我认为要改变那些强烈关注自我利益者的心态太过困难。
我仿佛看到我的学生们像我在八年级时那样,为小马丁·路德·金恩〈来自伯明罕监狱的信〉感到热血奔腾,或者像后来我在高中时那样因为读到麦尔坎·X的自传而满心向往。
罗马四季(3)
“Molto, molto bella,”计程车司机罗伯托把我们一家四口、七件帆布袋、二十公斤的婴儿车从机场送到这里,沿途一边开车,一边跟我们说。他胡渣点点,随身带着两支手机,双胞胎一发出声响,他就吓得一抖。
罗马四季(2)
我站在露台的一把椅子上,试图从远方一栋栋有如迷宫的建筑物之中找出台伯河,却看不到任何船只和桥梁。根据博伊西公共图书馆的一本旅游指南,特拉斯特维雷区一带相当迷人,四处都是前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中世纪的巷道和夜店。我只看到雾濛濛的屋顶和树梢,依稀听到车辆往来。
罗马四季(1)
意大利之行迫在眉梢。我们列出一张张清单──尿布、婴儿床具组、阅读小灯、婴儿奶粉、两打Nutri-Grain高纤谷物棒。我们一辈子从来没有吃过高纤谷物棒,这会儿却忽然觉得随身带着几条似乎相当重要。
大地(3)
他扭头看了她一、两次,她宽阔的脸孔毫无表情,踩着一双大脚,步伐平稳,慢吞吞前行,像是这条路她已走过了一辈子。走到城门口,王龙犹疑地停下脚步,一手稳住肩上的箱子,一手在裤带里摸索,翻找那仅存的几枚铜币,掏出两文钱,买了六个青绿色的小小桃子。
大地(2)
王龙走进自己房里,再度披上大褂,放下辫子,用手抚抚剃过的眉毛,又抚抚脸颊。或许他该去剃个头?这会儿天还没亮,他可以先到剃头街去剃个头,再到大宅院去接那女人。如果手边子儿还够多的话,他就打定主意去剃他一剃。
大地(1)
屋子里一片阒疾,唯有年迈的父亲在与他隔着堂屋的房里气息咻咻的微弱咳嗽声打破沉寂。每天早晨,王龙听见的头一个声响便是父亲的咳嗽声,而他往往静静躺卧聆听,直到咳嗽声愈趋愈近,父亲房门上的铰链咿呀作响时,他才挪动身躯。
短篇小说:知之为不知
我的感官变得灵活无比,对咖啡的味道、高大青草的颜色、游乐场里孩子们的交头接耳声都无比敏锐。我觉得无忧无虑,但又跟无忧无虑刚好相反。
完美的一年(二)
一本深蓝真皮封面的书,看起来颇厚。约拿单不禁拿起来,翻到正面来看:书相当新,真皮封面上有精美压纹及白色缝线,有扣环使书页不致随意开启。是一本Filofax手帐!在这个iPhone、黑莓机之流横行的世界,还有多少人想到要用Filofax手帐,尤其是五十岁以下的族群!
书摘:10号舱房的女人(4)
她穿着无腰身的灰色丝绸宽松开襟洋装,颜色衬托她的眼睛色泽。但即使隔这么远,我都看得出来她的丝质头巾包着光头,肌肤也蜡黄苍白。她散发的氛围与其余的人形成强烈对比,相较之下,其他人看起来都健康过头了。
书摘:10号舱房的女人(3)
握手时我一边打量他。即使今天稍早他穿着牛仔裤和T袖费力走上连通桥的模样,都称得上是我好友丽兹口中的“男神”了。现在他穿上小礼服,我不禁想起女生之间的经验法则:晚礼服能替男人增加百分之三十三的吸引力。
书摘:10号舱房的女人(2)
阳台很舒服,一如想像中高级游轮的私人阳台。阳台围栏是玻璃,所以坐在房间里,几乎可以想像自己和大海之间毫无阻隔。阳台上有两张椅子和一张小桌子,依照出航的季节,旅客晚上可以坐在外头,欣赏午夜的太阳或北极光。
书摘:10号舱房的女人(1)
我在北极光号的登船梯入口看向船身:大片的玻璃窗反射阳光,玻璃上没有一点指纹或海水,闪闪发光的白油漆非常新,仿佛当天早上才完工。
书摘:肯辛顿花园里的彼得潘(2)
但彼得就像其他男孩一样不太在意外表;此时他正欣喜若狂地跳来跳去,完全无视于她的存在。唉!他忘了自己之所以能这么开心,全都要归功于温蒂才对。他还以为是自己把影子黏回去的呢。
小说:肯辛顿花园里的彼得潘(1)
达林夫妇离开家后,有段时间,三个孩子床边的夜灯仍燃着明亮的火光。那是三盏非常棒的小夜灯,让人忍不住希望它们能一直保持清醒,看见彼得现身;可是温蒂的夜灯眨眨眼睛,打了个大呵欠,惹得另外两盏夜灯也跟着打呵欠,三盏灯还来不及闭上嘴巴,就都全熄灭了。
他认定我会跟过去,自顾自地转身穿过塑胶帘子。我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被贪求无厌的好奇心打败了,我想不出其它更好的选择.便推开帘子跟上去。光线照满了原本黑暗的房间角落,我发现模特男在一个板条箱里翻找,把不要的物件像垃圾般丢到一旁。
那只极为温暖,没有包着古老木乃伊缠布的手,在我一发出尖叫时便立即松开了。我冲过塑胶帘子,绕过墙壁,抓起我放在袋子里的辣椒喷雾罐。我站那里拿着罐子瞄准,手指按在开关上,我看到帘子底下伸出来的脚丫缩回了漆黑之中。
我快速经过一整个墙面的照片,往楼下主楼层走。经过摆满织画、雕像、雕刻品、剑、十字架与珠宝的中世纪艺术区与回廊大厅,通往博物馆的礼品店,最后我终于来到埃及区了。
我朝照后镜里那对皱眉瞪我的眼睛淡淡一笑,掏出自己的皮包。我虽然搭过无数次的纽约计程车了,却从没习惯计程车司机的态度;每次都会把我惹毛。不过我若不搭小黄,就得坐家里司机开的车了,他一定会到处跟着我,把我的一举一动向爸妈报告,所以总体考量后,我宁可独来独往。
独居日记(4)
诗主要是自我对话,小说则是我与别人的对话,两者来自截然不同的存在模式。我想我写小说是为了找出我对某件事的想法,写诗是为了了解对某件事的感觉。
独居日记(3)
每次遇到生命里的重大危机,自己的心灵达到澄净时,那种澄净让痛苦升华,十四行诗就涌现了。
独居日记(2)
此时此刻,我的书房里,秋天的阳光如此澄明清朗,它呼唤着我的内心与它一致……纯净,纯净。
独居日记(1)
这就是纳尔森镇(Nelson)适合我的原因,因为这里的邻居们从来不自命不凡,很少自鸣得意,尽管他们有粗俗之处,那样的粗俗却简朴健康。
在比萨,在米兰,我都觉得很自在,有时甚至很快乐。但回到我生长的这个地方,我总是担心会有不可预期的事情发生,让我再也无法逃脱,让我所获得的一切都被夺走。
书摘:故道──以足为度的旅程(3)
我从巴勒斯坦回来后不久,无意间读到一篇捷克作家西列克(Václav Cilek)所写的优美论文,题名为〈看不见的蜜蜂〉,文章开篇写道:“默默前去朝圣的人愈来愈多,朝圣的地点开始改变。在石头上,在森林里,都会看到小型的献祭——用小麦编织的花束、一束石楠上插着一枝羽毛、用蜗牛壳排成的圆圈等。”
小说:神之坠落(3)
他已经出任务超过七十次,中队许多人认为他有不死之身。泰迪心想,如今迷思就是这么来的,靠活得比别人久就行了,或许这正是他现在的职责,担任幸运物,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魔法,保护众人安全。或许他真的有不坏之躯,但他自己不断挑战这个说法,不顾上级反对,仍争取尽量出任务。
书摘:故道──以足为度的旅程(2)
早期的水手拥有一定的航海及造船技术,因而能够找到启程及归返的海路。我们只能臆测这些技术的内容,至于他们踏上旅程的原因,所知则更为稀少。
书摘:故道──以足为度的旅程(1)
狩猎术语中有个颇具启发性的词汇,可以形容这类印痕——嗅迹(foil)。生物的嗅迹就是足迹。但我们很容易便忘却自己本是足迹创造者,只因如今我们多数的旅程都行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这些都是不易压印留痕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