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智慧与芬芳

梁若兰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谁能拒绝婴儿的笑容,看着他们笑得一脸纯真灿烂,为“思无邪”下了最贴切的注解,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注解,孔子却用了《诗经》的全部内容来阐述。

每一个人都带着纯真、洁净的心来到世间,其时一个简单的食欲的满足,就能让那丰腴的小手小脚,随着内心的自在知足而手舞足蹈,不思快乐,快乐就唾手可得。那到底是什么?渐渐让这颗心变得复杂、僵硬,变得不再容易获得满足,神采更不再飞扬,甚至动了想结束自己宝贵生命的念头。

有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曾拥有许多财富,但因近年经济不景气,他的生意一落千丈,负债累累。他变得很落魄,整天哀声叹气。终于有一天,愈来愈想不开,他决定要跳海自杀。

夜深人静,他来到了海边,却看见一位少女正在那里哭泣。商人见此,便上前问道:“小姐,三更半夜你来这里做什么?”少女回答说:“我的男朋友抛弃了我,我不想活了,因为没有他,我活不下去了。”

商人一听问道:“咦!那你以前没有男朋友时,你是怎么活的啊?”少女一听,幡然醒悟,也就不寻死了。商人心想:“之前我没有这么多钱,那我又是怎么活的?我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此时,少女反问商人:“三更半夜,你来这里做什么啊?”商人自嘲地笑了笑:“没什么,只是晚上睡不着,出来散散步而已。”

我们对人世的繁华眷恋愈深,自在似乎就离我们愈远;我们若习惯用得失的天平来衡量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无忧好像也要与我们挥手作别。而那欲望的满足啊!却何曾看见止境?不管是财富功名或是情爱幸福,得不到的痛苦且先撇下不提,即使能够稍有所得,可惜那欢喜与满足之情祇能如冬日般短暂,那害怕失去的痛苦却如长夜漫漫不见尽头。

或许我们都已经遗忘了来世一遭的初心,以为“返本归真”只是佛门专用的语言,更忘记了来时一身轻,走时同样一身轻,万般不舍都得舍的道理,任自己原本纯净、易足的心在欲望的绳索中缠缚。殊不知看透了这一切的世间实现,佛家早已用“苦海无边”来唤醒沉迷其中且遗忘初心的迷途众生。

其实我们不需要这么辛苦就可以获得很多,只要懂得节制自己内心的欲望,让心有所止而思无邪,就能领略那明月清风、浮云秋光之美,就能在若梦的浮生中优游自在快意一生,又何必苦苦追求尘世中那短暂却痛苦的梦幻呢?

当八仙中的张果老看见愈往红尘坠落愈深的实相而倒骑着驴,当布袋和尚嘻嘻哈哈吟诵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已在大染缸中浮浮沉沉的我们,何妨回头来看看那婴儿天真无邪的笑容,你将发现那笑容里,正孕育着生命底无限的智慧与芬芳。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古到今负责管家理财的人都免不了要担起监工之责。大到重新起造新房屋,小到屋瓦的修缮,要维持一个窗明几净的家庭,还要具备符合家人习惯的使用功能,处处都得用心。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委请他人完成,如何指挥工人便成了一门必修课。
  • 紫色是由红色与蓝色合成的颜色,它热烈但不外露,高贵中透着神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则是尊贵的颜色,如古代有“紫气东来”的说法;云霞映成紫红色的高空叫“紫虚”或“紫冥”;北京的故宫原称为“紫禁城”等等。
  • 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庭训、家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德和品质教育。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
  •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虽然没有发展出全异绣法,但其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却是四大名绣中之翘楚。
  • 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意是说:“三十根幅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 “观止”一词出自《左传》: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至《韶》舞,说:“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已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