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357
【字號】    
   標籤: tags:

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書,是一面無微不見的明鏡。閱讀歷史故事,就可以超越時空,猶如把記錄天下興亡之事的錄影片在眼前重新播放一遍,令人樂趣盈然。歷史書中的內容包羅萬象,因此讀史之人自然也能從中受益無窮。

中國古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一書, 就是這樣一本令人開闊視野的好書。今天信手打開《史記》,映入眼簾的是一句睿智高遠的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於《史記.李將軍傳》,《史記》卷一零九《李將軍傳》中說:“李將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把上則成語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桃樹和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自然就會去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能走出一條小路來。以此來比喻為人只要真誠篤實,行為高尚,無需太多的張揚,自然就能感召人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司馬遷對西漢大將軍李廣的評價。李廣是中國古代西漢時期的一代名將,他智勇雙全,長期與匈奴作戰,為漢朝的邊疆安定立下了赫赫的戰功。作為一個統軍大將,他不但武藝過人、膽略非凡,就是在呵護部下兵士方面,他也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在一次行軍途中,天氣非常寒冷,李廣發現身邊有一個腿部負傷的士卒,凍得全身一直打顫,行走起來一跛一跛的,十分艱難。於是他立即跳下馬背,毫不猶豫地牽著韁繩來到這個士卒跟前,親切地對他說:“你的行動如此不便,就暫時騎我的馬吧!”說完李廣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馬背,並且親自為他牽馬,同時,輕聲地和他交談。

負傷的士卒受到將軍如此的呵護,不由得感激涕零。當軍隊終於到達宿營地點時,又發現軍中糧食缺乏,李廣為了讓負傷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將自己那份飯菜也給他送去,自己卻是空著肚子挨了一夜。

李廣為人真誠和善,行事磊落,關心部下,雖然他從來不自我張揚,但也使許多人深受感動。士卒們因受到將軍的關懷,便全力以赴地殺敵打仗,來回報他,致使軍隊捷報頻傳,所向無敵。後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並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因此,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李廣稱讚有嘉。

其實,人世間的顯示心是一種很不好的心。是真金總會閃光,真正道德高尚的人,都不會標榜自己的能力與才華,雖然他不張揚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其高尚的品德仍然會得到大家的尊敬與讚賞。猶如空谷中的幽蘭,雖然默默無聞,但其芳姿高貴,馨香怡人,慕名而遠道來訪者,總是絡繹不絕;又如人品與才學兼優的大德之士,即使深居簡出,但登門求教樂意與之交往者,亦不乏其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種令人嚮往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種品德和修養的生動體現。因此我認為為人也應該具備謙虛內斂的品格,樂於助人而且不張揚自己,其大德就能如真金一樣閃光,又如桃李的花香一樣令人心曠神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詩中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袴少偉男。」 在現實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嶇坎坷,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偉大的人生必定要經受失敗和挫折的磨煉,要想成為一 位偉大的人就必須經受住這種磨煉,而經受住這樣的磨煉就需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與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難卻同時也可以磨煉人的意志並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
  •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 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馬上就會有解脫之感,有心修行的人應該先從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塵世,人這一生營營碌碌,究竟是為了什麼?什麼 時候才能忘卻?不再苦苦追尋?最能貼切的表現這種心境的莫過於蘇東坡詞中的名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 人世間的大聲喧嘩與吵鬧,大多是虛張聲勢之舉,各種社會現象的本質則需要以平靜與祥和的心態去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誠如古典名句中所說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擁有人世間的一切學識也不是大智慧,已經超脫世俗、可以透徹天機、聽懂天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一句經久廣泛流傳於世間、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門人所撰的《孔子家語‧六本》中也有記載,孔聖人也曾說過「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 自從十六歲一別故鄉,我已經有近三十年沒有回去過。在異國他鄉謀生,歷經重重磨難,每當凝神靜思之時,腦中時常閃現出故鄉的山河。然而,最讓我懷念的景物卻不是青山綠水,而是故鄉冬天的雪。風雪嚴寒的北國景象對一些懼冷的人來講,或許是一種折磨,但是對一些性格樂觀的人來說,相反卻能帶來莫大的樂趣。
  • 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講,神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俗語說「三尺頭上有神靈」,所以他們會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做損人利己之事。無神論者則無法感受到神靈的存在,因此即使作出了傷天害理的醜事也無所顧忌,只要沒被人發現,他就難有悔過之心。由此可見,沒有信仰自由的國家是非常可怕的,那樣的國家絕不會有真正的和睦。
  • 唐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一座燦爛奪目的藝術寶庫。尤其是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大氣磅礴,韻調優美。不僅格調豪壯,而且朗朗上口,廣為傳頌。
  • 在我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最難理解的一句古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是老子《道德經》中開篇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涵義非常深奧,因此在學術界也有好幾種解釋。我也曾經頗有興趣的對各種解釋做過一番考證,我自己當時比較認同的一種解釋是:“道”(道就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的根本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悟的,但並不是像一般常人所認識的那樣。
  • 中國古代的聖賢和忠臣義士們通過修身養性,其人品都達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閃爍著真理之光的名言名句,至今仍是激勵人心的寶貴精神遺產。道家始祖老子說過“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儒教始祖孔子則在《論語》中留下了“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名句;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樣氣壯山河的瑰偉妙詩;同為宋朝忠臣的文天祥則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樣氣吞山河的千古絕句;明朝的大忠臣于謙則在《石灰吟》中寫出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那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吟。與此相比,宋朝名臣范仲淹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宏偉壯舉,然而他在《岳陽樓記》中寫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樣也是一句傳頌千古、膾灸人口的名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