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文史】明成祖仁孝皇后 同勤开国母仪天下

文/刘晓

明成祖的皇后仁孝徐皇后以宽厚博爱的胸怀关爱天下臣民,人人称颂。(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3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古代,皇帝是承天命、代天行事的天子,而皇后自然是万民之母,要行礼数规定的为母之道,恩慈黎民,母仪天下。而“母仪天下”的内涵是皇后要以慈母的宽厚博爱胸怀来关爱天下臣民,做天下为人妻、为人母的榜样,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取得辉煌政绩的明成祖就有这样一位人人称颂的皇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明史》载,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徐达马上叩头拜谢。而朱元璋将开国大将之女许配给朱棣,显然让朱棣得到了更多的助力,这样特殊的待遇在其他诸王(朱元璋的其他儿子)身上并没有出现。

徐达。仁孝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制图:羊妹/大纪元)

燕王妃协助艰难 同勤开国

洪武九年,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其待人处事体贴谨慎,深受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其后,徐氏跟随朱棣前往藩地,为孝慈高皇后守丧三年,她按照礼制素食淡饭。高皇后遗言中可以诵读的部分,徐氏都能将其一一列举不忘。

靖难起兵后,朱棣率军出征,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乘机进围北平。当时朱高炽以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李景隆猛烈攻城,而城中兵力缺乏,徐氏便激励将校、士兵、百姓的妻子,发给她们铠甲,让她们都登城据守,北平城这才得以保全。

《明太宗实录》曾记载说:“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大意说的就是徐皇后协助保卫北平之事,使出征在外的朱棣没有后顾之忧。

仁孝徐皇后着大衫半身像(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进谏施仁政 拒封亲弟

朱棣登基后,燕王妃被册封为徐皇后。她向朱棣进言,如“每年南北征战不止,兵民都已疲惫不堪,现在应当让他们休养生息”、“当今贤才都是高皇帝所留,陛下不应当以新疏旧”、“尧帝施行仁治是从自己的亲人开始的”等等,朱棣对这些建议都予以接纳。

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常常将国家的情报送到燕地,因此被建文帝朱允炆杀害,朱棣想追赠爵位给他,徐皇后极力表示反对。朱棣不听,还是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继承爵位,然后才告诉徐皇后。徐皇后说:“这是皇上的大恩德,但并非臣妾的意愿啊。”她终归没有表示感谢。可见其高识如此。

徐皇后与朱棣生有三子,分别为太子朱高炽(明仁宗)、汉王朱高煦及赵王朱高燧。除长子朱高炽性情温和好学之外,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则都生性骄横。徐皇后主张立朱高炽为太子,曾屡次向朱棣进言,指出汉王、赵王两人品性不良,应当选择敢于监督他们的廷臣兼任其官属僚臣。

徐皇后的判断果然不错,其后,汉王、赵王果然图谋不轨谋害太子。

告诫命妇们当好贤内助

有一天,徐皇后问道:“陛下与什么人一起治理国家?”朱棣回答说:“六卿管理政务,翰林的职责是研究问题、草拟文告。”徐皇后因此请求召见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杨士奇等人的夫人,赐给她们冠服及钱币,并对她们说:“妻子侍奉丈夫,哪里只是为他准备饭菜、衣服而已,应该还有别的帮助。朋友的话可以依从,也可以违背;而夫妇之间的话则委婉顺耳,容易听进去。我朝夕侍奉皇上,惟以百姓生计为念,你们也要鼓励你们的丈夫。”

徐皇后摘录《女宪》、《女诫》,写成《内训》二十篇。(Fotolia)

写《内训》与《劝善书》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徐皇后根据梦中菩萨所说,写了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

第二年,为了教育宫中女官,徐皇后还摘录古人的《女宪》、《女诫》,写成《内训》二十篇。

徐皇后在序言中说,夫人之所以克圣者,莫严于养其德性,以修其身,故首先要重视“德性”,次之重视“修身”;而修身要谨言行……因此,《内训》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二十章。

在开篇第一章《德性》中,徐皇后明确提出“贞静幽闲,端庄诚一”是女子的德性。“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备矣”,强调女子修身养德的重要性。而徐皇后正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后来,徐皇后又类编儒、释、道三教的嘉言善行,写成二十卷《劝善书》,颁行天下。

朱棣再未立后

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病重,她仍不忘提醒朱棣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对宗室要以恩礼相待,不要骄养外戚。又告诫皇太子朱高炽说:“以往北平将校之妻为我负戈守城,我很遗憾没有机会随皇帝北巡,去对她们一一加以慰劳了。”

当月初四,徐皇后去世,年仅46岁。朱棣十分悲痛,为她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其后,朱棣封其谥号为仁孝皇后。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没有再立皇后。仁宗时,尊仁孝皇后谥号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附祭于太庙。

永乐十一年二月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朱棣将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迁至北京葬于长陵。徐皇后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十五年后,即永乐二十二年,壮志未酬的朱棣病逝于征讨漠北的途中,享年65岁。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点阅【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成祖的“永乐盛世”是明朝的鼎盛时期,足以媲美汉唐盛世。此时,明朝的综合国力无论在亚洲还是世界,堪称首屈一指。《明史》上说明成祖“智勇有大略”,“智虑绝人,酷类先帝”。汉武帝是以“通西域”而著称,唐太宗因被尊为“天可汗”而闻名,明成祖则以“下西洋”而传世。
  • 明史》记载,道衍本名姚广孝,出身于行医世家,14岁时广孝剃度为僧,法名道衍。他曾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道衍在嵩山寺时,偶遇当时著名的相士袁珙。袁珙一见道衍相貌,目如三角,形如病虎,当下惊言此为奇僧,未来当如刘秉忠一般。
  • 当让欧洲人为之惊叹的蒙古王朝带着昔日的辉煌走入历史后,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拉开了又一个大幕。在序幕中,勤政爱民的朱元璋师法汉唐,对百姓施以仁政,让饱受战火摧残的山河得到修复,而其后的明成祖朱棣,这位承天命再创中华文明辉煌的圣明君主,为后世留下远迈汉唐的大明,留下太多的惊叹,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再次书写浓重的一页。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是懿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颖慧好学,性至孝,生性仁厚。不过,《明史纪事本末》认为建文帝“仁柔少断”,这大概也是受其父亲的影响,书生气十足,温文尔雅,仁爱但缺乏自信和治国理政的经验和能力,而且论才能和胸襟,朱允炆也无法与朱棣相比。
  • 402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称帝,改明年年号为永乐元年,一切沿循明太祖时制度,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他也是有明一代最卓有建树的伟大皇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雄才大略的朱棣继承了父亲朱元璋勤奋、节俭、体恤百姓的长处,但却摒弃了其父晚年猜忌、武断的短处。他为人果敢英武,驭臣威严,但并不武断,而是善于纳谏,主张“用法当以宽”,“待人当以诚”;他不仅注意守成,而且励精图治,使明朝在永乐年间进入繁荣辉煌时期。
  • 明成祖朱棣着衮龙袍像。(公有领域)
    成祖得天下后,选拔了一批亲信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对待功臣和追随自己的,他采取与明太祖不同的做法,即善待他们,并且只要是自己选中的就用人不疑。他曾对群臣说:“君臣不能保全者,常始于不相信。苟不相信,即父子将为秦越,况君臣乎!吾于诸功臣,报之厚而待之诚,常见其善,不见其不善,惟其才而任之,保功用人,可以两得。”如御史曾弹劾西宁侯宋晟专权,不经报告就处理事情,成祖就对御史说:“任人不专能办成事情吗?况且一个大将远在边关,怎么能要求他事事都根据朝廷的旨意呢?”为此,成祖还特意下了一道敕令,让宋晟便宜行事。
  • 方孝孺,明朝著名文学家,曾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便是一些长辈学者,也自叹不如。明太祖时,召见了方孝孺,见其举止端庄,学识渊博,十分欣赏,便命其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的儿子蜀王朱椿听说他很贤能,就聘为世子师。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并处处听从他的建议。可以说,建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
  • 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在政府部门设置上,基本延循明太祖时的架构,不过他命侍读解缙和胡广、编修黄淮等亲信大臣直接进入文渊阁参与政务,内阁机制由此形成,并成为常制,成为稳定的官僚机构。明成祖亦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与政务,注意负责掌献、复检奏章、票拟批答、起革诏令、申署司奏、巡以扈从、经庭讲读、主持大典等。
  • 明成祖朱棣着衮龙袍像。(公有领域)
    《明史》在评价明成祖时,有这样的评语:“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显然,明成祖在位期间,五次亲征漠北,护卫北方边境是其重要功绩之一。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的《东洋小史》中说,昔日的汉武帝、唐太宗,虽然屡破北方侵扰部族,但都是派遣大将而不是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有明成祖一人。
  • 西晋的华丽深宫内,住着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倾国的容貌,反而姿陋无宠,体弱多病。但她凭借独一无二的才德,位居众妃嫔之首,深受宫人礼敬。当三千佳丽湮没于历史洪流,人们却记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评论